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霞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我,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本文分析了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展現出個性的體現,指出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愿意在學習中表達個性,利用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應用專題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關鍵詞】 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個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時缺少個性。比如教師要求學生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時,很多學生的理解內容與教學中的內容一般無二;教師要求學生理解一個教色時,學生對角色的理解淺嘗轍止;教師要求學生評價一篇課文的文學價值時,學生的評價結果與主流的評價結果一般。以上學生的學習現狀,就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展現出個性的體現。語文教師要在語文中培養學生的個性。
一、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愿意在學習中表達個性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為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強調學生掌握知識,不重視引導學生領悟知識。比如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春曉》這篇詩詞為例,部分教師會要求學生記住這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的意義、詩詞的藝術價值,教師不需要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詩詞的內涵。傳統的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被動學習語文知識的心理,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應用個性化的方式思考問題。為了讓學生愿意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學習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思考學習問題。
比如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要求學生說這一篇課文講述了哪些內容?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可能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于是學生的個性就難以展現。曾經有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使用常規的教學模式,他沒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以上的問題,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這篇課文改編為舞臺劇表演出來。教師的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讓學生找不到相似的答案,不得不開動腦筋想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發現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創意性,學生能在演舞臺劇的時候盡情表現自己,于是學生愿意積極地思考問題,參與語文學習。
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少提出前人已提出的問題,多提出有創意性的問題,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展現個性答案的平臺,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出個性化的答案。
二、利用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有時會發現一個問題,即當語文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時,總是只有幾個學優生愿意回答問題,學中生與學困生往往不愿意回答問題,令學中生和學困生的個性無法展現。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雖然小學生通常有展現個性的欲望,但是小學生在學習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他人重疊,并且意見常常被埋沒時,就不愿意積極思考問題。為了讓學生愿意挖掘自身的潛力,教師可應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和學生的角色錯位,使學生可以挖掘自身的潛力,得到個性展現的機會。
依然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節課為例,那一名語文教師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有一個學習小組這樣分配學習任務:語文基礎知識較佳的學生負責潤色劇本,即負責把關劇本的文學藝術性;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組織大家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負責消除學習中的分歧;個性比較嚴謹的學生負責做筆錄,他把大家提出的意見一一記錄并整理下來;發散思維較強的學生負責提出劇本創意,讓小組編寫的劇本獨具創意……
教師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可讓學生發揮專長,令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潛力,他們提出的意見都能為其它人重視,教師應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
三、應用專題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如果發現自己個性化的答案能被其它人采納、欣賞,便會愿意繼續給出個性化的答案;反之,如果學生發現自己積極思考得出的答案不被采納、不被欣賞,以后學生就不愿意積極的思考,給出個性化的答案。必須看到,小學生的學習層次有差異,部分語文基礎知識好、領悟力比較強的學生容易提出被眾人認同的答案;語文基礎知識比較差、領悟力較差的學生給出的個性化答案往往存在缺陷,這些答案不僅不會被其它人接納,可能還會被其它人嘲笑。如何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個性化答案都能被大家接納并重視,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思考的問題,語文老師可以用專題學習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依然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節課為例,該次語文教師應用引導學生表演舞臺劇的方法學習,在這種專題學習的方法中發散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最易得到發揮,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一個舞臺劇的劇本只要創意十足,就能獲得其它學生的認同,所以發散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最易受到認可。假設語文教師應用布置寫作文的方式開展教學,作文水平交高的學生容易受到其它學生的認同;假如語文教師應用專題探討的方式開展教學,探索欲望強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容易得到其它學生的認同。語文教師應用不同的專題學習模式,能夠讓不同學生的專長得到發揮,學生的個性將在學習中得到強化。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要用專題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結合自身的學習層次發揮學習優勢,在挖掘特長的過程中展現學習個性。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顯得缺乏個性是學生學習語文態度消極的表現,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我,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本次研究說明了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楊維靖,陳媛媛.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
[2]嚴麗.小學語文教學之我見[J].讀書文摘.2014(06)
[3]石麗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 2013(10)
[4]金桂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性[J].新課程學習(下). 2012(09)
[5]趙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體現[J].課外語文(初中).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