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強
摘 要:正確理解職校體育課有效教學的內涵,從教學要求和學生之間的差距與困境,教學策略是否正確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器材、場地、設備等硬件的完善與利用三方面研究影響體育有效教學的問題,并探討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
關鍵詞:有效教學;職校;體育教學;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24;G71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85-01
在體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時存在重形式,不重視本質的現象。體育新課程教學出現“形似”而非“神合”現象,致使體育教學現狀不理想,實質上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體育教師應該正確理解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內涵,理解體育新課程中怎么實施有效教學原則,研究在體育新課程中如何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職校體育課“有效教學”概念界定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質投入,獲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盡可能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對身心健康的需求。通常而言,有效教學指的是在體育教學中注重教學活動的成效和理想度,有效教學既要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更要關注社會、個人價值的主體——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體育社會化的有效教學理念,注重體育教學人文化。體育有效教學探究的過程說明,有效教學是一個“活”的不斷“發展”的概念,其內在的教學價值和教學理論以及教學研究模式在演變、拓展。新版體育教材的變化,促使體育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概念創新和改變。
二、影響職校體育有效教學的問題
體育課有效教學是身體和心靈共同參與的特殊活動,在體育活動中除了教學生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還要注重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第一,教學要求和學生之間的差距與困境。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本身是一個互動、多元和繁雜的教學活動過程。新模塊教學給教師更多的選擇空間和相對靈活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可以靈活掌握教學目標、進度和內容。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還沒有學會的體育技能進行一些補充與取舍,或學習之前對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調整。體育教師的取舍與選擇是含有目的性的,意在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并保持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學內容應該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喜歡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尋找到體育學習更多的樂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教學策略是否正確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菰锏捏w育教學內容與簡單重復的教學方法,是影響體育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也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帶來負面干擾。所以,體育教師要對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認真研究,采取相對應的教學范式與策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n堂沒有快樂感與幸福,也就談不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的本質屬性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通過多樣的互相交流、互相競賽提高體質技能,增強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钴S的課堂氛圍,基于長期磨合所產生的和諧關系。教師必須盡量給所有學生平等參與實踐的機會,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參與機會,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使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興趣。第三,器材、場地、設備等硬件的完善與利用。器材、場地、設備是實施體育教學的基本前提,構建良好的體育教學課堂氛圍離不開這些必要的外在因素。因此,體育教師要抓住職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現實需求,充分利用各種內在、外在因素,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最大化地消除各種干擾,使體育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
三、職校體育課“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
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與實際情況,通過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給學生傳授基本體育常識、技術和技能,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第一,課堂中體育教師要不斷進行總結。通過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梳理出無效和低效的教學行為與過程,提高體育教學水平,促進體育有效教學的開展。第二,注重教學細節,提高教學質量。重視教學細節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即讓體育課堂大氣起來。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空間設備的布局安排,皆要兼顧學生個人體質狀況、運動潛能、交流溝通、情感變化,要注重細致觀察,靈活調整,實現學生的多元成長。第三,寬松靈活的體育課堂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興趣和目標,精心安排實際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以相互合作和相互促進為主,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在鍛煉中有選擇性,培養有個性和有特長的學生,為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簡而言之,職校體育教師應該正確理解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內涵,注重拓展學生的體質潛能和創造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對體育教師而言,在內心深處要熱心組織體育教學活動,培養綠色健康的體育意識,促進職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開發職校學生的智能與潛能。
參考文獻:
[1]鄧明舉.讓體育教學充溢文化意味[J].教育導刊,2012(10).
[2]王永明.對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新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
[3]胡孝海,吳嚴冰.體育文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缺失與重塑[J].教學與管理,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