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
淺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時的腦鈉肽變化情況分析*
黃毅①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并對其所具有的臨床意義進行探究。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給予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治療,并在治療前后對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水平進行測定,對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左心室結構進行檢測。選擇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66名健康人員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結果:觀察組患者心功能為Ⅱ、Ⅲ、Ⅳ級時的血漿腦鈉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漿BNP水平、LVESV、LVEDV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以上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SV、CO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LVEF和SV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漿腦鈉肽水平可作為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 治療; 腦鈉肽; 變化情況
①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廣州510115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Yuexiu District of Guangzhou,Guangzhou 510115,China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CHF,為臨床治療中常見嚴重性病癥。臨床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增無減。該病在發病后5年的生存率少于50%,10年的生存率少于20%,嚴重威脅著患者生命健康[1]。近年來,眾多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血漿腦鈉肽(BNP)作為一種新型心臟標志物,合理地將其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中可促進該病的臨床診斷效果得到有效提高[2]。本次研究主要對CHF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其血漿腦鈉肽水平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進而探討腦鈉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效果判定中的價值和意義,現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均選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照組為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66名健康人士。觀察組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41~84歲,平均(59.8±3.1)歲;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分別為21例、19例、18例。排除標準: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和慢性感染、惡性腫瘤、肝或腎功衰竭、心瓣膜病、支氣管哮喘、低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病史等對患者進行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對照組中,男35例,女31例;年齡42~82歲,平均(59.5±2.9)歲。通過對比分析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觀察組在入院之后一律給予常規性的心衰治療。具體治療內容主要包含低鹽飲食、合理休息、使用洋地黃制劑及利尿劑進行治療等。在治療基礎之上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具體治療措施表現為在常規心衰治療的基礎上口服消心痛15 g+緩釋鉀0.5 g,3次/d;每日服用開搏通、安體舒通各6.25 g、20 g;服用速尿、丁尿胺各40 g、1 mg,1次/d。給予患者廣譜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并對患者進行水、酸堿、電解質調節。給予上述治療之后,應用強心膠囊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每日與飯后口服4粒強心膠囊,口服3次/d。此外,治療藥物還有洛汀新片,患者服用藥物1次/d,使用藥物劑量為10~20 mg。同時還加用倍他樂克片進行治療。以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的具體情況,適當對倍他樂克片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逐漸將藥物劑量增加。66例對照組健康人員不給予任何治療,對患者進行1次血漿BNP測定和超聲心動圖檢查。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相應治療之前和接受相應治療之后均進行相關檢查和指標檢測:(1)實施超聲心動圖檢查。本次研究所用設備儀器為HP5500型超聲心動圖儀(美國生產)。該儀器的探頭頻率為2.5 MHz。實施檢查時,患者取左側臥位,對左心室舒張末期、收縮末期左室內徑等進行測量,并進行相應的計算,具體對LVESV、LVEDV、CO等進行檢測。(2)對患者的血漿BNP進行檢測。接受治療前后,均是在患者空腹的情況下進行靜脈血取樣,取樣完成之后使用心肌梗死診斷儀、博適-Trage干式(美國生產)對心力衰竭程度和心肌梗死程度進行檢測,并應用該儀器對全血標本中BNP水平進行測定。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各NYHA心功能分級患者間血漿腦鈉肽水平比較情況 當心功能為Ⅱ級時,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水平為(285.79±122.14)pg/mL,心功能Ⅲ級時為(628.32±187.23)pg/mL,心功能Ⅳ級時為(1184.63±457.21)pg/mL。觀察組患者心功能為Ⅱ、Ⅲ、Ⅳ級時的血漿腦鈉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心功能級別與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呈正比例關系,血漿腦鈉肽水平隨著心功能級別的增加不斷上高。
2.2觀察組血漿BNP水平與心臟結構、心臟功能指標存在關系 對觀察組患者的血漿BNP水平與患者的心臟結構、心臟功能指標三者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進行直線相關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漿BNP水平與LVEF呈反比例關系,血漿BNP水平越高,患者的LVEF越小(r=-0.37,P<0.05)。
