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華
內容摘要:新課改的頒布與實施給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積極改進現有教學方式方法。在這一新時期下,思維導圖成為了大多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并逐漸意識到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由此,本文在簡單介紹思維導圖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文預習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思維導圖 語文教學 應用
我國對思維導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而其在我國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卻是于2011年才開始的。自思維導圖應用以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和專家開始致力于對其的研究工作當中,從而大大推動了思維導圖的發展。目前,思維導圖在我國的研究已逐漸趨于系統化、理論化,并已構建出了基本的理論體系。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有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與推廣。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內涵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于上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其也被稱作心智圖、腦圖。它以全腦為基礎,按照大腦自身運轉規律進行思考,能夠全面調動大腦右腦在空間、圖像、顏色、整體思維、想象等方面潛在能力以及左腦在順序、邏輯、文字、數字、條例等方面潛能的充分發揮,從而讓人類整個大腦在創造、記憶、精神、語言、動作等各個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與挖掘。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利用思維導圖對心智正處于發展初期的小學生進行培養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各方面潛能的充分挖掘。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環節,首先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階段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對課文主旨、訓練要點及結構安排進行整體把握。例如,對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草原》一課,它是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歌頌的是蒙古族與漢族兩族的團結友好之情。學生在繪制該片課文預習思維導圖之前,需要對課文進行熟讀,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都從那些地方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請用一個詞匯來概括這種美”,繼而學生能夠容易的畫出一個充分體現草原景美、人美的閱讀思維導圖,如以藍天、青草、羊群、河流等景物和迎客、熱情款待等場景來展示草原的美。通過這一閱讀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感受到了漢、蒙兩族的深厚情誼,同時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與發揮。此外,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下,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效率也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二)在語文課文預習中的應用
以廣州市某實驗小學三年級二班為實驗對象,從2013年4月開始對該班級語文教學課文預習環節采用思維導圖。在開展實驗以前,實驗人員通過對該班語文任課教師采訪了解到,語文課文預習基本上一直是按照抄寫生詞、閱讀兩遍課文的方式進行。在該預習模式下根據語文課文預習實際效果來看,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表面,且往往認知不全面,無法獨立從課文中獲取文章中心思想與主旨,也無法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經過幾個月的思維導圖運用以后,根據實驗結果分析發現,小學生在課文預習中能夠獨立從課文寫作背景、關鍵字詞、段意、主要內容等方面對課文進行剖析與學習,并能夠從預習當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自主查閱資料解決問題。
思維導圖在該學校三年二班的運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始階段、熟練階段和個性化階段。初始階段,由于小學生從未接觸過思維導圖,對其完全不了解,所以學生們無法找到思維切入點,課文預習不完整,更無法進行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延伸,所做的預習思維導圖結構不完整、內容體現不充分、缺乏層次性與擴展性;熟練階段,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建議學生嘗試從寫作背景、關鍵字詞、段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方面來預習課文,并向學生提供優秀思維導圖范例以供參考和借鑒,慢慢的學生逐漸養成了用思維導圖預習語文課文的習慣,并且對思維導圖的運用變得越來越熟練靈活;個性化階段,經過近兩個多月的思維導圖預習活動,學生已能夠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技巧,并能夠利用其開展個性化學習,這主要體現在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對語文課文進行預習時,思維不局限于教師提供的范例,也不局限于以往自己的預習方式,而是根據新課文中的重難點知識有針對性的、靈活多樣的、以一個開闊的思路進行作圖。
該班級語文課文預習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得學生的自主構建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與加強,這充分說明了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巨大作用。
總之,在今天全面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各方面的應用都有著其必然性與巨大價值。它的運用促進了學生大腦功能的全面發展,開拓了學生思維,提升了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及整個教學領域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吉林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