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西安外事學院商學院,陜西西安710077)
?
從普洱茶產區分布看云南區域經濟開發
張麗
(西安外事學院商學院,陜西西安710077)
摘要: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植物,現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茶葉由于產地的不同,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其發展會影響到這一區域的經濟狀況。本文主要以云南普洱茶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普洱茶各大產區的現狀,以及影響普洱茶發展的問題所在,對癥下藥,繼而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云南普洱茶的表現在近幾年來十分突出,因此,研究普洱茶產區對云南區域經濟的開發狀況,對促進全國區域經濟的建設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茶葉;產地分布;區域經濟;品牌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六千多年前,中國古代人就開始在田螺山種植茶樹。隨著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茶葉經濟逐漸開始繁榮。我國大部分地區都種植茶樹,茶樹與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有關。其實茶與人一樣,都是承蒙這一方水土的養育,各地區的茶葉也會有一定的差別,各具特色,各有風貌。中國有有種類繁多的茶葉和多個產區,在這里主要談云南普洱茶。
在云南省,普洱茶產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近年來,云南普洱茶表現十分搶眼,但風光的背后是茶葉品牌嚴重欠缺的問題。盡管云南省關于普洱茶的生產廠家達到數千家,但屬于普洱茶的品牌卻少之又少。因此立足于普洱茶生產區域進行分析,對促進區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據史料記載,早在1700多年以前,云南就開始產茶。在云南,茶樹的品種有很多,占世界茶樹品種的62%。作為純天然茶葉產區,云南省是公認的產茶基地。在云南,有25%的人口從事與茶相關的工作,有100多個縣區是茶產區,全省茶葉產量一度躍居全國茶產量前列。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普洱茶作為云南茶葉中的名茶之一,隸屬于黑茶。普洱茶對于振興云茶、發展區域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普洱茶別名滇青茶,主要產于云南省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地。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云南六大普洱茶產區。
1.1 西雙版納茶區
西雙版納是普洱茶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早在唐代,西雙版納的普洱茶就開始有了貿易往來,遠赴西藏,并一直延續至今。西雙版納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豐厚,日照充足,具備充足的雨水和適宜的溫度,這些都是茶葉得以種植的有利條件。西雙版納全州的茶園高達幾十萬畝,其中,干毛茶、普洱茶年產三萬噸。
1.2 普洱茶區
普洱茶區原名思茅茶區,2008年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普洱茶區是六大產區中面積最大的產區,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具有天然的山脈作為氣候屏障。普洱市政府對茶葉十分重視,每年都會舉辦各種與茶有關的活動。普洱茶區的茶山遠近聞名,其中以營盤山、版納與普洱交界處的大渡崗茶葉產量最多。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現代茶園和古茶園,這些茶園中的茶有相當一部分都可以作為普洱茶的生產原料。
1.3 臨滄茶區
在臨滄茶區中,勐庫、邦東等出產的青茶最有名。臨滄各茶區的茶葉味道差異較大,有的茶味苦澀,有的味道甘甜。作為“天下第一倉”的臨滄茶區,以普洱茶為代表的茶葉真正為其增光添彩。
1.4 德宏茶區
德宏茶區與緬甸相連,其氣候特點亦十分適合種植茶葉。德宏茶區最初產的是綠茶,回龍茶也十分具有代表性。隨著普洱茶的興盛,近幾年來,德宏茶區的普洱茶產量日益增多。德宏茶區的芒市中山的古茶園,品質和味道都十分獨特,使得德宏茶區具有鮮明的特點。
1.5 保山茶區
保山茶區與著名的怒江、瀾滄江均有交匯,在所有滇西南茶區中,位于最北部,而且海拔高,位于怒山和高黎貢山南。除了生產普洱茶,還有滇青茶、滇紅茶。
1.6 大理茶區
大理與臨滄和普洱南北相望,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其最南部是茶葉的集中生產區。大理專注于普洱茶的生產和研發,是普洱茶重要的生產地,同時普洱茶也使得大理名聲遠揚。大理茶區是這六大產區中產量偏低的區域,但由于在緊壓茶的加工方面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同樣備受關注。這六大產區為許多茶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各大茶加工企業的產值十分可觀。由此可見,普洱茶六大產區對云南茶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云南省經濟建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六大產區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盡管普洱茶的知名度已經不容置疑,但是許多企業規模有限,而且加工設備十分簡陋,生產的茶葉質量很難得到保障。良莠不齊的茶葉質量很難保證普洱茶的品牌競爭力,因此需要合理解決這一問題。云南省有眾多普洱茶生產企業,論實力來看,以西雙版納、臨滄、普洱茶區最有優勢。盡管普洱茶六大產區均有龍頭企業,但是從總體來看,能夠形成知名品牌的普洱茶產品依然很少。因此,從普洱茶產地分布現狀來看,只有提升普洱茶品牌知名度,才能提升各大茶企業的效益,為區域經濟的開發做出貢獻。
