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在課程與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可以說,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與教學能否順利實施。要想科學把握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就必須首先了解其內涵、特征、意義及歷史淵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師;教師素養
1 素養與小學語文教師素養
新世紀的教育應當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人。為了適應這一潮流,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那么,何謂“素養”?“素”的意思是“本來的、平時的”,“養”的意思是“修養、培養、教育、熏陶”。“素養”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平日的修養”,在《辭海》中被解釋為“經常修習涵養”。從以上解釋來看,“素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名詞,在《辭海》中則被解釋為動詞。小學語文教師素養中的 “素養”一詞作名詞講,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素養”:素養指平日的修養,即平時修養而成的人的知識、能力、品德等,也指學術、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慢慢養成的。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修習培養)形成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育人能力、職業道德和完善人格等。小學語文教師素養除了具備教師的一般素養外,還應具備與語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獨特的學科專業素養。
2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特征
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小學語文教師修養以及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對比辨析可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具有以下特征:
1、素養是一個綜合系統
從“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內涵來看,它不僅包括一般教師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育人能力、職業道德和完善人格等素養,還包括一些與語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獨特的語文專業素養,如語言素養、情感素養、文學素養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素養是一個系統的結構,其內部包含復雜而豐富的成分。
2、語文教師素養須達到一定的水平
人類用了很多美好的語句來描述對教師職業的崇敬與熱愛,如“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辛勤的園丁”等。人們對教師的熱愛是建立在教師一定的思想、學識、人格等素養基礎上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達到一定的素養水平,才有資格做教師,進而才能更好地實施語文教學,更好地維護教師集體的榮譽,受到人們的敬愛。小學語文教師素養須達到一定的水平,這是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努力的動力,也是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3、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強調后天形成,是動態發展的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強調后天形成,是動態發展的。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革新,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修養。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革新,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內涵是不斷變化的。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隨著21世紀的到來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趨向于統一。
3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對教育的意義
1、小學語文教師素養決定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難易恰當、教學節奏的組織是否快慢適中,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伸縮自如,都取決于教師素養的高低。教師素養低,教學內容的選擇可能會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復雜,教學速度的組織可能會太慢或者太快,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能恰到好處,此時的教學效果常常低于可能取得的效果。反之,教師素養高,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節奏的組織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會達到最優化狀態,從而保證整個教學有條不紊、生動活潑地進行,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學生的諸多語文能力都是在體驗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學過程的組織者、領導者的小學語文教師,其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之提高,與教師之水平關系至巨。”葉老的話告訴我們: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益,關鍵在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素養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好;小學語文教師素養一般,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一般;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差,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
2、小學語文教師素養能夠幫助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形成語文教學風格,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追求。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是小學語文教師長期磨練的結果;是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規律進行科學認識和合理運用的結果;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日臻成熟的結果。可以說,能否形成語文教學風格,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而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風格也都體現在他們自己所創造的獨特的語文教學方法上。如上海錢夢龍老師創立的“三主”、“四式”導讀法,北京寧鴻彬老師創立的“卡片教學法”,遼寧魏書生老師創立的“六步課堂教學法”,上海于漪老師的情感教學法,北京程翔老師的啟發式教學法,江蘇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法,上海蔡澄清老師的點撥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體現了他們各自的語文教學風格,也反映了他們在教學思想上的突破,而這些突破又是以他們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心理素養為基礎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素養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3、小學語文教師素養能夠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的生理、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需要從已經社會化的、成熟的個體身上獲得參照,以縮短自身摸索、實踐及經驗積累的時間,減少失敗、失誤帶來的挫折。所以,教師(成人)的示范,具有參照、借鑒、仿擬、比對、準則等意義。
“為人師表”是教師工作的突出特征,是對教師風范的要求。教師風范是指教師的氣度、胸襟、品位的榜樣價值,是教師素養的綜合反映。良好的教師風范,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現當代的一些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之、葉圣陶等,他們以高尚的道德規范,終身不渝地獻身于教育事業的精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師風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總之,學生總是不自覺地效法著教師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感因素特別突出,小學語文教師不只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等專業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是學生人生理想的播種人、生命激情的點火人、思想啟蒙的先行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更會有意識無意識地影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高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會激發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從而使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并自覺地進行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龔清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培養》[J].生活教育,2014(S2)
[2]張俏.《再議小學語文教師的必備素養與提高途徑》[J].知識經濟,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