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偉
摘 要:本文重點論述在機械理論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又回饋于實踐。機械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師只有采用多種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有利于學生成才。
關鍵詞:機械理論 習得性無助 興趣
機械類專業是各類職業院校中一個重要的大專業,然而機械類課程的教學往往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雖然現在教學中常常說“理實一體化”,但是理論教學依然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是令學生和老師都感覺棘手,往往表現出學生的興趣缺乏,進而對實踐知識的學習、學生的進一步提升等各方面產生各種不良影響。那么,在機械理論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使之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呢?
一、改變自我認知,克服“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感,是指由于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的個體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由于多種原因,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相對普通高中生來說,他們的文化課基礎往往比較薄弱,而其中大部分的薄弱點又體現在數學、物理等理科性的知識中。這些知識又與機械理論的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由于在曾經的學習中成績不理想,就產生了這種心理反應。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幫助學生克服“習得性無助”心理,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引導他們明白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抽象,那么難學。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常見的縫紉機、自行車,從而了解機械是什么,認識到機械中的數學和物理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機械本身是看得著,摸得著,有趣的一門學科,從而讓學生體會機械的魅力。老師也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成功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樹立學生的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將實踐融入理論,實現理實一體化
機械教學離不開理論,同樣離不開實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又回饋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而激發學生專業興趣,讓學生體會機械魅力的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將實踐融入理論教學,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做:
1.讓學生動手,增加感性直觀認識
教學時,老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多展示一下實物圖片,或者播放視頻,這樣都能有效地使學生理解機械理論中的知識。
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來認識和理解機械知識。比如可以利用門的開關來理解轉動副,可以借助于學生手邊的水杯來認識螺紋。這都能幫助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認識機械。
有時候我們在教學中也會遇到一些很抽象的知識。比如金屬材料中原子排列形成的晶格類型,這屬于微觀的知識。那么,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小球和小棒,讓學生自己演示一下,就能很快他理解并記住幾種晶格類型。
2.結合自身的實踐課題講解理論知識
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都離不開實習,那么在進行理論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自身的實踐課題來講解理論知識,這樣講的知識更有針對性,也更形象。更好的做法是把學生自己的作品帶入課堂,這樣就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當把學生完成的作品展現給同學時,對他們無疑是莫大的鼓勵。然后結合他們的作品,老師拋出一個個問題,學生就更會深入思考,躍躍欲試,于是課堂氣氛很容易帶動起來,學生的興趣也就自然濃厚了。這樣一堂課的完成或者幾個相關知識點的解決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3.將企業元素融入課堂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就業,職業學校的學生更是目標明確:踏出校門就進入崗位工作。那么老師可以把企業的一些模式和方法帶入教學課堂,這樣一方面使課堂更生動,另一方面,使教學更貼近實際,有利于學生的盡快成長。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提出“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這不僅是學校的改革目標,也是教學過程應該努力實現的目標。把在企業中應用的知識拿到課堂中來,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比如教學中可以利用企業中更換齒輪的相應課題引出齒輪知識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三、教師個人魅力的投射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則是課堂的主導。只有引導者展示出自己的魅力所在,才能吸引學生對課堂進行深入的探索。教師個人魅力主要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靈活的課堂駕馭能力。這本身也給教師提出了要求: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滋潤學生,引領課堂。
四、小結
綜上所述,一堂好的理論課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協調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地去做“理實一體化”,教師就能去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地為學生成才服務。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