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巍 韓培娜
摘 要: 本文對于現今我國的小學生誠信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實施誠信教育的具體辦法,供相關專業人士參考借鑒。
關鍵詞: 小學誠信教育 問題分析 對策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教育工作處在學生情感和心理素質形成的起步時期,良好的誠信教育對于學生道德思想品質建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誠信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各界人士應該提高對于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革和完善,為社會的長久性發展進步奠定好堅定基礎。
一、誠信和誠信教育
1.誠信
誠信從表面的意義分析是誠實守信的意思。我國古代的《說文解字》中說誠就是信也,信誠也?!墩撜Z·為政》中說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闭\就是誠實不虛偽,真實沒有虛假,一種內心的態度和狀況。信主要是人說話和實際相符合,尊重實際。人在說話辦事的時候要準守信用,這是一種言行一致的美德。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和不斷發展,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范圍內的事情,而且已經逐漸上升到法律層面。當今社會的誠信是在制度倫理基礎上的內容,人民受到法律手段的約束,不能夠任意地違背和破壞法律規章,當今的誠信具體是指人們重視承諾、遵守諾言、遵守法律和契約規定的道德狀況。
2.誠信教育的意義
誠信教育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進行區分,狹義是指教育認識依照社會的具體要求和被教育者的實際需要依據品德形成的規律,通過具體的教育方法,讓受教育人參與到具體的道德品質培養互動中。廣義的意義是所有和誠信原則及道德相關的教育活動內容,廣義層面的誠信教育包含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在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等社會領域內進行的誠信道德教育,比如政治誠信教育、文化誠信教育、經濟誠信教育等,這都屬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二是關于誠信的法制內容,這屬于法制教育的方面。誠信教育的形式可以分為個人教育和社會教育兩種,個人教育主要是針對某個人單獨進行道德教育,社會教育則包含了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以及具體的法制教育內容。對于誠信教育并沒有準確的定義,讓被教育人能夠了解誠信的意義,將誠信轉化成自己的一種心理品質,樹立健康的信念,讓教育者將誠信變成一種外在的活動。
3.小學生誠信教育
小學生是指年齡在6到12歲區間之內的兒童。小學生處在身體發育、學習知識、培養生活習慣的關鍵階段,對于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通過家長、學校、社會讓小學生主體了解誠信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水平和法律意識水平,培養誠實守信的自覺性,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一種健康的道德觀念,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于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內容:首先,幫助小學生培養誠信待人的習慣,嚴格要求自己,不能隨意說謊,對于別人要富有同情心,樂于幫助他人。其次,學生應該重視和他人的時間約定,具有責任心,自己承諾的事情必須完成,如果出現錯誤就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并且及時解決問題,不能夠逃避責任。最后,進行誠信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遵守學校的法律規定、樹立社會公德意識,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合理地對于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推廣素質教育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環節,幫助小學生培養責任感,樹立健全的人格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教育改革工作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加強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誠信是社會發展中應該遵守的一種基本型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也是多年以來我國準守的道德原則,是我國的文化、經濟、政治、司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原則之一。
1.誠信教育是傳統教育的重要方面
自古以來誠信作為“進業修德之本”,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誠信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基本規范,是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的傳統誠信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例如通過相關書籍對于少兒實現誠信教化,或者是將識字和誠信理論培養結合起來。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賦予了新的意義,公民的道德建設不僅要繼承我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還要具有時代的意義。學校應該將誠信教育擺在正確的位置,將傳統美德教育和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利用傳統美德中包含的誠信故事內容、典故、格言、楷模,通過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傳遞給學生,提高小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環境中感受到誠信是為人應該遵守的根本原則。教育部已經頒布了相關文件,讓誠信教育成為時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2.誠信教育是小學生和諧發展的基礎
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基礎,沒有誠信,學生不可能全面發展。誠信是道德教育的基石,所有的道德品質教育都應該在誠信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作為社會的合格公民,必須是誠實守信、誠懇的人,教育小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才是為其長久性發展考慮。學校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通過長遠的考慮,認識到誠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學校及時開展誠信教育,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
三、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1.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養成誠信品德,在此基礎上培養其他素質,能夠分辨是非,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的誘惑,排斥虛偽、欺詐、言行不一的壞習慣,才能健康長大。小學生如果沒有誠信,就會脫離正常的軌道,心理學家指出說謊是小學生各種不良品德發展的開始。經過科學的調查分析發現,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因為誠信道德品質缺失。加強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誠信品質和意識,是保證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
2.社會新人才的要求
如今全球化速度不斷加快,作為知識經濟時代,要想增強經濟實力,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誠信是培養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前提。小學生誠信教育是關鍵環節。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誠信將關系到綜合素質,關系到我國未來的市場經濟中的行為規范問題。目前我國的小學生誠信教育結果和實際的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學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樹立品格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實力的必然。
