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睿斌
摘 要: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每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認真探索問題、總結經驗,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問題教學 應對策略
近年來,因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逐步深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解決課堂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的一大難題,因此解決課堂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所重視。基于此種情況,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解決課堂問題展開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要解決數學課堂問題,首先要知道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談談看法。
一、教學中的問題
1.備課過程中沒有有效預測。
在備課時有經驗的教師往往能夠充分預測到學生在課堂上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及在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會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行至有效的教法,盡量使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觀念落后,缺乏學習。
在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以老師的講為主,以教師和個別優秀學生的活動和思維代替著大多數學生的活動和思維,導致大多數學生習只能被動地聽、機械地練習,甚至個別老師依然是老一套,只注重知識的講授,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很不利,也違背了課改的新觀念,更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3.流于形式,忽視實質。
有些老師對“師生互動”學習的實質理解不夠,對互動學習的目的、動機、運用范圍和過程沒有認真分析,認為一堂課中沒有師生互動就不能體現新課改精神,因此隨意開展小組討論。這樣的學習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意義。
4.目標不明,缺乏引導。
互動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有序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應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動起來。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如果過多地突出學生“自主”,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紀律過于松散,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5.深度不夠。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一連串的提問,學生機械地回答,這樣看似熱鬧,實際上只是表象,沒有實際效果,既缺乏教師對學生的深度啟發,又缺乏學生對教師問題的深入思考,也缺乏激烈的辯論,少見強烈的反駁。所有這些現象,反映出課堂的互動大多在淺層次上進行著,沒有深層次的思考。
6.答問中沒有隨機提煉。
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時,很容易暴露思維過程中的錯誤,或概念理解錯誤,或定理法則運用條件不足,或思維方法不對等。教師既要善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敢于提問,又要善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的不同角度,隨機提煉出回答問題時反映出來的問題。
7.復習時沒做到強化訓練。
成功的復習,一般是在一個單元結束后,結合該單元教學中收集到的學生易混易錯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擇例精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題型予以強化糾正。
二、解決措施
1.留心課堂,及時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需要教師留心觀察,體現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知識水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過程的成敗。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必須通過自學、培訓、交流、溝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3.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氣氛。在教學互動中,尤其應十分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隨意挫傷,既要抑制自滿者,又要激勵自卑者;還要調控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行為,教師有了親善、熱情、平和、幽默的態度和情緒,才會引起學生滿意、愉快、喜悅、崇敬的態度和情緒。
4.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是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動問題的確定,互動形式的選擇,課件和板書的配合。其次是實施過程的藝術調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適時“釋惑解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推波助瀾”,把討論引向深入;對學生的意見加以歸納和提煉,“畫龍點睛”;對某些不正確的認識給予必要的糾正和解釋;對一些不全面的認識作必要補充;對學生不同的意見,說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供學生參考;對學生漫無邊際、偏離主題的發言,運用幽默的語言予以限制;遇到意見沖突情況,巧妙地進行化解。再次是結束時的講評和總結。對互動的成果,尤其是對闡述的觀點進行系統概括;對提出的問題給予有說服力的科學說明;對還未能說明的問題留待課后師生繼續探討;對有創見的學生給予勉勵。
5.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獨立思考的優良學習習慣。
教師應適時關注學生上課時集中精力聽講,對于提出的問題勤于思考,積極動口、動手。這樣學生提供的信息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水平。
6.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并且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他們對老師所渴望的要求,然后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疑慮,這樣,久而久之,既能使學生感受到師長的溫暖,又能使他們體會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學習進步的樂趣。
7.深入學生群體,解決本質問題。
教師應在深入了解學生后,針對學生的反映認真分析問題存在的本質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老師方面或學生方面的各種問題,但是,只要每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認真探索問題、總結經驗,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定會很成功。
參考文獻:
[1]呂桂俠.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
[2]林雅.談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3).
[3]徐學謙.如何創設情境進行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
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