品牌是企業的上層建筑。而對于許多普洱茶企業而言,產品有名無牌的現象日益嚴重,這對于茶企業的發展而言是大為不利的。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根本則在于提升品牌的質量。
2.1 通過整合產區資源,保證產品的品質
云南普洱茶六大產區的資源若要得到進一步整合,就需要打破限制,將各自的最優資源整合,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保證原料的優質程度。因普洱茶的各大產區都會受到一定的行政區域限制,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加大茶產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使原料生產得到足夠的補充。在大葉種茶的生產技術和推廣方面,需要借鑒更加先進的經驗,使產品質量過硬,產量豐厚,形成實力雄厚的原料生產基地。
2.2 通過技術更新,提升生產效益
對于各大茶企業而言,技術的更新換代勢在必行,因為傳統的生產技術有許多問題,不易于生產出高質量的茶,導致茶產品魚目混珠,難出精品。因此,在21世紀的今天,茶企業的技術革新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從生產設備到生產技術,均要加大投資力度,進行改造或更新。各大茶區的技術更新均要陸續進行,方可真正提升茶質量。
2.3 吸收優秀人才,促進質量提升
品牌的樹立離不開實力雄厚的企業,企業的發展則離不開人才。對于各大普洱茶企業而言,吸收優秀的人才可以進一步保證產品的質量,有助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這些人才必須要熟悉相關茶葉知識,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人才的培養與學校是分不開的。在云南,一些知名院校都十分注重茶學人才的培養,每年都會為云南省輸送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除此之外,成立了半個多世紀的云南茶葉研究所為云南的茶產業同樣貢獻了許多力量,他們成為云南茶產業最可靠的后盾。
2.4 統一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普洱茶而言,在云南主要有六大產區,每個產區還有許多企業生產普洱茶,數量之大,亟需統一管理。根據《普洱茶綜合標準》,從工藝、質量檢測到包裝等方面,均需要統一操作。這種統一管理有助于提高普洱茶的質量和市場信譽度,減少魚目混珠的可能性。實質上,通過統一管理,樹立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這既是提升產品品質的需要,也是樹立品牌的必經之路。
2.5 重視龍頭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云南普洱茶產區中,許多企業需繼續整改和監督,尤其是那些生產技術落后、設備簡陋、企圖渾水摸魚的“無證”企業,必須要嚴格打壓和控制,或通過改造使其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根據普洱茶“有名無牌”的現狀,需抓住普洱茶產區的龍頭企業,使其帶動產品品牌的發展。重視龍頭企業,使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摸索經驗,從而才能進行廣泛的推廣,即以點帶面的推廣方式。提升品牌質量離不開具備雄厚實力的企業,從產品質量到銷售的控制,均需要合理進行,力求全面。產品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產品原料選擇、質量監督以及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的提升。銷售控制主要是針對銷售渠道、銷售過程以及售后等方面的控制。
從茶產業談到云南普洱茶,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許多茶葉都面臨品牌問題。就普洱茶產區而言,其所在的許多企業良莠不齊,大大限制了普洱茶的品牌質量提升,由此就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了解普洱茶六大產區的現狀,我們知道,只有整合資源,打破區域行政限制,發揮行政優勢,才能增進區域之間的和諧共生與相互扶持,形成良性市場態勢。品牌質量管理離不開產品質量和銷售質量的提升,即:產品和服務共存的理念,同時這也是提升品牌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理念。因此,各大產區借助名茶“東風”,實現資源共享和統一化標準,我們相信打造名優品牌的夢想并不遙遠。
參考文獻
[1]孫洪升.唐宋時期茶葉產地變遷考述[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154-158+160.
[2]和獻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戰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52-57.
[3]董明.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區經濟發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4]謝華香.清至民國時期云南經濟作物的種植及影響[D].云南大學,2015.
[5]鐘金雁.宋代東南鄉村經濟的變遷與鄉村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2.
[6]周叔蓮,魏后凱.我國區域經濟開發的中長期戰略[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1(1):55-66.
[7]李道和.中國茶葉產業發展的經濟學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08.
[8]王楠楠.茶文化對茶產地區域景觀影響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
[9]原杕.區域經濟開發模式與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依據[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37-42.
作者簡介:張麗(1980-),女,遼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