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璇
(湖北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
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實踐研究
王文璇
(湖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68)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對產業升級有重要作用,是經濟轉型的要務之一。目前中小企業在質量提升過程中常存在要素成本高,創新能力差,公關能力缺乏,資源整合能力欠佳等問題。運用綜合評分法測評質量競爭力指數,從而直觀的體現質量競爭力的狀態。新常態下,政府還應加大政策扶持,幫助中小企業提升企業質量水平。中小企業自身應做好制度改革,實行現代化管理制度,積極創新,提升企業質量水平。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實踐研究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新常態。他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表示我國將來的經濟運行將有別于以前,“常態”表明我國將來的經濟狀況在一段時間內會維持一種狀態。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點: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
經濟新常態為我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我國中小企業的“春天”。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升級更加凸顯中小企業的作用,中小企業管理體制靈活,經營方式多樣,將成為產業升級的領頭軍。新常態下市場情況多變,顧客需求多樣化、特色化,生產小型化、專業化是未來的產業特征,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簡單,企業管理權統一,內部易于達成一致目標,更能適應多樣化市場。我國各級領導、組織部門瞄準中小企業的優勢,著力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帶動我國經濟升級。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指出:“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經濟新常態也為中小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常態下的中小企業需要創新升級,當前經濟動力疲軟、后勁不足,需要培育新的經濟“馬達”,依靠創新產品,開拓新型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動力。《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的“三步走”戰略,也是第一份十年綱領,該戰略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作為推動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基石,將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我國一項長期任務。要求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即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專注于細分市場。要求中小企業注重核心業務,提高與大企業協調配套能力,朝精細化生產、管理、服務發展。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由表1可知,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有34.3萬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7.3%,中小企業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決定了它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重要地位。

表1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型工業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占全部比重
我國經濟要做到產業升級,適應多樣化市場,第一要務是提升質量。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闡釋了新常態的九個特征,其中三個特征與質量直接相關,另六個特征也間接與質量有關,想要長久發展我國經濟必須邁向質量型經濟。質量問題既是經濟戰略問題,同樣涉及用戶體驗和人身安全。質量提升對于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有積極作用,同時促進外貿發展,應對貿易壁壘,樹立中國品牌質優形象。質量提升將有效預防質量事故,提升我國檢驗檢測能力,標準的改進及整合檢驗檢測資源。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對于提高我國整體企業質量有巨大的影響。從圖1可知,近兩年中小企業整體情況穩定,中小企業無論從數量還是經濟貢獻比例來說都對我國經濟有重大影響,中小企業可以成為質量提升的著力點。

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圖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企業重視質量提升、品牌建設,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投入增多,對于清潔生產有新的認識,著力改進工藝,淘汰落后產能。科技型中小企業更是成果斐然,其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大,創新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比重逐年增大,數據顯示,我國70%的發明專利來源于中小企業。2014年9月我國成功舉辦中國質量大會,該次會議將質量提升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著力推動“質量帶動發展”,強調了中小企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湖北省為例闡述中小企業的現狀。據湖北省經信委發布的2015年度《1-8月湖北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湖北省工業運行整體情況勢態較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產銷銜接正常,高新制造業增長較快,工業升級有序進行。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湖北省較多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藝水平落后,對清潔生產認識不夠。湖北省中小企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產業結構僵化,上下游企業銜接不暢。在我國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當下,是湖北省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1.要素成本增高,無序競爭激烈
湖北省中小企業競爭優勢較為依賴人工成本低廉,而隨著人工成本攀升,勞動力缺失,這一優勢不復存在,加上能源成本上漲,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狀況堪憂,追求效益是企業第一位責任,對質量提升的投入也相應減少。湖北省產業集群中同類型中小企業較多,與大企業配套能力欠缺,中小企業易展開非理性、盲目的競爭,忽視產品質量。我國經濟長期高速運行,發展不平衡,經濟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市場混亂、價格戰使我國經濟市場無序競爭。
2.創新能力差,知識產權保護滯后
創新是質量提升的源動力。中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較為統一,領導作用明顯,企業主對創新的不作為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的創新積極性。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人才、設備、資源的限制,創新能力受限,出不到突破口。有能力創新的中小企業得到的成果,因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欠缺,成果被盜,打擊中小企業創新信心。
3.公共關系認識不夠
新常態下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對企業公共關系也是新的考驗。湖北省中小企業容易限入公共關系誤區,認為公共關系只是危機公關或品牌營銷,也有企業認為公共關系是“走后門”,這些理解都比較狹隘。新常態下公共關系應該具備軟性特質,它是與市場的兼容力,是與大企業的對接能力,關乎企業的信息化進程、人員的管理。良好的公共關系對品牌塑造和營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公共關系的基石是產品質量和售后質量。
4.科技中介組織資源整合能力欠佳
科技中介組織是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社會化、產業化服務的科技組織系統,是適應經濟變化而設立的,目的是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促進技術創新。科技中介組織重要職能有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質量基礎工作落實到位,這些工作對于資源稀少的中小企業質量提升有實質性的幫助。然而我國很多科技中介組織屬于政府下放組織,運營政府項目,市場意識薄弱,對中小企業幫助有限。科技中介組織的性質對于員工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需具備專業技能,有咨詢經驗,目前這種高素質人才較為欠缺。
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等經濟指標并不能表現中小企業質量提升的狀況,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質量競爭力指數了解自身的質量狀況。質量競爭力指標體系通過分析與質量相關的因素,運用適宜的評價方法建立的,能夠直觀的體現質量競爭力的狀態。
本文以制造業的質量競爭力指標體系為例描述評價方法,并建立了三級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質量競爭力指數的測評方法有多種,各有優劣,本文建議使用綜合評分法,該種方法簡單明了,分析結果可信度高,在質量競爭力評價模型中被廣泛使用。綜合評分法第一步確立評價指標;第二步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第三步將原始觀測值轉換成標準值,減少量綱帶來的影響;第四步使用線性加權法建立綜合評價模型。

