鄭華
摘 要:高中政治課最大的問題在于“課程抽象的、理論性的知識多”“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可言”。在教學中實行情境教學法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情境教學法不再是單純而枯燥的知識講解,而是將知識點寓于特定的活動與場景之中,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以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又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設情境;學習熱情;探究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5-0385-27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85
新課程強調的是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學習方法與學習效益的全面變革,政治作為高中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場所。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高考為指揮棒,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空洞理論說教,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情境教學將無形的情與有形的境結合在一起,不再是空洞的說教,枯燥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真實而生動的場景中獲取更為直接而豐富的感性認知,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學生對這些抽象知識點的深刻理解,以促進學生政治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中政治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淺談幾點體會。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改變過于重視書本知識,將課程教學與現實生產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運用,以幫助學生獲取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將政治學科教學與現實生產生活結合起來,置于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這正是學科的內在規律性要求。改變以往枯燥的知識講解,將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寓于形象淺顯的現實生活之中,為學生創設豐富而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加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
如在學習“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衣服、食品、生活用品等入手,熟悉的生活事物更能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進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然后讓學生就這些國外品牌的引入來談談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這樣就不再是空洞而機械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從普通的生活現象入手,展開深入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在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中讓其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有著積極與消極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來思考,我們要如何對待國外品牌?如何來支持與發展我們的民族品牌?這樣的教學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現象來展開深入地思考,這樣更能引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現象中引申出規律性認知。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應當深入地鉆研教材,走出封閉的教材視野,將教學的眼光引向寬廣的生活空間,改變機械而枯燥的知識講解,將抽象深奧的理論寓于直觀的生活現象與生動的生活場景之中,以熟悉的生活喚起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快樂探究。
二、巧設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是學生探究的動力,發現的基石,是打開學生創新之門的鑰匙。巧妙地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探究,是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方式。這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以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主動探究。
(一)在知識的重難點處提問
每一節課都有重點與難點,重點是客觀存在的,而難點則由于所面對的教學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起學生的重視,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知識點的重難點處提問,可以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帶入求知的憤悱狀態,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關系,確定教學的重點;研究具體的學情,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確定教學的難點,在知識的重難點處巧妙地提問,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問題,以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探究目的來展開思維活動。
(二)在已知與未知的聯結處提問
學生的認知是一個運用已知來學習未知,將未知變成已知再來學習未知的過程。如果只是著眼于學生的已知提問,問題過于簡單而無法引導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積極性;而著眼于學生的未知提問,問題過于復雜而無法實現主動的思考與積極的探究。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把切入點放在已知與未知的聯結處,這樣所提出的問題才能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能引導學生調用所學知識來展開未知的探索,從而使學生的探究更有深度,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構建,成為探究的主人。
(三)提出層次不同的問題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是教育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傳統教學無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統一提問,統一標準,這樣更容易造成優生覺得問題簡單,探究熱情不高;而差生又因問題過于復雜而喪失探究興趣,只能讓少數學生參與到探究中來。要引發全體學生的探究熱情,就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這樣才能符合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激起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基于自身基礎知識與學習水平來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進步。
總之,運用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打開知識的大門,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將理論層次的研究與實踐層次的探討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在探索中創新,這樣才能運用情境教學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李曉亞.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學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5(7).
[2] 唐滿意.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
Abstract:The biggest problem in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lessons is the existence of too much abstract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course. Thus students may feel bored and lack interests in learning process. While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during which teaching is no longer the simple and boring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It places knowledge in a specific activity or situation, so it makes teaching activities more interesting, and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 this way students are able to learn more actively and more effectively.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and emotion in an all-around way.
Key words:creation of a situation; enthusiasm to learn; consciousness to explore
[ 責任編輯 田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