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文
【摘 要】文章就如何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將他們吸引到課堂上來,繼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五種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參與度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145-02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高中生物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和重要目的,而課堂的高效與否,與學生的參與度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每一節課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那么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就加強了,就會為自己而學。同時,學生還會在生物課堂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樂趣。所以,教師要采取多元化措施讓學生“動”起來,張揚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一、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參與課堂提供機會
據心理學家研究,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學生的認知方式是有密切聯系的。這個過程不僅會受到認知因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學生情感因素的影響。人在輕松愉悅的范圍當中,想象力與創造力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教師在生物課堂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沉浸在課堂教學這個舞臺當中,盡情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比如筆者在進行《伴性遺傳》的教學時,在課的一開始,給學生呈現道爾頓發現色盲癥的故事。學生在聽完故事以后,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道爾頓是怎樣發現色盲癥的?你從這個過程中獲得了什么啟示?之后,筆者又為學生展示了紅綠色盲檢查圖,讓學生來辨認。這個教學情境一下子讓學生放松了,而且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熱烈地討論著,興奮地辨認著,此時,筆者絲毫不費力氣地將學生的注意引到新課上來,學生的聽課效果非常好。
教師要抓住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利用現有的合理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走進知識的大門,在寬松和諧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二、重視學生的課前準備活動,為學生參與課堂打下基礎
生物學教育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還要提高學生不斷獲取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知識”。在課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料與學習方法,讓學生沿著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為走進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為學生設置了以下預習提綱:(1)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2)能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3)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利用這三個問題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由未知到已知的預習與思考。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方式與途徑找出有用的信息,對即將要學的生物課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學生在聽講課的過程中,就很容易把握住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因為學生早已經做好了課前準備,所以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不過,教師在設置預習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難易程度的掌握。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太難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太簡單又會讓學生覺得輕而易舉。問題還要有層次性、啟發性與趣味性,要能夠引導學生逐漸走進自主學習當中,進行深入思考。
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環節,為學生參與課堂指引方向
導語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明白。它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習欲望的一個有效手段,是指引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向標。所以,精心地設計每一堂課的導入方式,是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問題。教師要通過巧妙的導語,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大踏步地向前走。
比如學習《人類遺傳病》的時候,筆者沒有直接進入講課的主題,而是用一段富有感情的話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我們能夠順利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并且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尤其是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迎接朝陽,送走晚霞,看花開花落,潮漲潮落,這是一件多么美好而浪漫的事情啊?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卻有不少人,健康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奢望,疾病伴隨他們的一生,更有甚者,是因為父母或者家族的遺傳所致。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遺傳病吧!一段富有深情的話,引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用費勁,學生自然地就融入到了學習活動中。
導入是引發學生學習心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很多方法教師都可以嘗試。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喚醒他們的求知意識,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四、高度重視因材施教的方法,為學生參與課堂制造平臺
高中生物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優秀生的多少,而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感悟,都能不同程度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如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生物課堂中來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是不錯的教學方法,它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如學習《植物的激素調節》的時候,筆者采用了分層教學。其中,向性運動的概念比較簡單,可以從生活實例中觀察到。這樣的問題,筆者要求學生采取自學的方式用已有的知識在生活中觀察和了解生長素的產生與分布部位等。因為這些是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解決起來都得心應手。而關于生長素的發現,則要通過學生討論、交流來學習,并需要老師在一旁引導才得以解決。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
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可以縮短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線上獲得更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更關注中等生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后評價,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質量
課堂評價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部分,它具有導向與激勵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給予不同標準的評價,不僅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發展自己的正確方向。學生如果在課堂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具有充足的自信,教學質量也會取得更佳的效果。
比如學完《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以后,有的學生立刻想到紅細胞沒有細胞核這個問題,此時有的學生立刻進行了補充:應該是成熟的紅細胞。這時,學生都露出了微笑,以為答對了。筆者馬上用質疑的語氣問學生:“這個答案完美嗎?那么蛙呢?它的成熟的紅細胞呢?”此時,同學們恍然大悟,筆者相信學生已經將這個知識點牢牢地記在心里。筆者表揚他們活躍思考與積極努力。及時的評價,不僅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而且能促進學生鞏固知識點。
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的評價固然具有導向作用,學生之間的評價也會起到不錯的效果。在課堂上,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兩種評價方式,那么一定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總之,提高學生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參與度,是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而關于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基礎上,每位教師都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用實踐活動來檢驗理論成果的好壞。
【參考文獻】
[1]江松青.淺談構建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3(11)
[2]陳泰.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參與“教”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6)
[3]陳曉麗.淺談高中生物教師底蘊的形成[J].中學教學參考,2013(35)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