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金融機構要因勢利導緊緊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積極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金融機構的完善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有效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基于此種認識,研究吉林省金融發展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關系就有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通過探究金融發展對于城鎮化進程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關鍵詞:吉林省;金融業;新型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5-0077-03
一、新型城鎮化內涵
城鎮化通常指的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以及第二三產業向城鎮聚集的過程,該過程使得城鎮在數量以及規模上不斷擴大。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因而對于城鎮化也有了新的內涵,即城鎮化不僅僅局限于對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向城鎮轉移的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運用科學發展觀,努力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和文化內涵,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新型城鎮化要求繼續加強城市的帶動作用,尋求城鄉的共同發展,并且在追求發展速度的同時更加看中質量的提升。
二、吉林省城鎮化進程現狀及分析
(一)吉林省城鎮化進程現狀
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吉林省城鎮人口數量為1 465.58萬人,城鎮化水平為53.4%,此次普查結果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吉林省城鎮人口增加了133.7萬人,城鎮化水平提高了3.7%。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吉林省城鎮化水平位居第11名,與2000年相比,后移了4個位次,但其城鎮化率在全國仍處于較高水平。
本文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城鎮化率,用這一指標來反映吉林省的城鎮化發展水平。由上頁表1可以看出,吉林省不僅人口總量以及城鎮人口數量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而且城鎮人口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上升。這充分說明吉林省城鎮化率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城鎮化水平逐漸提高。
(二)吉林省城鎮化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吉林省城鎮化進程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水平。但是,吉林省城鎮化進程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隨之也凸顯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其他省份相比,城鎮化水平較低
由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城鎮化水平起點不低但近年來發展緩慢,吉林省城鎮化率雖然每年均在不斷增加,但其增長速度緩慢。與廣東、江蘇、浙江三省相比,城鎮化率較低,城鎮化進程明顯落后。另外由上表可得,吉林省的城鎮化率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近年來增長明顯缺乏動力逐漸趨近于全國平均水平,若按該趨勢發展,將來很可能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吉林省城鎮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未來在注重發展速度的同時也要注重質量水平的提高。
2.城鎮化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由于受到資源稟賦、交通、區位以及傳統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吉林省城市以及城鄉之間城鎮化進程不平衡的問題凸顯。第一,吉林省的城市群一體化程度較低,城鎮密集區的高鐵、城際鐵路等快速交通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各大城市間缺少有效的協調機制。第二,中心城市的規模及綜合實力較弱,其綜合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三,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突出,統籌發展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
3.產業規模結構不合理
吉林省由于受到新興產業發展緩慢、服務業發展落后以及園區載體功能不強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了城市的集聚能力。尤其是中小城市,產業基礎薄弱,二三產業所占比重不大,服務業基礎較為落后,大部分中小城市以傳統加工業、農業深加工以及資源性產業為主,相對缺乏主導性產業,經濟實力較弱,嚴重制約中小城市城鎮化進程的發展。
三、金融業助推吉林省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困難
金融體系能夠引導資源配置的調整以及其他要素稟賦的轉換,因此有必要先于新型城鎮化建設完成其結構與制度的變遷,從而起到資金供給的先導性作用。但是目前吉林省受到金融發展水平的約束和現實制度的限制,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面臨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尚未形成系統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部分資金無論是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還是通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難度都相對較大,而目前在發達國家,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主要是通過政府投資來支撐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在宏觀經濟層面二者應相互協調、相互融合,而吉林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各自實施、運行,二者缺乏積極有效的配合,尚未形成互相協調、合理搭配的扶持政策。吉林省促進城鎮化進程的金融政策尚未形成系統性的扶持政策,從而使金融支持政策在城鎮化進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
(二)城鎮化建設金融體系薄弱
城鎮化進程有周期長、所需資金量大以及沉淀成本高的特征,其中大量的資金支持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加速器,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依賴設施完善、服務周全以及效率高效的金融服務系統支撐。目前從吉林省的城鎮化進程看,這套卓有成效的金融服務系統仍尚未建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區域商業銀行數量少之又少,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更是僅有寥寥幾家,在這種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下,城鎮化進程履步維艱。部分地區的金融系統不完善和不發達,在某種程度上使新型城鎮化建設基本失去意義。
(三)農村金融產品相對匱乏
金融產品的創新是金融資源的合理再分配以及重新組合的過程,金融創新能最大限度地調配和引導資源從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源的需求。吉林省部分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不僅品種較少,而且結構單一,加之信貸產品缺乏創新性,以及涉農貸款額度嚴重不足,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相對集中在那些有較高資本存量或者有抵押的鄉鎮龍頭企業,而小農戶的種養殖業以及棚膜經濟均無處貸款,即便幸運地貸到資金那也基本上是杯水車薪。
四、吉林省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支持對策
(一)出臺和落實金融優惠政策
政策性金融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產業政策等目的而采取的金融手段,它一般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通常以優惠的融資條件、利率水平以及貸款期限對國家政策支持發展的相關性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城鎮化進程中亟待資金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規模化生產等一系列項目恰好與國家宏觀經濟增長以及綜合實力的發展要求的相吻合,因此,應有效地利用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城鎮化建設添磚加瓦。大力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通過加大國家政策的傾斜力度,必要時允許其向國內儲蓄銀行、信托機構借款等方式來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并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實施債務擔保、利息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有效地使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城鎮化進程起到促進作用。
(二)完善金融組織體系
首先要積極創新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不斷探索建立政策性城鎮基礎設施類的金融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專門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并不斷擴大金融機構對城鎮化建設的服務范圍。積極拓展新型金融組織,在加強傳統銀行類的金融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開創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組織,積極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使之能更好地服務與實體經濟。而對于部分經濟發展欠佳的地區,應試引入大型商業銀行、保險、證券企業等多類金融服務部門,在它們的相互配合與協作間創造多元化的融資通道,保證為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地區提供快捷、方便又安全的融資渠道。
(三)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
為充分滿足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對于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應不斷加強金融產品創新的力度。金融機構應積極深入基層進行調研,針對農戶的個性化需求積極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拓展在財務顧問、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以及代收保險費等新型金融服務領域,以便滿足城鎮化建設中農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例如實施融資證券化,通過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以及創新資本市場的融資工具,來拓寬融資渠道。具體來說,應試行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在城鎮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將那些流動性較弱,但未來能產生預期收益的資產進行打包證券化,來融得長期的建設資金。與此同時,通過資產證券化,不僅能減輕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還能使建設項目的投資風險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分散。
參考文獻:
[1] 陳雨露.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支持[J].經濟研究,2013,(2).
[2] 辜勝阻.深化城鎮化投融資體制改革[J].中國金融,2013,(5).
[3] 陳文新,張玉霞.試論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J].商業時代,2013,(2).
[4] 陶艷艷.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體系:成績與問題[J].銀行家,2013,(3).
[5] 許婷婷.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J].經營與管理,2013,(4).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