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璇(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632)
?
淺談規避茶葉出口風險的技術措施
王藝璇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632)
摘要:茶葉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飲品之一,早已銷往世界各地。茶葉質量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歐盟亦制定了一系列關于中國茶葉出口的嚴格檢測。對于中國而言,如何使茶葉順利通過檢測,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目前,各級政府高度關注茶葉質量安全,大力推行無公害綠色產品,因此,找到茶葉質量存在的原因,通過有效的技術措施規避茶葉出口風險,才能真正提升茶產品質量,實現中國茶葉順利出口。
關鍵詞:茶葉出口;風險;技術措施;規避
茶葉始于中國,并流傳至世界各地,成為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茶產業在中國占據重要的地位,茶葉出口的情況亦帶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眾多茶葉中,中國的綠茶的出口量十分可觀,除了亞洲,歐洲和非洲等許多國家對綠茶的需求比例很大。不過,中國的茶葉在近幾年來遭遇了一些危機。具體來講,由于國外對茶葉出口的要求標準大大提高,尤其是對各種指標的限定,如農藥殘留,這就意味著出口的茶葉一旦不符合歐盟的限定標準,那么就面臨著出口失敗的局面。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規避茶葉出口可能存在的風險,這是每一位從事茶葉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的確存在因農藥檢測超標而判定不合格的茶葉出口產品,這就意味著茶葉的出口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歐盟對于茶葉出口的檢測十分嚴格,比如,出口到德國的一批綠茶,曾因磁性較高而被勒令退回。分析中國茶葉出口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1 不重視歐盟限量指標檢測
歐盟的限量指標檢測早有明確公布并開始實施。但處于公布與實施階段“緩沖期”的中國茶葉出口依舊我行我素,有關部門沒有及時跟進這一問題,相關規避措施尚未及時開展,導致我國茶葉被檢測出農藥超標等問題。因此,由于有關部門不重視而導致的大批出口茶葉被退回,也就并不奇怪。
1.2 對內和對外銷售的茶葉指標檢測不同
眾所周知,歐盟對于出口茶葉的農藥殘留指標要求十分嚴苛,盡管被退回的茶產品有很多,但許多茶葉經營者就將被退回的產品銷往國內。這種方式主要源于對內銷售的茶葉指標檢測并不嚴格,所以相當一部分茶葉經營者才會具備僥幸的心理,認為這種退而求其次的方式也不會影響太多的利潤空間。也正是這種內外指標檢測的差異性,使中國的茶葉出口風險日益增大。
1.3 噴藥比例缺乏限制
盡管相關部門針對農藥殘留的檢測已經加大力度,并進行相應的抽樣調查和層層檢測,但依然會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我國茶葉出口的農藥檢測之所以會超標,除了源于歐盟嚴苛的檢測標準,最重要的是茶葉本身的農藥失控所導致?,F代的茶葉經營者多為個體經營,缺乏統一的管理,許多茶農不懂農藥的噴灑比例,隨意噴灑,所以茶葉的農藥檢測就會出現超標的現象。
1.4 檢測力度不足
我國茶葉出口檢測制度有漏洞,力度不足,導致農藥殘留沒有被查出。僅僅通過有關部門的檢測是遠遠不夠的。中國茶葉出口農藥檢測需要多方支持,而這在目前看來尚需要一段時日。而且,茶生產環境現狀也不容樂觀。許多茶廠的監管措施不到位,管理散漫,一些工作人員不注重基本的衛生和消毒工作,極有可能會對茶造成二度污染。
分析了茶葉農藥檢測超標的原因之后,我們不難發現,茶葉的農藥殘留的控制的確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控制。一方面是有關部門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是源自茶葉出口所面臨的各種復雜狀況。從生產到噴藥,從噴藥到銷售,這一系列環節都可能會出現紕漏,但問題依然需要解決,否則將不利于我國茶葉的出口。
2.1 根據出口對象制定嚴格檢測
目前,歐盟地區所制定的茶葉檢測是最嚴格的,因此,需要針對其嚴格的要求提前進行相關茶產品的檢驗,每個項目都需要嚴格進行檢測。除了按照歐盟標準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之外,還要對茶原料所在的生產地區進行農藥檢測,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針對茶原料進行檢測有助于找到農藥殘留的原因,從而多一重保障。同時,要加強對茶產品衛生標準的監督,堅決杜絕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產品。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的茶葉貿易面臨重重技術壁壘。各種各樣的技術要求和苛刻的質量標準使中國的茶葉出口舉步維艱。只有加強對這些標準的研究,根據要求及時跟進檢測,或通過相關的標準靈活調整我國現行標準,做到不死板,不被動,方可使我國茶葉出口所面臨的各種技術壁壘不再堅挺。
2.2 加大監管力度和檢測力度
相關部門應不斷提高茶葉產品的監管力度,具體監管內容如下。第一,定期檢查茶葉生產基地和茶廠,重點檢查環境是否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第二,定期抽查茶葉產品,防止劣質茶葉混于其中,各級部門,從上到下,對于茶葉的定期調查必須要認真執行,不可松懈。不管是檢查環境還是抽樣調查,其目的是為了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降低出口風險。一旦發現問題,將問題歸納整理,可供分析和參考,并將其作為案例,從而分析和預測后續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
