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 劉淑梅
摘 要: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化與網絡化的普及應用已經成為時代潮流。本文對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網絡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新機遇,希望通過對現階段大學生網絡黨建所面臨的問題的研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更進一步加強我國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網絡黨建工作。
關鍵詞: 網絡時代 高校 學生黨建工作
隨著信息化突飛猛進地發展,網絡的信息化潮流開始呈現一種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生動性、形象性和可選擇性是網絡的特點,在大學里形成了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使在校大學生在接受教育和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學習方法,并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有利于他們將學到的內容融會變通。
近幾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超過了兩億人之多,有大約五成以上是年齡段在18-35歲的人群,其中在校大學生又占了五分之一。就目前而言,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在校大學生網民所占比例在所有人群中越來越高,很多城市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在校大學生有上網經歷和上網設備。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運用網絡載體進行教學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必然趨勢。
由此來看,對我國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利用互聯網來開展十分可行。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等設備進行網絡黨建學習,對于喜歡新鮮事物,有探索欲望的大學生來講,是一項十分有意思又很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大數據平臺研究分析表明,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生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高校黨建工作開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在目前所處的形勢下,高校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學生黨建工作的環境也隨之有了很大變化,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黨建工作的開展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情況如下:
1.學生黨員的流動性比較頻繁,而學生黨支部的組建時間比較短。由于學校的學制和規模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學生黨支部從人員到時間上就會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有的學生黨支部可能是一個班級,而有的學生黨支部則是一個年級或者一個專業,從時間上來說,有的專業學制為3到5年不等,因此,就會形成高年級的學生畢業了,低年級的學生黨員人數沒有補充上來,造成人員不足。或者因為工作需要,將高年級的學生安排到低年級黨支部工作。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為學生的黨建工作順利開展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力度受到很大影響。
2.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從年齡上來說,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但是從思想上來說,還不盡相同,有的趨于成熟,有的反復多變,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內斂沉穩。因此,這也給大學生的黨建工作開展提出了很大難題。隨著網絡的普及,在校大學生可以從網上接觸到容量龐大的各種信息,其中,必然有正能量的信息,也肯定會有一些負面的信息穿插其中。各種不同的信息,傳遞給不同的人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不管是從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會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校大學生的自我辨識能力相對薄弱,思想認知也不夠成熟,當他們遭遇到不一樣的思想潮流的沖擊,或者價值觀念的變化時,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對社會認知的偏差,或者對自己的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當他們產生這些思想上的波動時,就會給高校的黨建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3.隨著近幾年來高校的擴招,高校的學生人數迅猛增加,學生黨員的人數和黨支部的數量也激增,而從事學生黨建工作的教師數量并沒有隨之變化。大多數高校教師的分工并沒有細化,很多教師既要開展科研教學,又要身兼數職管理學生等工作,因此很多高校沒有專職的黨建工作教師開展工作。學生入黨后的再教育大多數交給輔導員或本黨支部的高年級學生完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
二、大學生高校黨建工作網絡化實施的意義
把黨建工作搬上網絡,為其提供新的宣傳載體、教育載體與管理載體。
1.高校大學生網絡黨建具有強大的高校校園平臺優勢。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園網絡已經非常發達并且相當完善,不管是辦公區域的千兆網絡帶寬,還是私人網絡的百兆入戶,作為網絡載體支撐黨建工作從技術上來說沒有問題。另外,更多高校實現了教育、科研及管理等網絡辦公一體化,通過登錄校園網,不管是辦公、學生管理、財務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開展。隨著校園網絡的完善,各種網絡服務功能也隨之完善,不管是通過微博、微信還是客戶端,都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黨建工作者在高校大學生黨建網絡化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校教師雙肩擔負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而各地高校在近幾年又紛紛擴招,在大學生黨員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黨建工作也隨之更難開展。很多高校實行了彈性學分制度,畢業實習制度、社團活動制度等,都直接導致大學生的黨建學習時間不夠集中,學習相對分散。傳統的黨建工作在當今的網絡時代越來越不好開展,因此,創建新的學習辦法是緊跟社會潮流的有效途徑,比如利用微信等客戶端可以直接召開網絡視頻黨建會議,不管本黨支部的黨員身處何地,只要有時間就可以開展黨建學習,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而新學生黨員可以在網絡上遞交自己的思想匯報等工作。這樣,不僅大大提高黨建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簡化日常的工作流程,同時樹立黨建工作的新形象。
三、黨建工作網絡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1.網絡黨建理論制度不規范,缺乏統一領導。
在高校黨建工作網絡化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是因為網絡黨建工作理論制度不完善、不規范導致的。由于部分高校的黨建工作自網絡化以來,很多其他高校紛紛效仿,因此,在相當短的一段時間內出現了大批高校黨建網站,并得到黨員們的積極響應。因為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后期維護,很多黨建網站建成以后,在大學生網絡黨建的實際工作中,并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盡管在使用過程中,一些高校根據本校的教育方針對網絡資源制定了相關規定與方法,但是并沒有對黨建工作的網絡化平臺進行硬性約束及要求,因此黨建網站往往是名存實亡。
2.大學生網絡黨建工作隊伍不夠強大。
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首先黨建工作者最好有社會經驗,年齡稍大,思想成熟,有傳統黨建工作經驗,對黨的認知要清晰透徹。知道黨的建設的基本原理,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等。但是目前而言,很多高校的黨支部都是一些年輕學生或輔導員,他們缺乏對黨的認知,并且對黨的歷史與政策沒有深入探討及研究,雖然對網絡的接受程度確實比較容易,但是僅僅停留在操作水平上,不能很好地將黨建工作與網絡操作有機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黨建工作網絡化的進程。
3.大學生網絡黨建經費低,內容吸引力不強。
不管是進行傳統的黨建工作,還是進行網絡黨建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經費作為保障。同時,進行網絡黨建工作需要配套的硬件投入。要適應新時期的網絡黨建工作,無疑要求黨務工作者在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使黨建工作網絡化迅猛發展起來。
四、網絡建設的實施策略
在網絡構建黨建工作平臺的同時,做好網站的后期完善,還要有相應的約束和規定。應該借助網絡黨建平臺,完善學生的黨建學習,克服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切實解決掉學生在黨建學習中的客觀困難。另外,需要不斷完善黨建平臺,不能跟風建設平臺,最后又廢棄平臺。黨支部也可以根據網絡黨建平臺實時開展工作,發展新黨員,不定期開展活動,展示自己的黨支部,提高黨建工作效率。
提高網絡教育在黨建工作中的積極性,網絡教育本身是一種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到很多正能量的知識,黨建工作者在推薦網絡教育的同時,還要起到引導和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黨建網絡平臺的作用,將本身枯燥的思想政治理念轉變為生動形象的融文字、聲音、圖像為一體的立體化教材。
加強黨建網絡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培養出一支既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又具備一定網絡管理技術和創新能力的高校黨建工作隊伍,找出網絡黨建工作的正確方法和突破口,提高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使網絡黨建內容更貼近學生、貼近實際,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保證學生黨建工作高效運作。
參考文獻:
[1]高鳴.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論[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07.
[2]劉大允,米銀俊,貝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
[3]蔡曉平.網絡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4]林逢春,楊文新,李鎮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8(9).
[5]蔡中濤.以經營的理念建設高校黨建工作網站[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94-95.
[6]張君維.基于網絡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5(3).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運用互聯網推進高校黨建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XDJ2015B074)。
論文研究成果及課題參與人員有:趙艷玲、孟彬、郭騰、陳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