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基于大學生的特點,分析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其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提出消除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促進大學生成長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職業倦怠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095-03
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擔當重要的角色,由于與大學生接觸多,輔導員的言行對大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文化多元化發展,高校輔導員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導致部分高校輔導員出現了職業倦怠現象,勢必影響到大學生本身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試基于大學生的特點,分析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其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針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象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找出針對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問題的方案,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的特點
首先,思想價值觀尚未真正形成。目前,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自小嬌生慣養,缺乏自立、鍛煉的機會,自私心理嚴重,不能吃苦,毅力不強,但也承擔著過多的學習壓力。大學生普遍具有的幾個特征:忠于追求新奇,追求個性化,但堅持力與毅力不強,經常半途而廢;做事欠考慮,易沖動,常常會破壞事情的正常發展;對輔導員認可度較低,產生厭學心理。
其次,適應環境的能力較低。在生活方面,大學生不能獨立解決大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很難和學生打成一片,凡事都要咨詢家長,通過家長來求助于老師,更甚者,部分家長還搬來學校與孩子同住,幫其料理日常生活;在學習方面,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習成績下降。
再次,過于自大,責任意識較差。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成長環境的特殊性,加上家庭的過分寵溺,許多大學生自大心理嚴重,自由觀念較強,但責任意識較為薄弱,只重視個人利益,不重視集體精神。大學生是一個矛盾體,對自我能力估計過高,卻力有不逮,他們對風險往往預測較低,堅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勝任,但事情通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則會發現事情的嚴峻性與自身的無能為力。
最后,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能力差、與同學發生矛盾、學習水平低、家庭不和、成績不好等方面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嚴重的主要因素。心理壓力過大的學生通常伴隨憂郁、煩躁、壓抑的心理,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出現自殺、自殘、失蹤的極端行為。目前,出現極端行為與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
二、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其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在情緒方面,缺乏對工作的動機與熱情,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在對待學生方面,缺乏耐心、愛心,不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難以融入到學生中去,工作不自信,消極怠慢。此外,部分輔導員過分注重個人利益,但個人成就感不高,對輔導員前景發展持懷疑態度。這種職業倦怠既嚴重阻礙了輔導員本身的健康發展,拖慢了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進程,還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
(一)扭曲大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發展。首先,缺乏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若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不傾注熱情,缺乏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創新意識與銳氣,也不再積極投身于各項細致的工作日記當中,就很可能在做學生工作過程中出現不耐煩、冷漠對待等錯誤態度,往往以一些死板、固化的方式來標簽學生,久而久之,這些錯誤的學生工作態度將傷害大學生的情感,影響他們健康成長。其次,對工作缺乏激情。部分輔導員雖然沒有編制,但卻需要接受院系以及校學生處的管理,就連學生處、組織處、就業管理處都會將大量工作交由輔導員完成。而校團委等部門也會給高校輔導員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若輔導員出現了職業倦怠問題,且認為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類缺陷都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導致的,就會讓輔導員不再對工作抱有足夠熱情,往往以一種游戲人間的態度來處理,對身邊的同事、學生動輒冷嘲熱諷,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屑一顧,常常出現違反校規校紀的情況,進而為工作帶來更多問題。
一個優秀的輔導員將以正直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充足的工作熱情為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行為教育,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三觀。與此相對,輔導員若是情緒波動大、心態不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對崗位工作缺乏興趣,那么學生也會受其影響,在學習、生活、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缺乏創新意識、個性消極等現象。鑒于輔導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質,所以當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問題后,其所負責的學生都將面臨思想政治水平停滯不前甚至是逐步下滑的危險,這顯然與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悖。
(二)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對于高校而言,其本職工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而要實現這一目標,輔導員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職業倦怠將影響教師已形成的良好習慣,逐漸削減輔導員對工作的激情,對各類事務處理過程中也不再具備高專注度和創新意識,對班級和學生的掌控能力也將降低,不能夠將自己的精神集中在大學生工作上。許多輔導員在職業倦怠的困擾下出現了對學生不耐煩、失去足夠的關心與關注;備課不再如從前般細致充分,也不能夠控制自己的工作進程,失去了工作的熱情。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給大學生的學習、成長、成才帶來更多的阻礙,也給大學生下了一個暗示:違反校紀校規不需要付出代價,這一錯誤意識必然會導致學生缺乏責任意識與紀律意識。由此可以看到,職業倦怠問題將給高校教育教學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給教師本身以及高校帶來多少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影響者還是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作為大學生在大學生涯的朋友、指導者以及教育者,輔導員一旦對學生事務出現不耐煩現象、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不再積極承擔工作任務,那么久而久之,這些負面的情緒與意識將傷害學生的情感,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就業、責任意識、職業操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教師作為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分子,本身就與學生存在亦師亦友的親密聯系,其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大學生模仿學習的對象。存在職業倦怠問題的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往往存在消極面對工作、缺乏進取心、并未將情感傾注于工作中、不遵守甚至不尊重職業操守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勢必會通過教育教學工作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破壞學生已經初步形成的三觀意識。所以,輔導員作為大學生亦師亦友的指導者、教育者,其“負能量”必然會阻礙大學生的心理、身體健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將導致學生難以安排自己的日程;對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不到位,將導致新生出現社會交際危機;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將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處處碰壁。這些問題不但會影響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更將對其日后就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三、消除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促進大學生成長的對策
