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璐
摘要:肖邦音樂是極富內涵和多元化的,作曲家對美好事物的憧憬,愛情激起的熱情和渴望,自然授予的清新感受,對波蘭純樸鄉村生活和民間藝術的體驗和回憶,徊在豪華奢侈上流社會的藝術沙龍和故鄉親友親密來往,這一切的一切都構成了他音樂中絢麗多彩豐富的原因。但是,我認為肖邦音樂中最感人的、最震撼人們心靈的,卻是他在不同程度上悲情的作品。
關鍵詞:圓舞曲;演奏;抒情;悲傷;審美特點
一、浪漫主義時期的藝術
(一)社會文化背景
“浪漫”在文學中原指一種中世紀故事和詩歌,內容講的是英雄人物或者是英雄事件,用羅曼語系中的一種語言寫作,羅曼語是來自拉丁的地方語,中世紀講亞瑟王的詩歌就叫作“亞瑟王浪漫史”。當浪漫這個詞在世紀中葉初次應用時,有遙遠的、神話般的、虛構的、異想天開的、奇妙的涵義,指的是一個與眼前的現實世界相對比的想象世界或理想世界。
(二)藝術特征
浪漫主義在文學上題材與主題的表現富于傳奇性、奇特性,這些特點都使浪漫主義文學有了與西方那些傳統文學全然不相同的面貌,浪漫主義文學著重表現作家的主觀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這種主觀性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本質特征。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和法則,對作家的想像和感情是一種束縛,而浪漫主義強調作家創作的絕對自由,并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重要地位,從作家的主觀出發來認識現實、反映現實。
二、浪漫時期的肖邦式鋼琴
浪漫主義風格的詮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肖邦作品是最難以捉摸的“風格奧秘”之一,肖邦作品要求演奏者的是完全特殊的品質、特殊的修養。
在他的鋼琴音樂中,抒情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他將旋律的“聲樂性”和“器樂性”完美結合,旋律的進行在性質上呈現出某些可歌唱的特性,就像是我們呼吸頻率的氣息一樣有快有慢。這些都體現在作品中的音樂技巧和華彩部分,就像是音樂進行中人聲難以達到的大跳音程,多變的節奏,快速的華彩以及半音進行等等,“器樂性”旋律擴展了“聲樂性”旋律的音域空間,特別是華彩句有時超過2-3個八度以上的音域,增加了“聲樂性”旋律的表現力和色彩感。
其次采用大量的半音進行、雙音裝飾、裝飾音處理、回音、倚音、顫音等幾種來修飾旋律,他賦予了回音和倚音以新的意義,使其成為旋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融化在旋律進行中的裝飾音,使旋律更具有浪漫主義的“婉轉抒情”的歌唱。
最后還要提到肖邦創造作品的曲式結構。旋律的結構形式靈活自由,無論是大型的奏鳴曲、協奏曲和敘事曲,還是小型的瑪祖卡、夜曲、練習曲,圓舞曲,都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
三、領悟肖邦以及心得體會
喬治·桑曾這樣回憶肖邦的工作情景:“他的創作能力是自然又不可思議的,他無須努力或是預先準備即可獲得音樂的靈感,但他的創作卻是我們見過最傷神的勞動,為了修飾某些細節,要經歷不斷的嘗試,猶豫不決和發些脾氣”,肖邦的音樂雖也與詩歌,舞蹈有聯系,但與同時代的其他浪漫主義作曲家不同,肖邦的音樂從不是描繪性的,一切幻想、隱秘、激昂、悲傷在他筆下都化為充滿詩意的抒情性的自白,他是“最純真的浪漫主義鋼琴抒情詩人”。
就像是人類的語言一樣,除了每個詞代表一個概念,每個句子表達一種意思外,還有一個特點,這就是在說話的時候語氣語調帶來的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如果說語言本身就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那么音樂表達人的情感完全可以不依賴邏輯思維的幫助,而直接得力于對語調的模仿,當然這種模仿不是自然主義的照搬,而是經過音樂家選擇加工的有組織的音樂音調。
聆聽肖邦的鋼琴作品,始終會覺得充滿了動感和推動力,這也正是肖邦鋼琴作品具有最獨特的魅力,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創造歷史,改寫歷史!在他作品中,抒情性和悲情性占了主導作用,這種悲劇并不只是單純地傾訴悲哀和痛苦,或是無奈的嘆息,而往往是在充滿矛盾和對立的情境中的情感宣泄。還有多少人在后期模仿他獨有的裝飾音和和弦進行。他就像是光明帶我們遠離了一沉不變,那些作品都是由他的柔軟的手指、敏感的思維、無數難以言喻的情感碎片譜寫。⑴別林斯基曾說過:“一個詩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現自己偉大起來,他的偉大既不是由于表現了自己的苦難,也不是由于表現了自己的幸福,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由于他的苦難和幸福都是在社會和歷史的環境中深深扎下了根。”作為鋼琴詩人的肖邦,假如沒有波蘭民族的根作為生命的滋養,作為永遠的牽掛,也許他這朵高貴的波蘭蘭花早已成為巴黎藝術花園中精致的擺設了。
四、結語
肖邦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音樂作品中。最后摘要一段精辟的話來概括肖邦,“肖邦是一個人聽的,就在你的書房,肖邦也是全體人民聽的,肖邦是一也是一切,就像波蘭前總理帕德雷夫斯基所說的:“他了解一切,他能感到一切,因為一切都屬于他,一切都是波蘭的”。
【參考文獻】
[1][美]唐納德·杰·格勞特、克勞德·帕里斯卡.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波蘭]雷吉娜·斯門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梁全炳,姚曼華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
[3]曹利群.肖邦不住17號[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4]于潤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5]錢紅.談肖邦作品的演奏特點[J].遼寧高職學院藝術教育,2008(01).
[6]楊繁星.淺談肖邦鋼琴音樂的風格及精神[M].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