3.實現民族復興的必要條件
誠信教育的不足造成我國的社會倫理和生活比較混亂,整體國民的道德水平比較低,這對于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小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未來競爭的主力軍,提升道德教育水平,幫助小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規章意識是未來市場經濟和諧發展,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條件。
四、小學生誠信缺失問題
1.認知和行為脫節
部分小學生對于誠信的認知和自身的行為發生了脫節,不誠信現象普遍存在,幾乎所有小學生對于做人應該正直、誠實、守信、不欺、不隱瞞這些基本觀念認可,對于失去誠信的現象感覺厭惡,部分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知識內容認識深刻,可是在實際行動中誠信道德意識卻非常低,和理論知識水平不符合。小學生理論上都討厭在校園內出現不文明行為現象,可是這些問題在自己身上還是經常發生,這是小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反饋,也就是所謂的認知和行為脫節問題。一些學生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內容認識深刻,可是行為中卻沒有半點體現。比如部分同學對于別人要求嚴格,自己卻做不到;一些同學犯了錯誤不主動承認,甚至部分學生借錢不及時歸還、欺騙家長和老師,種種不良的現實深刻說明了誠信教育脫離實際,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將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2.認知存在問題
部分小學生在家長錯誤思想的帶動下,認為在當今社會不需要誠信。極少部分學生內心深處已經不將虛假行為當做可恥的事情,還覺得是自己聰明才智的發揮,如此觀念認識的錯誤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3.言而無信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我約束力較差,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難免會出現錯誤。一般如果出現錯誤,老師會及時和學生溝通講解,學生表面上都是積極接受,嘴上說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承諾日后會積極改正,但是在脫離老師的管束下,仍然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將對老師的承諾當做一種敷衍,仍舊出現上課遲到、不能按時完成在作業、隨便說臟話等問題,老師多次管教,最終實際效果不好。當然,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個別的,并不是所有小學生都是這樣,應該引起教育人士的重視,加強誠信道德教育。
五、誠信缺失的原因
1.社會環境不良影響
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是社會意識會對于社會產生反作用影響。小學生的行為受到外界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思想受到傳統文化和社會現實狀況的熏陶,部分因素影響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部分行為和社會問題起到不良的影響。實際生活中很多人會因外生活等因素無法真誠對待他人,不隨便相信他人,這種文化心理的多年累積,對小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隨著高科技技術的應用,互聯網已經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同時網絡的普及給很多青少年的不良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很多小學生在現實中和虛擬中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網絡中的虛擬人格以現實人格為基礎,是現實人格的一種擴大化,兩者互相影響。網絡中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的反饋,現今網絡上各種詐騙問題層出不窮,不誠信的文化思想到處傳播,網絡誠信問題對于小學生產生了影響。
2.家庭教育問題
家長的行為舉止、教養態度、教育方式對于小孩子的思想品德建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家庭是小學生生存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指導人。如果家長的行為錯誤,思想觀念有偏差,那么對于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設也會產生影響。部分小學生家長由于受到社會的追求利益意識熏陶,在生活中表里不一,孩子在這種外部環境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間久了就失去了誠信,道德水平低下。
六、加強誠信教育
1.加強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是指在學校環境外的對于學生可能產生影響的各種空間因素的總體,也就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內部環境是學校自身的德育環境。在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工作中,內外部環境之間相互作用,不斷制約。我們應該對于學校外部的德育教學環境進行改善,國家的相關部門提高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社會總體營造出誠信的環境。讓誠信意識普遍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支持,糾正人民的錯誤觀念和意識。優化改變社會環境是培養誠信的重要養料。國家應該大力推廣誠信宣傳和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的道德意識水平,同時加大法制建設,完善經濟法律體系,對于已經各種不誠信社會行為進行打擊,加大媒體對于不良社會行為的曝光力度,利用社會輿論進行譴責。
2.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專業機構,是社會能夠發展,經濟不斷進步的基礎,也是進行誠信教育的主要地點。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學工作中各級工作人員應該以身作則,努力踐行誠信的原則,不斷推廣素質教育,營造出健康、愉快、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小學生實現多元化發展。學??梢赃M行誠信教育的相關宣傳工作,在學校內部建立誠信教育專欄、獎勵學校的誠信代表人物,舉行各種誠信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感受到誠信的意義。
3.引導家庭教育
學校和家庭教育應該緊密結合,學校可以舉辦具體的家庭教育講座,對于家長進行集中的培訓和教育,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手段,讓家庭成為誠信教育的支撐。小學生家長更加應該以身作則,在家庭內部建立一種誠信的關系,家長和長輩之間應該避免不誠信問題的出現,防止孩子模仿;對于孩子的承諾應該及時兌現,在孩子的心里樹立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培養孩子的健康信念。平時對于孩子不應該過分寵溺,也不應過分的嚴厲苛刻,家長要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和照顧,讓孩子產生一定的信任感。對于孩子的朋友選擇應該進行關心和幫助,讓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學會誠實友愛,不應該互相欺騙,避免說謊。對于社會出現的不誠信問題,家長不應該一味回避,應該通過適當的引導和交談讓孩子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對于誠信缺失現象進行分析討論,鼓勵孩子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應該模仿和學習,平時孩子正確積極的想法和建議應該給予鼓勵。家長要保持和學校老師的及時溝通,保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葉瑞平.論青少年誠信品質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能[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
[2]張傳綜.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誠信品質教育的實踐和[M].課程教材教法,2014.
[3]王江.創新誠信教育培養四有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
[4]李偉.淺談學校教育中的誠信教育[M].山西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