職業倦怠不僅不利于高校輔導員對自身與學生進行高效管理,而且極易導致心理扭曲、人際關系差、不自信、身體欠佳、精神不振等問題。鑒于此,高校相關部門應對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加大對輔導員的管理、引導力度,從根本上解決職業倦怠現象。
(一)優化輔導員工作評價機制,激發輔導員工作熱情。教育的實際效果不夠突出,是我國高校輔導員出現倦怠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理論上來說,輔導員的工作本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一項學科屬于社會科學范疇,而人類的思想道德水平則需要整個人生過程來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還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加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顯現,所以也難以通過量化標準來評價一個輔導員的工作實效。從當前情況來看,許多學校將輔導員的工作情況分解為黨員率、先進班集體率等等數據式的考核標準,對輔導員進行考核,這也意味著鼓勵輔導員為了數據好看而工作,而非為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而工作。所以,構建一套完整、科學而具有可行性的輔導員工作考核制度,是當前促進高校輔導員提高工作表現、改善輔導員工作實效的重要途徑,也是公正評價輔導員付出努力的有效方式。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該將學生作為唯一主體,將服務作為首要工作,將學生管理融入學生服務工作當中。為學生而操心,為學生的問題而著急,對有關學生的一切事務都抱有飽滿而充分的熱情。
為輔導員創造更多職稱評選、晉升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技能,使輔導員在本崗位上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與工作積極性。大部分輔導員任職時間都不長,有著較高的事業心和工作動機,高校要全面了解各個輔導員的工作要求,關注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規劃,使其享有與其他專業教師同等的福利待遇,充分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熱情。一方面要對輔導員工作給予足夠的關注,提高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同時要為輔導員創建更多深造平臺,使其更能適應不斷發展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輔導員的知識文化水平,使輔導員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提高工作能力,增強工作責任意識與使命感,加強與學生的聯系交流,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幫助,要使輔導員深刻認識到輔導員職業是充滿希望與發展前景的,對其提供轉崗、職稱評定、晉升等優惠待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職業倦怠。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與教育氛圍,是減少甚至是避免高校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問題,推動輔導員職業化、精英化、專門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現實情況下,輔導員的職業化、精英化、專門化發展應該通過校園文明建設來實現。首先,以情動人,通過情感來使學生主動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從而減少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其次,應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與體育活動來減少輔導員的工作壓力,舉辦輔導員聯誼活動等等,使輔導員群體之間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形成積極向上的行業氛圍與行業文化,提高輔導員對自身行業的使命感、認同感,不僅能夠避免職業倦怠問題產生,甚至還能夠為輔導員建立起職業眷戀情緒。再次,應為輔導員提供更自由的工作環境與更多的選擇。最后,應為輔導員提供明確的工作目的與工作職責,使其能夠在工作過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要賦予輔導員改革創新的勇氣。應對輔導員給予充分重視,并理解他們的工作,從而讓他們及時緩解自身工作帶來的壓力,并始終維持自身心態平衡。
(三)高校輔導員個人的努力。高校輔導員必須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正確定位。輔導員是大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大學生能夠通過高等教育順利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保障。一名輔導員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承認作為一名輔導員,除了需要有正確、向上的三觀意識,還需要擁有充分的政治知識儲備、管理學知識以及心理學知識,更需要突出的交際能力與問題處理能力。學習將幫助輔導員不斷改善自身工作水平,然而學習這項活動卻絕不僅局限于提高工作能力這一目的,更能夠有助于實現輔導員的人生理想,進而幫助輔導員避免職業倦怠問題。不但如此,身為一名高校輔導員,高壓工作是不可避免的狀態,必須要學會釋放壓力。事實上,所有職業都需要面對一定程度的壓力,輔導員應該通過鍛煉來提高自身抗壓能力,并學會準確評估自身壓力等級,在壓力過大時主動通過娛樂活動放松,發泄工作中累積的負面能量。
輔導員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主體,更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管理者與傾訴者,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教育群體,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影響。對此,高校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教育,全面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還要為他們提供舒適、良好的工作氛圍,對輔導員的身心狀況與發展情況予以高度關注。與此同時,還要引導輔導員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事業觀,踴躍參加各種學習活動,不斷實現自我提升,通過適當的方法來減輕來自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強化工作責任心與事業心,心甘情愿將自己投身于教育事業當中,為國家作貢獻。
四、結語
高校輔導員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更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因此,輔導員素質的高低對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直接的影響。目前,部分輔導員都存在職業倦怠現象,這不僅是輔導員群體問題的集中體現,也是考驗輔導員能力的一種特殊方式。探討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發展特點與規律,促進輔導員的健康發展,從根本上防止職業倦怠問題的產生,已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課題。各大高校要對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給予充分關注,利用清晰界定崗位的方式來減輕與徹底解決職業倦怠問題,建立健全評價與審核制度,加大對輔導員的崗位培訓力度,全面促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的發展進程,著力建立一支知識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思想道德高尚的輔導員職業化隊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江雪華.大學生思想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5)
[2]張革華.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目標訴求和路徑選擇[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
[3]周邦.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分析及緩解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0(9)
[4]馬洪亮,徐銳.高校輔導員工作執行力的結構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6)
[5]陳玉民.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思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廣西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2014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對策研究”(2014LSZ012)
【作者簡介】黃 艷(1979— ),女,河南遂平人,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