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偉滬 王志文 米蘭·黑娜亞提
摘要:在簡要闡述“微課”與翻轉課堂基本內涵基礎上,選擇廣播電視大學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為例探討了微課程下的翻轉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程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計算機組成原理
一、微課程及翻轉課堂
(一)微課程
微課程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對教師在課程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中圍繞某一個知識點進行的精彩的教學活動進行記錄形成的課程教學資源。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指課程教師以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課前學生預習,課中觀看和學習學視頻等學習資源,師生互動交流實現知識傳授、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翻轉課堂的最大優勢及成功之處在于它是以微課的微視頻為載體,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型和學生主體性。
二、當前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目前,廣播電視大學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開設中,主要涉及到的教學媒體包括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流媒體(IP)課件、網上輔導、形考作業、網絡課程。為充分保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成效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我校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整合多種教學媒體,形成了具備本校特色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課程。具體分為如下環節:
①自學。課前閱讀《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大綱,把握課程應掌握的重點和難點,了解課程教學大綱以及課程考核等。對《計算機組成原理(本科)》等文字教材進行預讀,預先熟悉章節內容,思考,并對存在的疑問進行總結,集中在課堂上解疑。
②觀看課程視頻。帶著問題仔細觀看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本科)》的錄像,結合錄像講解釋疑,對仍存疑問的地方,集中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咨詢老師。
③流媒體(IP)課件網上輔導。學生通過中央電大電大在線課程學習平臺提供的流媒體(IP)課件結合課程視頻以及課前自學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并利用該平臺提供的網上輔導功能與教師針對存在疑問的地方進行集中輔導答疑。
④形考作業。廣播電視大學學生通過中央電大電大在線課程學習平臺,完成《計算機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作業冊》涉及的作業,實現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效進行形成性考核。
⑤復習資料。學生期末依據《計算機組成原理期末復習指導》進行課程的復習,鞏固日常學習成果,認真復習章節練習、形考作業,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的咨詢,并利用網絡課程模擬測試欄目獨立測試,確定自己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⑥考試環節。考試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二者相集合的方式進行課程考核。
目前,廣播電視大學已形成了中央到基層的三級面授輔導與網上學習制度,形成了混合式的課程形態。
三、微課程下的翻轉教學模式案例研究——以《計算機組成原理》為例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系統結果以及操作系統等相關課程之間有機銜接的重要課程。微課程理念下構建基于微課程理念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翻轉教學模式應從如下幾個環節入手:
(一)加強微課程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微課程資源是《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翻轉教學模式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保證。為此,應加強廣播電視大學微課程資源庫建設,構建具備廣播電視大學特色的微課程資源庫。一方面,可以引進同類院校在微課程資源建設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與本校課程實際緊密結合,形成滿足專業需求的微課程資源體系;另一方面,微課程資源的設計與制作,不必拘泥于視頻,可以將文本、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展示。例如,一些學校在教學中,將流媒體課程資源作為一種有效地教學輔助手段,通過以實時、非實時壓縮處理制作整合以“流”的形式實時地在互聯網上播放。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即時進行點播和下載,從而成為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資源。
(二)引導學生課前借助微課程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前,教師與學生應分別做好兩點,具體如下:
第一,教師應結合《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大綱,梳理該課程中學生應掌握的重點知識點,并結合課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制作微課程,通過教師間交流與討論確定最終版本后發布到微課程平臺上,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第二,學生要仔細閱讀文字教材、觀看電大責任教師錄制的微課程資源,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基本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程資源庫和中央電大電大在線課程學習平臺,對《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以及難點進行自主學習,并養成勤思考,勤記錄的習慣,將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在集中課堂中咨詢教師。
(三)合理組織和安排課堂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組織和安排教學活動,堅持集中指導和因材施教相結合。應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
首先,學生方面。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明確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針對疑問通過課堂教師面授釋疑,也可以通過與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來獲得問題的答案,實現個別化學習與協作學習的有機結合。其中,應充分發揮小組作用進行協作學習,通過協作學習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將課堂轉變交流學習和探討疑問的場所。
其次,教師方面。依據《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要求和課程進度安排,做好學生的統一面授教學。同時,在學員自學的基礎上,由課程輔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面授輔導,解決學習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疑難問題。統一面授的所占學時應適當控制,將更多的學時安排在學生對學生的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上。此外,應做好課堂中學生分組學習和討論的組織安排,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角色,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作用進行自主學習。
(四)注重課程的形成性考核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應注重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的開展,也應分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從學生方面,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通過利用微課程進行鞏固性學習,并對《計算機組成原理》所學內容進行階段性總結。
第二,從教師方面,應對學生完成的課程作業進行批閱和反饋,并總結學生學習課程的掌握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反饋,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反思,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總之,構建基于微課程理念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不僅關系著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更關系著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超峰.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計算機教育,2012,(24):45-48.
[2]玄文啟.淺議《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9,(16):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