此外,還要進行農藥摸底檢測。農藥摸底檢測主要用于規避風險較高的情況。因一些地區對出口茶產品的檢測標準十分嚴苛,因此在出口之前必須要對相關茶產品進行摸底檢測,防止超標產品渾水摸魚,杜絕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出口。在進行摸底檢測的同時,注意相關地區數據的整理,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茶生產地區,并將這些地區作為重點合作對象。為了鼓勵這些地區茶葉出口質量有所提升,使風險降至最低,出口公司應與茶產區互利共贏,共同承擔風險。
2.3 提升茶農衛生安全意識
由于茶農隨意噴藥導致農藥殘留超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因。因此,要從源頭杜絕這一問題的根本是提升茶農正確使用農藥的意識。相關部門要及時了解農藥的使用情況,對茶農進行培訓,從而確保茶農正確使用農藥。這是解決茶葉衛生質量的關鍵,也是通過源頭找到解決方式的重點。不僅如此,相關技術部門還要為茶產區企業和茶農提供完善的技術指導,使其了解茶樹應搭配的農藥種類,杜絕使用禁用農藥。這對于建立無公害茶葉基地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解決茶農正確噴藥,減少農藥殘留,可以使茶葉出口風險降至最低。
2.4 健全茶葉質量安全保證體系
健全茶葉質量安全保證體系主要包括這樣幾點。一是茶產品的生產地區和環境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加強茶產品基地建設,完善茶廠和茶園的管理,這些都是確保茶產區符合標準的前提。二是茶葉加工技術是否完善,符合相關規定。三是茶產品的包裝是否統一標準。四是茶產品的質量是否過關,是否存在粗制濫造、魚目混珠的現象。五是茶產品生產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工作人員是否盡職盡責,嚴格對待茶葉生產等一系列的工作。
茶葉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不僅是指茶葉茶品質量,還是關于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控制。簡而言之,如果要得到好的結果,就必須要嚴格控制過程。對于產品檢測而言亦是如此,如果沒有細致入微到每一個環節的檢測,在規避出口風險的環節上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紕漏。所以,建立無公害的茶產品生產體系勢在必行。
2.5 提高科技投入的力度
在世貿組織的規則下,茶作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盡管不能享受政府補貼待遇,還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得到一定的補貼和支持。為了提高茶產品的競爭力,政府要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其具體體現在,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行茶葉的生產和研發,積極尋找新品種,提升原料質量。這是政府對中國茶葉出口可持續發展所提供的政策性支持,也是擺脫進口國技術壁壘的有效輔助手段。從自身角度真正提升,使茶產品科技含量更高。
中國的茶葉出口意味著中國茶葉已全面與國際接軌,與世界眾多茶葉共同競爭國際市場,這意味著只有質量卓越、品牌優秀的產品才能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在進口國技術貿易壁壘如此堅挺的今天,茶葉出口風險若要不斷降低,就必須提升產品的品牌競爭力。因此,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積極研發新產品則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有喝茶的習慣,中國茶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征,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其出口的好壞則關系到茶葉未來的發展。近幾年來,歐盟針對中國的茶葉出口制定了十分嚴苛的檢測標準,中國茶葉質量的安全不僅關系到人們的健康,也關系到茶葉是否可以順利出口。要認真分析未通過標準的茶葉身上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規避風險,才是促進中國茶葉出口、提升質量和品牌競爭力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謝新建,胡麥秀.我國出口農產品技術-環境壁壘的市場轉移效應[J].廣東農業科學,2010,01:247-250.
[2]黃種發,陳欽,鄭建鋒.福建烏龍茶出口日本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探析[J].臺灣農業探索,2009,01:38-42.
[3]周海川,劉合光,楊秀平.中國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展望,2012,09:51-55.
[4]李朝暉.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影響[J].世界農業,2013,08:33-37+175.
[5]陳尾云,林麗芳,王曉麗.促進福建省綠茶出口的對策思考[J].臺灣農業探索,2011,06:85-89.
[6]齊晗.綠色壁壘下的中國茶葉貿易[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88-89.
[7]周霞.后危機時期綠色壁壘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探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42-46.
[8]董銀果.發達國家SPS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影響分析——基于標準差異視角[J].中國農村經濟,2014,11:83-95.
作者簡介:王藝璇(1990-),女,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急管理,風險管理,應急平臺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