2.3兩組血漿BNP水平變化情況和超聲心動圖指標改變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漿BNP水平、LVESV、LVEDV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以上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SV、CO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LVEF和SV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慢性心力衰竭為臨床治療中一種常見綜合征,其為諸多種心臟病不斷發展的一個結果[3]。因此只有對患者的心臟功能進行綜合性的評估才能為該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的提高提供客觀和充分的依據。近年來,諸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腦鈉肽作為神經體液因子之一,在血漿中濃度的變化情況可特異反映機體心功能的具體變化[4]。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升高程度與患者的病死率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加強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腦鈉肽水平變化情況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5]。
表1 兩組血漿BNP水平變化情況及超聲心動圖指標改變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血漿BNP水平變化情況及超聲心動圖指標改變情況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時間 BNP (pg/mL)LVEDV (mL/m2)LVESV (mL/m2)SV (mL)CO (L/min)LVEF (%)對照組(n=66) 47.73±13.00 66.50±14.20 25.60±5.94 63.40±13.51 4.50±0.41 63.21±10.31觀察組(n=66) 治療前 485.74±212.40△△161.20±29.40△△93.10±28.20△△37.21±10.21△△2.80±0.51△△33.14±13.00△△治療后 263.12±111.10*△△127.50±23.60*△△70.10±33.20*△△53.25±12.41*△4.24±1.01* 46.72±12.50*△△
慢性心衰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有時與心功能狀態并不完全相關,因此該病的診斷存在一定難度[6]。血漿腦鈉肽(BNP)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利鈉、利尿、促進血管擴張等,其還表現出明顯的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作用,其在健康人的血中所具有的濃度處于較低水平[7]。血漿中腦鈉肽主要是來自于心室肌細胞分泌、腦鈉肽的釋放與機體心室壓力負荷過重,或者心室壓力容量擴大存在密切關系,其為心室功能不良的最敏感反映,是一項具有特異性的指標。眾多臨床研究已經表明,當患者處于心功能衰竭早期階段時,未表現出任何明顯癥狀,其血漿腦鈉肽水平也未出現增高的趨勢[8]。在對可疑新發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的過程中,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水平表現出增高的趨勢為診斷心力衰竭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其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97%、70%[9]。此外,血漿腦鈉肽水平還與患者的心功能衰竭進展程度和心臟突發事件存在密切關系,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越高,表明患者心功能衰竭嚴重程度越嚴重。因此,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升高為慢性心力衰竭接受治療后預后不良的一個重要標志。由此可見,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對心衰的臨床診斷及接受治療后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升高及升高的具體程度表示患者心衰程度越嚴重,接受治療后的預后更差[10]。在本次研究中,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濃度顯著高于健康人群,當處于心功能Ⅱ級時,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水平為(285.79±122.14)pg/mL,心功能Ⅲ級時為(628.32±187.23)pg/mL,心功能Ⅳ級時為(1184.63±457.21)pg/mL,這個研究所得數據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水平的變化程度和患者的心衰情況存在密切關系,患者存在的血漿腦鈉肽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的心衰程度越嚴重,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可根據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來對患者病情的進展進行初步判斷,進而為患者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促進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腦鈉肽可作為對心衰危險分層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生化標志物。
一直以來,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均主要是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及X線、超聲心動儀等物理儀器來進行。臨床診斷過程中一直缺乏相應的生物化學標志物。腦鈉肽主要包括心室肌細胞共同組合而成的心源性神經激素,導致腦鈉肽代償性分泌出現不斷增加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室壁壓力不斷增加、右心室容量負荷增加、心肌細胞損傷等。本次研究所得結果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且當慢性心力衰竭處于不同的分級時,患者的腦鈉肽水平也存在差異性。隨著患者心衰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腦鈉肽水平會隨之不斷上升。不管慢性心力衰竭具體是由哪種基礎疾病誘發的,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所具有的濃度均可較為客觀地反映患者心功能出現的異常狀況。這個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根據患者存在的血漿腦鈉肽水平對其心功能狀況進行評價。
心力衰竭的出現與心衰程度的進展和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過度激活存在密切關系[11]。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應用ACEI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之后,結果顯示,藥物使用劑量依賴性血漿腦鈉肽水平降低,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受抑制,進而使得心室充盈不斷降低或者心臟重塑不斷減少[12]。長時間地使用β受體阻滯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也可促進其血漿腦鈉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時還可促進LVEF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3]。在本次研究中,66例觀察組患者在接受相應治療6個月之后,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LVEF、CO、SV均得到明顯提高,患者的心室容積明顯下降,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也出現明顯降低。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13]的報道具有一致性。因此可表明,血漿腦鈉肽會隨著心功能改善不斷下降,心功能改善程度越大,其下降的程度越大。因此,通過對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可實現對心力衰竭治療效果及預后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進而為心力衰竭治療方案的評價及改善提供更加有效和客觀的指標指導,促進治療方案不斷得到完善,進而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及預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14]。