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宏,薛其林,熊禮明
(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
江永縣文化旅游的現狀及未來開發的思考
楊建宏,薛其林,熊禮明
(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摘要:江永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內涵獨特,具有相當高的旅游開發價值,但是目前江永縣對特色農業文化資源開發重視不夠,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游資源發掘、景區管理水平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在未來文化旅游開發方面,江永縣應該認真規劃文化旅游資源,做好協同開發;挖掘地域文化內涵,打造優質文化旅游產品;整合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旅游的內涵;加強旅游管理者的培訓,提升文化旅游的管理水平;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關鍵詞:江永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開發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與動力,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旅游才會更有深度與廣度,游客才會獲得更多的精神愉悅。旅游與文化相結合,文化的內涵將會更豐富,文化的意義也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為了更好服務縣域文化旅游發展,湖南省省級創新團隊——“湖湘文化與區域旅游產業開發創新團隊”帶頭人薛其林教授率團隊成員于2015年7月底8月初,深入湘南永州市,對江永縣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化旅游考察,特別是對該縣上甘棠村、勾藍村、石窟寺、千家峒、江永女書園等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考察組認為江永縣的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較強的獨特性,資源品質高,具有非常強大的文化旅游資開發優勢。江永縣政府有關部門對當地的資源進行了初步的開發,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旅游吸引力,但是由于財力投入的限制和戰略策劃的滯后,江永縣的文化旅游還存在著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一江永縣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
(一)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富性
江永縣位于湖南南部,西南毗連廣西,南接廣東,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地帶,這里土地肥沃,降水充沛,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硒含量豐富,農業產品香姜、香柚、香芋具有極為豐厚的文化內涵。江永地處都龐嶺、騎田嶺北部,是湖南溝通嶺南的重要交通孔道,歷史上著名的“零桂官道”曾貫通江永,如今官道或穿行山嶺,或貫通村鎮,依然草蛇灰線,隱約可尋。在官道經過的地方曾興起的上甘棠村、勾藍村現在成為著名的古文化村落。江永縣群山起伏,原始森林資源豐富,曾經是瑤族的聚居地,千家峒相傳被認為是全世界瑤族同胞的瑤族發祥地,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江永縣婦女多才多藝,勤學善思,她們創造了世界上惟一一種性別文字—女書,如今女書文化已經引起了世界文字研究者、女權文化主義者和旅游者的極大興趣[1]。此外,江永縣的佛教文化也值得一提,在縣城不遠還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中國緯度位置最南的石窟寺。總之,農業資源文化、官道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瑤族文化、女書文化、石窟文化等構成了江永縣內涵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
(二)文化旅游資源的獨特性
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豐富而不趨同,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者不可替代性,是文化旅游資源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江永縣的文化旅游資源不僅是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具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世界獨一無二的女書:江永女書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其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風俗。女書具有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被國內外學者嘆為“一個驚人的發現”、“中國文字史上的奇跡”[2]。
國內罕見的古村落群:興起于零桂官道的上甘棠村是湖南省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村落[3]。村莊除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外,還有明萬歷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清乾隆年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墻和部分具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通往古村的官道刻石更是從宋代一直延續到明清,走在村中古道,恍如穿越時空,回歸秦漢、回歸宋明。再如勾藍村保存的明清建筑群,也是極為罕見的文化旅游資源。據統計,勾藍村現存明代民居建筑22座,清代51座;保存的明清時期公共建筑資源除了防護城墻、城墻門樓、守夜屋、門樓幾十座外,散布在村子四周的山上或是村內各處的廟宇68座,其中四十九廟、八庵、五寺、三閣、二觀、一宮。