表2 企業質量競爭力指標體系
中小企業質量提升需要穩扎穩打,不能一蹴而就。我國經濟歷史條件決定了經濟轉型升級將經歷一段時期,加上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中小企業需要穩固立場,堅定地進行產業升級。
1.提升創新能力,轉型生產小型化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內在動力。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首要的,可通過網絡、生產學習等方式讓企業家認識創新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實施企業創新;其次培養企業創新文化,形成創新氛圍。政府在中小企業創新過程中也應提供有效支持。宣傳立法,圍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減免稅收,針對中小企業創新成果予以獎勵。牽線搭橋,為中小企業與高校研發對接。
我國制造業面臨國際巨大壓力,低端制造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高端制造業回流發達回家,進行產業升級,生產小型化、專業化是產業趨勢,顧客訂制化生產普及化,顧客最基礎的要求依舊是質量。
2.規范市場競爭,依托政府政策
地方政府應切實落實《反下正當競爭法》,依據法律制裁無序競爭以及任何擾亂市場的競爭,積極開展“公平交易執法年”、“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專項活動”等活動,破除地方行業壟斷,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地方政府可牽頭高校及科研院所,制訂行業最低標準為產品設立最低標準。企業應自覺規范企業行為,抵制依靠低質量、低價格占領市場。政府已為中小企業設立多種優惠政策與服務,中小企業可利用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盡早獲取優惠信息,促進企業發展。
3.加強公共關系,培育高效科技中介組織
公共關系建立在現代管理體系之上,中小企業發展公共關系,首要需要建立現代化管理制度。公共關系對外樹立品牌形象,建立與大企業合作關系,市場調研、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獲取融資機會,開拓國際市場。公共關系對內學習先進管理理念與運營模式,推動企業內外部信息化進程,精簡溝通流程。中小企業創新同樣依賴公共關系,依靠公共關系采集的信息設定企業創新目標,創新路徑。新常態下,公共關系衍生出新的特點,中小企業公關管理需與時俱進。
科技中介組織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支撐的重要平臺,市場化運營才能與時俱進,滿足中小企業發展要求。科技中介組織人才素質培養應持續進行,形成梯隊。科技中介組織有天然的政府資源,在整合社會資源上應當充當領頭羊。
結束語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生力軍,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協調我國經濟平衡發展。新常態下,政府應做好中小企業扶持工作,整合社會資源,運用網絡平臺提供專業化服務。中小企業自身做好制度改革,實行現代化管理制度,積極創新,提升企業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蘇秦.人民網評:以積極心態迎接中國經濟“新常態”[EB/OL].人民網.http: // opinion. people. com. cn / n / 2014 / 08 11 / c1003-25441622.html.
[2]羅清萍.新常態下中小企業公共關系應有的戰略地位[J].商業經濟,2015(2):101-103
[3]李子彬.經濟新常態為中小企業帶來轉型升級機遇[N].中國改革報,2014-11-11
[4]劉靜.“新常態”背景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研究[J].宏觀經濟,2014(11):74-75
[5]顧浩浩.試述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浙江中小企業發展思路[J].區域經濟,2015(15):105-106
[責任編輯:劉玉梅]
[作者簡介]王文璇(1991),女,湖北潛江人,湖北工業大學機械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質量競爭與提升。
[收稿日期]2016-02-17
[中圖分類號]F424.3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