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璽
摘要: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臨空經濟作為一種開放型經濟為河南省產業經濟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對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研究,通過內外部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對所具有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詳細闡述,并提出相關建議,對今后河南省臨空經濟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臨空經濟 發展現狀 SWOT分析法
一、引言
所謂臨空經濟,是空港通過航空公司的航線網絡,鏈接國內外重要的工業城市,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力為支撐多種產業有機相關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發展臨空經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化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當今世界解決全球落后區域發展困境的一種新型的途徑和方式。河南省居天下之中,位于京津塘、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帶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鐵路、公路、航空、通訊和能源樞紐。隨著,國內收個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正式落戶鄭州,如果說,過去由于鐵路和公路的輻射,影響的還只是國內市場,那未來,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立將為臨空經濟推動面向全球的產業競爭的影響將是非常顯著的,這對于推動河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河南省臨空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明細目前存在的優勢和劣勢,為今后河南省臨空經濟的發展起到借鑒意義。
二、河南省臨空經濟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過對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出所面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從而制定出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等。根據SWOT分析模型,本文首先從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指出河南省臨空經濟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再從外部環境方面,針對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進行研究,進而客觀全面的分析當前發展現狀。
(一)河南省臨空經濟內部環境因素分析
1、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一方面,河南鄭州新鄭機場區位優勢顯著。從國內看,鄭州航空港地處我國內陸腹地,空域條件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線,適宜銜接東西南北航線,開展聯程聯運。從全國大機場布局來看,東部集中,中西部缺乏,以鄭州機場為中心的1.5小時航程可涵蓋全國2/3的主要城市。從國際看,鄭州市是全國鐵路、高速公路網的重要樞紐,陸空對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完善,在國際航空貨運發展實踐表明,在以機場為中心、半徑1000公里范圍內,陸路運輸的物流成本和時效成本相對較低,是最具競爭力的航空貨物集疏方式。而完善的陸路交通體系,是新鄭機場的獨特優勢。
另一方面,產業基礎良好。由于臨空經濟具有以航空偏好性產業集群的特點,富士康落戶鄭州,富士康的帶動效應,吸引更多同類和相關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區,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從單一企業發展到產業,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為發展外向型臨空經濟奠定基礎。自2011年以來,鄭州機場的航空貨運增速連年保持全國第一。此外,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一批電子信息、生物制藥、航空運輸等企業也在加快集聚,呈現出航空樞紐建設和航空關聯產業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2、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劣勢分析
首先,機場數量不多。機場作為臨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在數量少、布局不合理、密度較低。河南省目前存在的機場主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和南陽機場,相比于其他省市,其規模和數量有待提高。
其次,配套產業尚需完善。聚集的臨空產業群是發展臨空經濟的必要條件。雖然像新鄭國際機場周圍也聚集了一些產業群,但從整體上看,合理的產業群落和產業鏈還尚未形成,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
再次,河南省重化工業占比較大,高端制造業,服務業占比相對較小。臨空經濟依托航空運輸而發展,而航空運輸具有比較輕便,重量不能太重,體積不能太大的特點。因此,我省的重化工業占比大,而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比例較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臨空經濟的發展。
(二)河南省臨空經濟外部環境因素分析
1、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機遇分析
臨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自2013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后,國內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正式落戶鄭州,這為河南在發展臨空經濟的競爭中贏得了政策先機。國家將在口岸通關、航線航權、財稅金融、土地管理、服務外包等方面給予綜合試驗區政策的支持。這些政策的支持無疑將促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區,形成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開放高地,這與臨空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
除此之外,河南省政府也高度重視臨空經濟的發展。2015年12月,以“一帶一路戰略與臨空經濟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在鄭州召開。專家一致認為臨空經濟將給我省經濟結構和布局帶來深刻影響。河南省政府將統一規劃、銜接交通、協調利益、招商引資,而且將土地價格、稅收優惠、產業扶持等一攬子配套政策將對吸引貨主貨代、產業、商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2、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威脅分析
河南與陜西相鄰,雖然近幾年新鄭國際機場一直處在前列,但是西安的咸陽國際機場,無論是在貨郵吞吐量還是旅客吞吐量都領先于河南,這對于河南省發展臨空經濟來說實力都不容小覷。
三、結束語
對河南省來說,發展臨空經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借助河南省地理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引領全省產業經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要通過產業集群化來形成區位競爭優勢,降低企業成本,形成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在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的同時,還要有長遠眼光,吸引研發機構、售后服務等相關的第三產業進駐,為臨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最后,建立良好的發展機制,創新發展理念,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開創政府、機場、企業和當地居民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楊俊陶,建格.大力發展臨空經濟 實現河南新跨越——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67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綜述[N].中原工學院學報,2016(4)
[2]董巖輝.河南省臨空經濟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1)
[3]李非,王曉勇,江峰.臨空經濟區形成機理與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以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為例[J].學術研究,20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