瑤族文化的發祥地:千家峒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四周崇山峻嶺,平均海拔千米以上,有8萬畝原始次生林。據《千家峒源流記》載,千家峒是瑤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聚居地。至今保存著“盤王廟”、“盤宅妹墓”、“平王廟”等瑤族歷史文化古跡,千家峒古文獻記載的峒口、四塊大田、九股水源、楓木凹、白石嶺以及造型奇特美觀的鳥山、馬山、石狗山等地形地貌特征就在江永千家峒內;元大德九年瑤民為抗擊官兵圍剿,在峒口的石山上筑起的古石墻仍依稀可見,現已成為千家峒的歷史見證和奇特的旅游景點;境內出土的古劍、古磚、火管、石碾、酒具以及最近發掘的湘南第一大古民窯遺址,更增添了千家峒的神秘。目前千家峒被打造成為瑤族文化的發祥地,在瑤族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4]。
總之,江永縣擁有的女書文化、古村落群文化和瑤族文化是獨特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的寶貴價值,對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文化旅游資源的高開發價值
一是現存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相當高的美感度。江永地接廣西,水系系漓江水系,屬觀賞性極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地造形優美,宛如青螺,水體清澈明凈,飄若玉帶,天空湛藍,白云飄蕩,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在此背景下的人文旅游資源如上甘棠村、勾藍村等古村落、如瑤族文化發祥地千家峒都無不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二是具有相當高的奇特度。江永文化旅游資源有相當的奇特性。一是自然資源的奇特香味,香姜、香柚、香芋僅在江永出產,無可取代。二是文化的神秘性。如女書文化世界絕無僅有,江永亦只在少數自然鄉鎮流行,關于其產生、流傳、發展、文化意蘊等等至今仍是迷團難解。三是文化資源的民族性。千家峒文化是瑤族文化的發祥地,打上了濃郁的民族性色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它一定具有最廣泛的吸引力。
三是豐度和集聚度高。江永縣轄6鎮5鄉,2個國有農林場,1個自然保護區,屬湖南面積較小、人口較少的縣。但是文化旅游資源卻有古村落群二處、民族文化區千家峒一處、女書文化園一處、古交通道路數段、宋代石窟廟一處,此外,奇山異水遍布各村各鎮,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度和聚度都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四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江永縣交通較為便利,初步形成了鐵路交通、高速公路交通、省、縣、鄉、村多級公路交通網絡格局。旅客集散相對比較方便。此外,江永縣擁有女書源四星級賓館一座,其它三星級賓館若干,初步形成了游客的規模接待能力。
二江永縣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江永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獨特,開發價值高,發展潛力大,但考察組認為江永縣在對該縣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急待解決。
(一)特色農業文化旅游開發程度不夠
農業文化資源是該縣一個重要的旅游資源,香姜、香柚、香芋的種植還沒有形成規模,有關部門沒有考慮到把種植現場很好地轉化為旅游市場。大片的香姜、香柚、香芋種植基地,其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種植現場、加工手藝、加工機械等等都是很好的具有親和力和參與度的文化旅游資源,政府在這方面投入不足,游客能享受到的參與性旅游完全沒有,因之對這種獨特的文化資源的內涵也僅僅停留于導游的講解,激發不起旅游的興趣,更無法激起購買的欲望。
(二)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有待完善
在已開發的文化旅游景點中,存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完善的現象。上甘棠村和勾藍村作為古落遺址,明顯存在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的情況,如扶欄的設置、道路的修養、景點的維護等尚不到位,古建筑的修復與保護亦有待加強,如上甘棠村的宋元石刻文物,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不到位,久而久之,或將破壞無余。再如江永女書園景區的售票處和停車場,顯得過于簡陋,難于讓游客對世界獨一無一的文化產生肅然起敬的感覺。進入園區的農場也與女書園沒有太多的具體關聯,應該從外加強有關女書文化的建設,讓游客還沒有入園前就產生對神秘文化的好奇感。此外,景區環境也存在臟亂差現象,其中猶以上廁所難,廁所不夠潔凈為憾事。
(三)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程度有待提高
文化旅游關鍵是在文化上做文章,文化的凝煉要下功夫,多設計。如勾藍村是以瑤族村寨出現的文化旅游景點,其瑤族文化的元素就應當很好的展示,但是考察組發現勾藍村的瑤族文化傳統符號基本消亡,瑤族民眾的服飾、瑤族民俗、民風均感覺體現不夠,更無法參與實際體驗。再如,千家峒是被作為“瑤都”來打造的重點景區,在此建立了氣勢磅礴的盤王廣場,但遺憾的是廣場并沒有作進一步深度開發,盤王的歷史文化內涵突出不夠,考察組建議在此建立瑤族生態博物館,把瑤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內容通過動態和靜態的方式展現出來。江永女書園,雖然很有吸引力,但是沒有把附近的鄉村旅游資源一起開發,比如開發瓜果采摘、農家樂等活動,豐富景區的活動內容,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
(四)文化旅游景區管理有待提升
由于目前已開發的文化旅游景區開發程度偏低,景區管理上自然存在一些不足,還有待提升。江永女書園,景區大門入口服務設施簡陋,管理員生活區與工作區混搭,管理人員專業性、技術性不強,管理水準急待提高。勾藍村的仿古城墻,建設工程質量不佳,沒有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更沒有專業人員管理。佛教石窟寺本是一處南方不可多得的石窟藝術,但是景區內文物破壞嚴重,景區與居民生活區嚴重混搭,也沒有專業管理人員負責管理,有關部門應修繕文物、深化佛教文化內涵、擴大景區范圍、加強對景區水體的建設、清理整治景區周邊社會環境。
三文化旅游開發的建議
(一)認真規劃文化旅游資源,做好協同開發
