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瑾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控制對策,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選取74例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未予以手術室護理安全預見性問題分析)和觀察組(予以手術室護理安全預見性問題分析),分析對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的意義并探討相關對策。結果:對照組的體位差錯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根據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關的控制對策,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控制對策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一個特殊部門,是醫院用來進行手術治療和搶救危及患者的重要地方,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各手術的專業化程度均不斷的提高,對手術室護理質量也有了高質量、高效率的要求[1]。手術室內存在了大量的隱患,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對手術室安全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預見性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相關的控制對策,旨在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醫院整體的護理滿意度,現將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筆者所在的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按照數字分組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42),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在18-64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4.6±2.8歲之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沒有進行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分析,也沒有采取任何護理防范及安全管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對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主要是從兩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具體如下:①醫護人員不能有效的和患者進行溝通: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但是醫護人員不能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體會到患者的感受,和患者的交流溝通少,當患者提出問題時,醫護人員不能耐心的為其解答,只是簡單的回答幾句或者應付了事,有些醫護人員甚至不能意識到患者的心理問題,不能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讓患者缺乏信任感,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降低了手術的治療效果。②護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由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量多,護理強度大,因此當護理人員面臨生老病死時已經習慣,責任感和使命感也隨之減弱,對于醫院的各項護理流程和規則制度等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對患者的照顧不夠,從而引發醫療事故,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③醫護人員的護理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素質低:一般情況下,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核對,防止出現接錯患者的現象,影響手術的進行,一旦出現錯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重要的威脅,其次影響手術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的手術體位,不同的病情,采取的手術體位不同,如果患者的體位擺放不當,會影響手術醫生的手術視野,不利于麻醉,在手術后因體位不當容易產生褥瘡、呼吸障礙等多種并發癥。護理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也直接影響的手術的安全,在手術中,由于患者個體差異會出現很多突發事件,但是很多護理人員經驗不足,面對突發事件不能沉著、冷靜的處理,更不能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容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④術后護理問題:很多護理人員認為患者手術成功了就沒有問題了,因此,對患者術后的護理會掉以輕心,實際上在手術過程中,術后的護理對整個手術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要嚴格觀察患者的術后體位、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防止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⑤醫院的交叉感染:由于醫護人員的無菌觀念不強,手術室的消毒效果不好,或者手術的器械和物品等選擇不當等均可導致醫院的交叉感染。⑥器械或者物品遺留患者體內:由于醫護人員的疏忽,在手術前未對使用的器械和紗布等物品和器械進行清點,導致在手術中因疏忽使器械和醫用物品遺留患者體內,導致手術失敗。⑦患者病理標本的丟失或者混放:病理標本對患者的病情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對患者的病理標本進行良好的管理,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病理標本時通過專人送往病理室進行檢查,病理標本上有該患者的性別、姓名、標本部位等,但是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尤其是多個標本時,可能存在弄混或丟失的現象,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診斷和治療。
1.3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體位差錯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作為觀察指標,分析對手術室護理安全預見性問題進行安全管理的意義。
1.4統計學處理
本試驗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中體位差錯的發生率為22%(7/32),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8/32),觀察組中體位差錯的發生率為5%(2/42),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3/42),對照組的體位差錯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
3討論
3.1控制對策
3.1.1在手術前對器械和物品進行嚴格的核對
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要求醫護人員要對本次手術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和物品等進行詳細的核查并做好記錄,防止手術用品遺留患者體內。
3.1.2手術中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監測
在手術中對患者的體溫、脈搏等基本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測,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1.3擺正患者的手術體位
由于不同患者手術不同,要求患者的體位也不同,為了充分顯示手術視野,保證醫生的順利操作,要根據不同的手術指導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體位,保證患者的舒適和安全,避免對患者的神經、血管以及肌肉的損傷,例如采取膀胱截石位的患者要將患者的膝關節擺正,兩腿擺放正常寬度,防止因過度擴張兒造成肌肉損傷,在手術結束后,定時改變患者的體位,防止出現褥瘡[2]。
3.1.4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對于進行手術室的人員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定期對無菌用品進行檢測,無菌用品要放置在干燥、清潔的位置,不合格的物品要重新進行消毒。
3.1.5加強患者的病理標本管理
在患者體內采取的病理標本,要標明患者的性別、姓名、標本的采集時間和部位, 當病理標本較多時,可以按照采集的順序進行分離整理,有專門的負責人統一送往病理室進行檢測。
3.2研究結果
本次結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對照組未對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對照組的體位差錯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根據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關的控制對策,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韓海飛,韓海玲,陳曉霞. 淺談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與防范方法[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0(06):234.
[2]楊彩玲,朱勝妤,李懷娟. 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與防范措施[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5(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