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虹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重要動力。而要想激發和保持學習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愉快的教學情境,實施愉快教學。文章結合實際探討愉快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愉快教學;音樂課堂;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40-01
興趣不僅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且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雖然音樂教學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學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教學內容也不是那么復雜,但若只采用一種教學方式,僅注重教會學生唱唱歌,則也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慢慢消減,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此,要改變教學模式,將愉快教學法應用于音樂課堂中,以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下面探討愉悅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實施策略,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一、在識譜知識傳授中運用兒歌,激發學生的識譜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能僅僅重視教會學生唱歌,也應當給予識譜知識傳授更多的重視,這樣才能使學生知道怎樣將歌曲唱好,使學生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然而不少音樂教師總是采用口頭傳授的方式進行識譜教學,使得學生總是覺得識譜知識太難了、太枯燥乏味了,使得他們不愿意、不想去學識譜知識。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使學生有興趣學習,音樂教師可以將一些識譜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在朗誦時掌握識譜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使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識譜知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啟發學生表現音樂之美,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
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教會學生唱歌,還應當更加重視啟發學生對歌曲所表現的感情和意境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真感情唱出對歌曲的理解,讓聽者感同身受。因此,教師要重視啟發學生表現音樂之美,以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教師不能滿足于用抽象的語言向學生解釋歌曲所表達的含義和感情,還應當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事件同教學聯系起來,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適時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刺激學生的感官,帶領學生進入到所營造的情景當中,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更好地理解歌曲所描繪的意境、表達的感情,使學生感同身受,使學生逐步了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歌曲,使他們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三、運用表演教學,增強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僅僅采用一種教學方式進行音樂教學,會讓學生感覺音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學唱歌的積極性。因天性使然,不少學生對表演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師可以將表演應用到音樂教學當中,根據歌詞的含義引導學生扭動身體、做表演,也可以用事先編排好的動作教學生,讓學生在扭動身體、做表演的時候,感受律動給其帶來的興奮感,在音樂課堂中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增加對歌曲含義、思想感情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四、采用自行設計的樂器伴奏,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實生活中,只要善于發現,隨處都可以發出優美的旋律。雖然當前有很多樂器可供音樂教師使用,但是若長時間使用,學生對不同樂器產生的興趣也會慢慢消減,影響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實,音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樂器制作當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產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如可以指導學生用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大桶、鍋等做大鼓,用不銹鋼盤子做鑼……在制作樂器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練習這些樂器的使用方法。當學生用自行設計的樂器敲打出節奏和旋律時,學生不僅會感受到音樂給其帶來的樂趣,而且會從中感受到成功感,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維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此外,在教授學生學唱一首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自行制作的樂器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一個小組負責敲鼓,一個小組負責敲鑼,一個小組負責唱歌,一個小組負責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放松身心,使學生時刻感受到音樂帶給其的快樂,毫無負擔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當中,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所得、有所獲,真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景文東.談音樂課堂愉快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2015,(11).
[2]丁秀玲.探究實踐音樂課堂的愉快教學[J].文教資料,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