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
摘 要:自信心不足的現象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其影響到了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通過對其自信心不足原因的分析,從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信心;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15-02
自信心,是指個體對自身行為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和充分估價的一種體驗,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自信心是自信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個體人格的健全發展、能力水平的正常發揮、潛力的挖掘有很大的影響。然而,當代高職學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現象,并且其負面影響已日益突顯。因此急需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
一、高職學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隨著高校的擴招,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不少高職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的心理,或認為自己出身貧寒,擔心被人歧視;或認為自己天資愚鈍,對未來缺乏自信;或認為自己學歷不高,對就業沒有信心。總結起來,以下三種心理現象最為普遍。
1、高等教育中的“弱勢身份”
由于高職處于高考錄取的最后批次,又是大專學歷。因此在考生中的吸引力不大,有很多考生是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父母的要求等原因選擇了高職院校,往往帶著一定的挫敗感、失落感來到高職院校。再加上對高職教育沒有深入的理解認識,他們對高職院校及專業認識比較粗淺,對高職教育缺乏高度認同感,認為自己是高等教育中的“弱者”,自信心明顯不足。
2、學習信心不足
高職學生高考分數不理想的原因較多,其中一點是他們較多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學習的自覺性。而且這些因素仍然影響著他們在高職階段的學習。不少學生抱著拿個文憑學點技術的心態來到學校,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與高中相比,大學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自學和獨立思考尤為重要,不少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不適應性,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常采取回避的態度,平時學習中存在抄襲作業的現象,考試時有僥幸和作弊的心理。
3、職業心理素質不強
不少高職學生對于高職的職業教育屬性認識不足,對所學專業的職業認同不強、合作精神欠佳、應挫能力較弱。這種低水平的職業心理素質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自卑,帶來許多消極的影響,比如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缺乏勇氣和自信,甚至為了就業誠信失范,在人生職業目標上表現出盲目性。
二、高職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各行業培養了眾多的技能和應用型人才。但受到普通高等教育傳統觀念、招生體制、社會認識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高職教育并不完全了解,社會上不少人對高職有一定的偏見。從學歷上看,高職屬于大專,不少家長和學生把高職教育看成是高等教育的“低層次”。社會上的因素傳導到高職學生身上,使得他們出現自我評價不當,自我定位不準,缺乏信心。
2、學校因素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對于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還存在不重視高職教育的規律和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的現象。比如,有的教學內容脫離高職教育的實際,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有的教學方法單一,沒有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學生的職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容易出現不自信的心理。
3、家庭因素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家長都很關心子女的成長,但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很多家長的教育不符合教育規律和青少年心理特征,給他們的的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此外,家境不好的學生把高考看成是改變命運的途徑,當他們由于高考分數不理想進入了高職院校,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就業前景。
4、個人因素
從高職學生的生理年齡和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比較強,自我管理的能力還不夠完善,情感上處于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這使得他們對自身價值的肯定與確認不高,自信心容易不足。不少高職學生隨意性較強,競爭欲望不強烈,追求成就的動機不高。
三、高職學生自信心培養路徑探索
提升高職學生自信心的方法比較多,本文主要從宏觀入手,通過淺析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對提升高職學生自信心的幫助,有些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1、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目前,一批優秀的高職院校脫穎而出,招生分數線達到了本科院校的水平,其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較強,自然這些院校的學生自信心較高。由此看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如何對于學生的自信心有極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在辦學理念、教學模式、管理方法、文化氛圍等方面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特別是要打造高職院校的特色,貼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著力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和就業水平提升。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學生找回自信心。首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信心。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人們樹立信心,指引人們戰勝困難,是走出困境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正如鄧小平所說:“為什么我們過去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其次,通過開展提高合作、溝通、人際交往能力的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整體自信度提升。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大一第一個學期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讓心理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觀察、測驗,引導新生調整心態和角色,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高職的生活。總之,通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需求,關心他們的成長,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最后,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信需要會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高職院校和教師應不斷努力探索,把他們培養成自信健康的高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