同時,根據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還可對患者病情的危險度進行分層,對患者預后進行評價,因此加強對患者接受治療時的腦鈉肽變化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15]。此外,腦鈉肽的測定較為簡便,容易進行,因此易于推廣。因此,血漿腦鈉肽水平為對機體心功能受損程度進行客觀反映的一項具有敏感性的重要指標。血漿腦鈉肽水平與患者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血漿腦鈉肽水平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心衰嚴重程度的評估、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判斷等均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其為對心功能異常狀況進行有效評價的一項極具敏感性的重要指標。所以在對慢性心力衰竭進行診斷,對心衰嚴重程度進行評定、對心衰治療效果及預后進行判斷的過程中,臨床醫師除了加強對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體征變化等進行考慮之外,還需要在其他輔助檢查的基礎之上,積極對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進而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臨床診斷準確性得到有效提高,為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參考依據,進而促進治療效果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血漿腦鈉肽為心力衰竭分級的一個有效生物標記物,其對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臨床治療、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腦鈉肽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可作為醫師對心衰的診斷、對患者病情進展情況評估的客觀指標,為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因此加強對腦鈉肽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對心力衰竭的診斷、治療、預后評估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舒君.腦鈉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動態變化及應用效果[J].中國醫療前沿,2013,8(1):23-24.
[2]王志貴,范藝花.血清IL-23聯合血漿腦鈉肽檢測對判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4,20(10):1601-1602.
[3]洪旭林,汪和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腦鈉肽前體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5):482-483.
[4]羅翊芝,譚曉暉,伍偉銘,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14-16.
[5]黃淑田,張麗娜,金露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腎小球濾過率、血清腦鈉肽與血尿酸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3):7132-7135.
[6]張煥梅,高瑞英,程文俊,等.重組人腦鈉肽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尾加壓素Ⅱ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4):77-78.
[7]呂巖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4):43-44.
[8]李慶鳳,黃利軍,魏蘇,等.環磷腺苷葡胺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3):9-10.
[9]閆明昌,趙春芝,張東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試驗、腦鈉肽、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4):5-6.
[10]武智曉.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和肌鈣蛋白I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5):35-36.
[11]張莉.腦鈉肽聯合肌紅蛋白檢測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12,33(3):473-474.
[12]劉果果,楊堅毅,石磊.強心飲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1):143-144.
[13]鄭云燕,黃鳳榮.酒石酸美托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 (3):67-68.
[14]付麗,閆亞非,吳時達,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水平與中醫辨證分型關系的探討[J].疑難病雜志,2011,10(3):213-214.
[15]張惠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及血脂變化意義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6):146-147.
Simple 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HUANG Y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2):018-021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searc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ixty-six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β-blockers and 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f patients was determined,th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eft ventricle were tested.At the same time,66 health people accepte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level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cardiac function for Ⅱ,Ⅲ,Ⅳ degree(P<0.05). The plasma BNP level,LVESV,LVEDV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abov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LVEF,SV,C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LVEF and SV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Level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determin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hanges
收稿日期:(2015-06-30) (本文編輯:歐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06
通信作者:黃毅
*基金項目:廣州市越秀區科技計劃項目(2014-W,S-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