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偉
[摘要]慕課作為互聯網和教育相結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教學手段為教育公平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現實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慕課應用于思政課教學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在克服慕課自身缺陷,解決慕課和思政課之間矛盾的基礎上,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給思政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技術應用
慕課(英文縮寫:MOOC,英文全稱:Massively OpenOnline Courses,中文翻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2012年自美國興起,其發展之勢如火如荼,其影響之深尚未可知,但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深刻地影響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慕課,2012年傳入中國,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們既有驚呼“狼來了”的誠惶誠恐,又有積極倡導的振臂高呼。2014年,全國首個思政課慕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兩個直播會場開講,全國24所高校的5000多名選課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視頻。這是中國高校首次采用思政課慕課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1]此后,眾多高校參與到思政課慕課教學的探索之中。據相關資料報道,2014年秋天,幾乎所有高水平大學都參與或啟動慕課建設,慕課是當下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要想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應用慕課技術必須首先分析以下幾個問題。慕課是什么?慕課的基本理念和存在的問題?慕課應用于思政課教學的可能性與存在的問題?
一、慕課的基本理念和存在的問題
慕課是通過網絡學習知識或技能,進而獲得某種資格認證的一種方式,是互聯網和教育結合而產生的具有革命性、顛覆性的教育模式,它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獲取知識的方式,使得知識獲得更加方便、快捷。慕課的發展有可能把理想化的教育理念變成現實,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1、教育公平的實現與存在的問題
優質的教育資源人人共享從而達到教育公平是人類教育追求的永恒話題。然而,傳統的教育只能通過考試等方式選拔,使少數人獲得享受優質教育的權利,大部分人不能獲得好的教育。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人類教育公平的理念。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與需求的普遍性之間的矛盾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并且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的社會形態被不同特權階級壟斷,使得享受教育成為了個別少數人的權利。慕課把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的形式傳播出去,實現教育資源全世界、全人類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均等化、教育公平的問題。
然而,慕課發展過程中,在打破優質教育資源壟斷的同時,網絡技術可能變成另外一種壟斷,并且這種壟斷和資本相結合,很可能進一步帶來對教育本質的偏離和異化。慕課最開始的標簽是“開放、優質教育、免費”等等,并且最初在國外也是由一些運營商免費推廣,但是,慕課運作的背后有一個最基本的投入和產出的成本問題,既有網絡運營商的成本問題也有慕課制作者的成本問題。慕課在前期投入方面往往是巨大的,而后期收益往往是漫長的。慕課是否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尚未證實。此外,部分慕課運營商往往追求資本的回報,降低成本,可能會把一般的教育資源制作成慕課,包裝推廣,從而導致教育水平的下降。
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實現與存在的問題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現實的教育體系中,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扼殺了教育的樂趣,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慕課的發展使得教育成為“個體的事件”,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喜歡什么,學習什么,什么時候學習,怎樣學習等等,一切都由自己自由支配。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正如學者指出:慕課或許會使一些教育理想變成現實。學習的個性化、自主性、即時性、開放性、交互性可能會實現。[2]
然而,慕課網絡自主學習的方式,也可能帶來一系列相應的問題。例如,學生在選擇慕課的時候,往往根據自己實際的需要出發來選擇自己的課程,而一些宗教、哲學、數學等課程可能不會受到學生的青睞。這可能會導致教育功利主義的傾向,進而導致學生發展過程中精神層面的缺失。另外,通過網絡獲取知識方式,使得教育從“人——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人——機器——人”的交流。網絡本身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會不會異化為網絡的附屬物,尚未可知。此外,慕課強調碎片化,知識單元化的學習方式,給受教育者提供了知識獲得的便捷。但是,這可能會使學習者只認識片面,而看不到整體,看不到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造成整體性思維的缺乏。
可見,慕課為教育理想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能,然而這種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現階段,慕課仍以傳統教育補充的面貌出現的,由于自身的各種問題,在短時間內,它并不能從根本上代替傳統教育。
二、慕課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能性與存在的問題
1、慕課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課程,對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5”方案實施至今已近10個年頭,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科建設、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3]但是,整體而言思政課教學實效性不高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反映在課程教學中表現為,學生聽課率不高、學習興趣差,教師臺上口吐蓮花,學生臺下昏昏欲睡。反映在教學效果方面表現為學生學習思政課只是應付考試,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黨的基本政策來解釋現實問題。當然,導致這一問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政課自身的問題,也有大環境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說是在現實層面或是在講課過程中理論和實際脫節。例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學生問道:理論的發展與中國現實之間的關系?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學生問道: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的理論在當代的現實表現。由于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局限性,很多現實問題不能用理論解釋,這就大大降低了理論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