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麗萍
摘 要:從解放兒童的頭腦與雙手,讓幼兒勤于思考,勤于創造;解放兒童的眼睛與嘴巴,讓幼兒善于觀察與表達;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勇于張揚個性與增強自信三方面進行研究,以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陶行知;六大解放;家庭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1;G7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6-0064-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對當下的幼兒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在幼兒家庭教育中如何滲透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以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呢?作為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近年來針對這一課題進行了實踐研究。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與雙手,讓幼兒勤于思考,勤于創造
大腦是產生思維的物質前提,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都是由大腦產生的。作為幼兒家長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去開發幼兒的大腦潛能,讓幼兒通過大腦去勤于思考。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恰恰就是他經過“十年的思考”而加以建立的。愛因斯坦始終確信:“學習知識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著這個方法取得成功的。”顯而易見,思考是一個人成功與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現代家長要盡一切努力鍛煉自己子女的頭腦,讓其真正成為一個愛思考、會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通常情況下,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人的思維都比較活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強。所以,家長應及時引導幼兒在公共場所暢所欲言,即使觀點有待商榷甚至是錯誤也不要膽怯。比如,家長節假日帶幼兒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對公共場所的一些文明行為如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的文明行為等,應讓幼兒對這些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給予點贊。
(2)培養幼兒的創造探索精神。家長應鼓勵幼兒對任何事情都應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對遇見的新事物,可以讓幼兒用雙手去摸一摸,用頭腦去想一想,鼓勵幼兒異想天開,鼓勵幼兒標新立異,鼓勵幼兒與眾不同。家長長期要求幼兒進行這方面的鍛煉,有利于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時善于從多方面思考,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究興趣,培養幼兒的勤于思考的習慣與創造、創新精神。比如,在家里家長拿出一塊做衣服的邊角料(即小塊布料),可以讓幼兒去想一想這塊布料有哪些用途?幼兒經歷思考、再思考后的回答會讓你驚嘆。幼兒會認為可以用來擦桌子、用來擦皮鞋、用來擦汽車等。但當幼兒認為可以用廢棄的不同顏色的布做成一個精美的藝術品為禮物送給老師作為教師節的禮品時,你不得不為幼兒創造、創新的精神大加贊賞。
二、解放兒童的眼睛與嘴巴,讓幼兒善于觀察與表達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家長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幼兒將眼睛擦得更亮,引導幼兒正確觀察,并給予科學方法的指導。通過眼睛觀察,通過嘴巴提出問題,能夠使人們的思想、立場、觀點得到及時的交流,以獲取知識,產生新的東西。比如,家長帶領幼兒逛商場,來到兒童用品專營中區,可讓幼兒駐足觀察,留心觀察。如果發現幼兒在某一特定的兒童用品、兒童玩具前久久不愿離開,家長就可以陪幼兒一起,讓幼兒仔細觀察這一兒童用品,并讓幼兒說一說這一兒童用品的顏色、形狀、構造以及使用方法等,也可以將這一兒童用品買回家,幼兒的興奮之情一定會溢于言表。諸如此類的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勇于張揚個性與增強
自信
陶行知先生強調要解放兒童的時間與空間,因而家長要給幼兒張揚個性的時空,通過耐心的教育與引導,努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張揚幼兒的個性。
(1)家長以身作則。家庭是幼兒、生活、成長的最佳場所,父母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與榜樣。作為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幼兒成長的影響作用,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家長應時刻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的想法、感受,關注幼兒的個性表現,對幼兒個性上所表現出的“閃光點”應多加贊賞、多加鼓勵、多加喚醒,讓幼兒在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正確地把握自己。
(2)嚴守行為準則。家長應教育幼兒嚴格遵守為人處世的基本的行為準則。應根據幼兒可接受的程度,逐步讓幼兒明白、了解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正確的、基本的行為準則,讓幼兒自己能逐步明白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讓幼兒逐步養成自信、謙虛、寬容的良好個性,并進而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
(3)同伴互助合作。家長要給幼兒構建與小伙伴娛樂、學習、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同伴對幼兒的正面影響,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互動合作中逐步培養自主、自立、自信的品質,養成積極進取、活潑開朗的優良品質。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就要求家長要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轉變家庭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為指引,努力讓幼兒的眼睛、嘴巴、頭腦、雙手、時間、空間得到解放,給幼兒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幼兒能展翅高飛。
參考文獻:
[1]梁曉鳳.陶行知教育創新思想及其對中國當代教育的啟示[J].江南大學學報,2007(02).
[2]涂懷京,于冉冉,張瑾.陶行知學習興趣培養思想探略[J].福建陶研,2009(Z1).
[3]季旭峰.陶行知先生兒童教育思想的現代啟示[J].麗水學院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