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昌
摘 要: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經過不懈努力,語文課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 反思 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
回憶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改革努力使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一種主要形式就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這種方法大部分教師正在運用和實踐中。但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自主、合作、探究形式較好,但實效性比較差。因此,合作學習不能僅注重形式,還要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系。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小組合作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健康心理、良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分組要科學,避免形式單一和隨意分組。學習小組是一個協調共事的團隊,為避免團隊之間的懸殊,最好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如將善于組織的、會表達的、愛動手的、比較安靜的等各類型孩子進行搭配。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學習,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觀點與看法,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同時,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又能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
2.合作小組內部要有必要的分工。合作小組的劃分應該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合作學習目的。沒有明確分工,小組成員常常各行其是,自說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因此,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認真研究設計,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采取輪換制。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傾聽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匯報是代表本組,而不是代表個人,報告員發言后,組內其他組員可以再進行補充。
3.合作探究的問題不能過于狹小。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發揮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如果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過于簡單淺顯,甚至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個體通過閱讀課文就能解決,根本沒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浪費時間,使學生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失去興趣。開展合作學習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學生個體解決有一定困難,但小組集體努力就能解決。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學手段比以前更優化。但是多媒體運用中,我們同樣可以發現一些問題,首先,教師對課件的期望太高,依賴太強。有些教師認為沒有好的課件就上不出好的課堂,所以把課件當成提升自己課堂教學水平的籌碼,于是課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做課件,課堂上從頭至尾都在使用課件,課堂成了展示課件的平臺,課堂上看到的只是課件的聲音和圖畫,而看不到教師的教,看不到學生的學,課堂活動被課件完全替代。其次,有些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導致主次不分。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輔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課堂中,有些教師的課很明顯跟著課件走,教師變成多媒體的播放者,完全不能體現教師的個人素質,學生在課堂上面對的不是老師而是多媒體課件。
教師設計課件時應該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出適合學生要求的課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制作的課件最大限度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課件的使用在精而不在多。課件的使用應有明確目的,是激發興趣還是培養情感;是解決重點還是突破難點,教師設計時就應胸有成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起到輔導教學的作用。
三、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
教語文要結合課文內容教學生做人,這是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
1.在課文閱讀中滲透道德教育。小學語文課堂中,課文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包含豐富的育人素材。對此,教師應當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個性因地制宜,對學生弘揚崇高理想、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等,讓學生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為今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在故事中滲透道德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眾多形象生動、好玩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比如:《神筆馬良》、《誠實的孩子》、《盤古開天地》等。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引導學生探尋故事的意義,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得到熏陶與凈化,進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優秀的思想品質,擁有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
3.在言傳身教中滲透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重視對孩子們的德育教育,還要把這種理念帶到課堂外,帶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努力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學中,或許我們還會碰到更多問題,但我相信只要不斷實驗,不斷總結,不斷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實效,探索出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教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