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嶸
摘 要:加強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實現與區域活動的有機結合,對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實現幼兒素質教育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結合實際,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為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區域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33-01
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且幼兒年齡小、好動、好奇心強,實現課程游戲化,不僅可以順應幼兒的天性,而且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落實到幼兒園教育當中,筆者結合實際,探討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
一、在掌握幼兒需要的基礎上,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注重操作,并在區域活動中實現課程游戲化
只有在掌握幼兒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活動條件和發展空間,才能使幼兒在良好的活動環境中通過參加區域活動和游戲化的課程活動獲得良好的發展。為此,幼兒教師首先要對幼兒的需求表示充分的尊重,通過觀察和分析,對班內實際情況和幼兒的需要加以掌握,在此基礎上為幼兒提供符合幼兒心理需要、發展需要的活動環境,使幼兒在此可以自由思考、自主感悟、主動參加、逐步發展,使所創的活動環境符合幼兒的興趣點,且設置的活動區域不但具有層次性、教育性,也具有靈活性和多功能性,適應游戲化課程和區域活動開展的需求。此外,要在掌握班內實際情況和幼兒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區域投放具有可操作性的區域材料。要注重在區域活動和游戲化課程活動中使幼兒有時間、有空間進行動手操作。因為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需要通過反復操作,才可以逐漸對物體間存在的聯系加以理解,因此,要注重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且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實現課程游戲化,如在區域活動中開展游戲化的數學活動,通過讓幼兒參加“數數穿項鏈”“超市對對碰”等多種形式的游戲化活動,增加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此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學習簡單的數學知識,使幼兒不再像以往那樣枯燥、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等過程中對數的概念加以鞏固,這樣可以對幼兒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從一日生活中提煉游戲化課程,并將其應用于區域活動當中
當指導幼兒認識瓜果時,曾經組織幼兒討論過這幾個問題“你都認識哪些瓜果”“你在哪里見過這些瓜果”“瓜果都是從哪里來的”討論后,發現幼兒說了很多奇思妙想,雖然他們的很多想法在我們大人眼中都有些許幼稚,但是這些想法卻是他們的“寶藏”,對此,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保護幼兒的“寶藏”。為此,要鼓勵家長同孩子一同去尋找幼兒提出奇思妙想的“真相”。在家長和幼兒的積極配合下,筆者就收集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并結合課程安排、區域活動開展需求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提煉,在區域活動中開展了游戲化課程活動,幫助幼兒認識“瓜果的沉浮”,指導幼兒進行了幾項實驗,指導幼兒觀察各種瓜果的沉浮,通過反復實驗、討論,使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到了有的瓜果的生熟度會對其在水中的狀態——沉浮造成影響。此外,通過“比一比,猜一猜”指導幼兒用簡單的圖標表示物體的沉浮,討論對物體沉浮加以調節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幼兒的知識經驗,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參與度,使幼兒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增長了知識,使幼兒在游戲化課程中增加了興趣,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在區域活動的開展中對主題課程加以補充和完善
合理設置區域活動,合理設置區域游戲,緊密聯系區域活動和主題課程。例如,在益智區,幼兒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自主選擇的材料,為幼兒設置游戲化的課程活動,使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如為了迎合“豐收的季節”這一主題內容,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剝花生”這一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為了記錄所剝花生的數量,可以采用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為了讓幼兒了解種子食品,可以指導幼兒用簡單的開殼器將各種硬殼類種子食品打開,使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對種子食品加以認識,并指導幼兒在此過程中學會與同伴分享果實。此外,在益智區,幼兒教師可以開設“甜品店”等區域游戲,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收銀員、店員、顧客,使幼兒明白只有店員相互配合才能將甜品店經營好,學會分工合作。同時使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學會找零錢,使幼兒可以對簡單的加減法加以認識和掌握,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要對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加以充分認識,想方設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機會,使課程、游戲、區域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促進幼兒在愉快、自主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實現幼兒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陳旭.淺談游戲化策略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J].好家長,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