文化旅游資源是歷史的載體,承載著對歷史的記憶。因此,文化資源在開發前必須做好規劃,這樣才有益于區域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政府應做好主導工作,對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做認真細致的調查,明確開發的思路和重點,統籌規劃。同時要重視和周邊縣市旅游開發的互動。其一,不同旅游目的地具有同質資源,為避免同類產品競爭,應采取競合策略,共同推出跨地域的某一主題線路產品。其二,不同旅游目的地,區域相鄰,產品互補,通過巧妙的策劃,進行產品整合,從而形成全新的線路產品。江永和桂林山水相連,同處喀斯特地貌,山水風光相似,但文化各有千秋,在規劃中應考慮如何“借船出海”。再比如,江永女書文化和道縣鬼崽嶺文化同屬于神秘文化,其神秘性對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兩縣應把這兩地的開發聯動起來。
(二)挖掘地域文化內涵,打造優質文化旅游產品
一是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旅游產品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江永縣要擴大文化旅游產業,提升文化旅游的產品素質,建立宗教旅游、民族風情、體育健身、會展商務、歷史文化、休閑度假、山水觀光等系列的文化旅游產品建設。在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提升老產品,做好新產品。江永縣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要改善產品結構,充分發揮江永獨特的資源優勢,注重特色,提高質量,加強管理。江永擁有豐富的古村落文化,應充分認識現有的村落文化資源的價值,著力發掘文化亮點,以此為基礎,加強對鄉村文化旅游的開發,吸引游客駐足游覽消費,進而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最終實現村民脫貧致富,打造旅游強縣的目的。
二是要結合當地文化元素,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商品。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中的六個基本環節,其中購物環節也是游客參與文化體驗的重要旅游活動。江永縣要結合自己的文化優勢,適時推出優秀的旅游商品。如結合江永特色農業,推出特色農副產品,精裝精制精加工香柚、香芋、香姜,讓游客方便易帶。再如結合女書文化推出女書書畫作品、女書刺繡作品(床單、沙發墊、沙發套、各類圍巾、手帕等)。再如結合瑤族旅游文化的獨特魅力,制作有關瑤族文化的旅游產品,諸如服飾、首飾、傳統風味小吃等等。
(三)整合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旅游的內涵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要有豐富的內涵,江永縣一直以來致力于“三千文化”的推介與宣傳,即“千古字謎”(女書)、“千古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村),他們分別代表了神秘的女書文化、瑤族文化、古村落文化。經過長期的宣傳,“三千文化”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沖擊效果。但目前江永縣的旅游經濟仍處于起步狀態,還沒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下一步,應當充分注意對三千文化的整合,加強文化的統一性、整體性研究,以便打造拳頭產品。形成拳頭產品以后,再以此為核心開展系列輔助產品的配合,達到穩中有變、多姿多彩的蝶變效果。
為此,考察組認為江永縣可以選擇“走近三千文化,穿越歷史時空”為題做一個大型的實景演出節目,場地可以選擇千家峒盤王廣場,節目菜單要涵蓋三千文化的內容,演出陣容要力求強大,節目編排要盡量宏大,以此吸引游客眼光,留住游客駐留時光。以此為核心的整合文化演出節目之外,再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作為配合,如實景演出+千古字謎;實景演出+千年古村;實景演出+千古瑤都,當然眼光還可以擴大到鄰省、鄰縣,形成類似互聯網+的旅游產品,因為有了核心產品,就可以+出豐富的適合游客需要的產品,滿足游客多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2]薛冰華.《雪花與秘密的扇子》:跨文化語境下的文學探險之旅[J].文學教育(上),2011,(9).
[3]李旭,巫紀光.湖南省江永縣上甘棠村聚落形態與氏族文化脈絡[J].華中建筑,2009,(8).
[4]江永千家峒 神秘而美麗的瑤族故地[EB/OL].瑤族網,2011-01-19.
(責任編校:余中華)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ourism in Jiangyong County
YANG Jianhong, XUE Qilin, XIONG Li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n Jiangyong County is rich and unique,so it is valuable for Jiangyong to develop its culture tourism. But at present,Jiangyong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infra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have to be improved,too. In the future, Jiangyong should plan its tourist resource scientifically and search its special tourist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Jiangyong should integrate the tourist resourc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Key Words:Jiangyong County; culture tourism; tourist cultur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項目: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湖湘文化與區域旅游產業開發”,編號:[2014]207號。
作者簡介:楊建宏(1965— ),男,湖南長沙人,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區域文化研究與區域旅游開發。薛其林(1967— ),男,湖南益陽人,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區域文化研究。熊禮明(1980— ),男,湖南永州人,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旅游資源開發、區域旅游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3-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