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智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現狀,提出通過培養學生職業價值觀、職業規范、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歸屬感等途徑,加強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學生 職業精神 培養 高素質勞動者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對勞動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求勞動者自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求勞動者要具備職業精神,因為職業精神反映了勞動者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社會責任和職業歸屬感等方面的素質,也是企業生存發展和競爭的重要條件。
一、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學生職業精神淡漠,缺乏責任感
中職學生普遍素質較差,表現在:價值觀模糊,缺乏目標,混日子的現象較普遍;具有懶散的特性,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由于閱歷尚淺,對自己的專業缺乏理性認識;缺乏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對職業規范的認識不強。不少學生我行我素,缺乏團隊協作意識;有少數學生道德觀念不強,職業道德意識淡漠。
2.學校欠缺職業精神教育
目前,職業學校普遍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職業精神的培養:一是職業道德的教育流于形式,雖然開設了職業道德課程,但基本是照本宣科,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無法觸及學生的靈魂;二是對校紀校規的執行重罰輕賞,往往依靠強制力維持規章制度,不能有效地結合獎懲制度,把遵守紀律變成對學生的內在要求;三是缺乏對學生團隊協作的教育和實踐,不能在一些活動中有機融入團隊教育;四是對學生的責任意識教育不夠,出了問題往往是“和稀泥”,不利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建立。
二、培養中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對策
目前,中職學校的職業精神教育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我們應緊跟時代步伐,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生活、行業特點,多途徑、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職業精神教育。
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中職學校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摒棄職業道德課程是副科的傳統觀念,配備教育教學能力強的干部和教師任教,職業道德課程的課時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并要重視對該課程授課教師的教學考核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課程的社會實踐活動,把一些志愿者活動、各種主題活動和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2.加強職業紀律教育,建立牢固的職業規范
中職學校應在平時校紀校規的督查中,改變管理模式,不要過分依賴懲罰,把獎懲機制完善起來,對遵守紀律的同學應大力表揚和獎勵,形成正向激勵,使學生把遵守紀律作為對自己的內在要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規范。加強對學生實習實訓的紀律管理,例如,去實訓場所時提前整隊行進,操作前檢查工具及機器運行狀況,操作結束后填寫記錄,工具歸位、機器復位并做好保潔等,這都是培養學生形成職業行為規范的重要環節。
3.加強合作意識訓練,建立團隊精神
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把合作意識融入教育中,可以在布置任務時以小組為單位,促進小組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使學生具備全局觀念、資源共享與運用觀念、與人及組織的溝通協調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團隊精神。
4.加強責任意識教育,培養社會責任感
通過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貫穿責任意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說話算數,做事講誠信等;進而延伸到對父母負責,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對班級的事負責,從做好值日生、維護班級形象做起,逐步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組織一些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生產實訓等,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和工作崗位,讓他們處在不同的環境中,體會各種責任,使之逐步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5.加強職業實踐活動,培養職業歸屬感
通過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平臺,大力為中職學生營造職業氛圍,讓學生在進企見習、頂崗實訓、就業實習的過程中,深入感受職業內容,接觸職業文化,初步形成職業歸屬感;通過學校創業園,倡導學生廣泛參與校內創業團隊,讓他們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使其從管理者的角度理解職業要求,這是培養學生職業歸屬感的好方法;幫助學生制訂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讓學生做他們自己想做、喜歡做的工作,他們自然會覺得工作很快樂,從而對未來職業形成較強的歸屬感。
培養具有職業精神的勞動者是時代對中職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完善教育功能、豐富辦學內涵,多措并舉,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實實在在地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