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輕松有趣、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的靈活運用,可以快速地讓學生走進我們的英語課堂。導入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一節課恰如其分的導入,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課堂導入;基本原則:方法多樣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輕松有趣、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的靈活運用,可以快速地讓學生走進我們的英語課堂。講課如同行文,而一堂好課的“導入”也需有奪目“鳳頭”之功效。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導入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一節課恰如其分的導入,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初中英語課堂猶是如此。當然課堂導入設計要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這里筆者結合近年的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學習,總結出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兩則六式三不宜”,于此與大家分享些許淺陋之見。
1 課堂導入兩大基本原則
(一)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英語課程標準》也特別強調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因此,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盡量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盡快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激發他們活躍的思維和表達的欲望,掃除英語學習障礙,化解新授內容的難度。導入環節盡可能采用能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趣味十足的方式,如多媒體視聽導入、游戲導入、歌曲欣賞和吟唱導入及小組競賽導入等。
(二)實效性
導入要富有趣味,但不能“為導入而導入”,單純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設計導入環節。如同其他教學活動一樣,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最終都要為學習語言現象,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服務。導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講授新課作好鋪墊。新穎、巧妙的導入既能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情境,又能為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2 課堂導入六大常用方法
(一)懸念設置,激發好奇心
懸念,指的是人們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想念和掛念,往往給人一種急于探索的心理沖動。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巧設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形成學生產生疑問,關注疑問,到破解疑問的學習過程。例如,我在講授語法知識方位詞“in 、on、under”時,就嘗試了采用懸念導入法,課前將幾位學生的學習用品藏在不同的地點。上課裝作發現其中一位學生的書不見了,就問“Wheres your book?”學生自己此時也感到很奇怪,全班同學也都將目光關注到他的身上,我接著又用手勢比劃著問:“In your desk? In your bag?”這位學生找了找,搖搖頭,于是我又對全班同學說:“Lets help him find the book.”全班同學都在好奇和疑問中興奮地四處尋找起來,其中一位學生迅速在他的桌子里發現并舉起來,我引導他說出“Oh!Its in my desk.”新授單詞“in”在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音樂導入,活潑又輕松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歌曲有它豐富的內容,優美的節奏,和諧的旋律,能活躍和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學生在這音樂聲波的刺激下,思維活躍。記得我在學習優質英語教學觀摩課的時候,有一位教師在教授英語七年 級上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時,就以歌曲欣賞的方式進行導入。她選用的歌曲是曾學過的《Do you know the donut man?》,她將歌詞改編并自己錄制。歌詞為: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A soccer ball? A soccer ball? Yes, I have a soccer ball. I have a soccer ball.在下面的幾段歌詞中把soccer ball替換為volleyball, basketball和 ping-pong ball。伴隨優美的樂曲聲,在大屏幕上呈現出與每段歌詞相對應的soccer ball, volleyball, basketball和 ping-pong ball的圖片,課件制作效果相當好。同學們一邊欣賞著圖片,一邊聆聽老師親切、優美的歌聲,不由自主地隨著旋律輕輕哼唱,興趣非常高漲,馬上 融入了英語學習的氛圍,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游戲開頭,趣味樂無窮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游戲是由愉快原則觸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上課一開始,設計一些有趣又包含課文內容的游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下一步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游戲導入形式豐富多樣:Listen and do,Let′s whisper,Touch and guess ,Hide and seek等等。如在學習人體部位時,一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蒙眼畫畫。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輪流上臺來組合完成一幅人體部位的畫。教師或學生發口令:“Draw a head, draw a face, draw a nose……”看看那一組組合得好。學生蒙眼畫畫十分滑稽,既復習了單詞,又活躍了氣氛。在導入新課時,猜謎的方法也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I have a riddle. Can you guess? Im your good friend. I have a round face, but I have no eyes. I have two hands. I have no legs but I can walk. I have no mouth, but I can say:Get up, get up. Its time to get up. Guess. What am I?(a clock)學生積極思考,好奇心大增,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小組對抗,激發競爭力
學科組一位教師在執教英語九年級《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時,采用了小組對抗賽的形式進行導入。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3組,要求在2分鐘內,盡可能多地說出動物名稱,評選出獲勝小組。競賽中學生表現非常積極,踴躍為小組爭分。競賽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I'm very glad that you know so many animals. But some animals are becoming fewer and fewer. So 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m. In this period were going to learn Unit 15… 然后開始了本單元話題的學習和交流。
以小組對抗形式進行導入,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達欲望,場面非常熱烈。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且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導入自然流暢,導出了活力,導出了實效。
(五)直觀展現,印象多深刻
直觀展現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它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有一次,在介紹families這一單元時,我要求學生帶來他們的家庭照片。在課堂的導入階段,學生通過投影把照片展示給大家,并且利用已認知的詞匯進行介紹,在過程當中學生自然會遇到一些不會的單詞或句型,這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這堂課的主題——介紹家庭。用“介紹照片”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在隨后的課堂學習中目的性明確,并且主動地獲取關于介紹家庭方面的詞匯及句型。
(六)技術引入,活用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電腦、錄像、投影、幻燈、VCD等現代教學媒體以其內容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材料由抽象化為具體、形象。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接受新知識。如一位教師在教授單詞apple, red, green時,她設計了這樣一個課件作為新課的導入,先畫了一個蘋果,并在蘋果上面畫上眼睛和嘴巴,然后設計成動畫。蘋果說:“Im an apple.”單詞“apple”用紅色閃爍,再按動操作鍵,蘋果就會說:“Im green.”蘋果立即換成綠色顯示。然后讓“red apple”和“green apple”隨著音樂跳舞。學生看了都哈哈大笑。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也牢牢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3 課堂導入三不宜
(一)宜短不宜長
課堂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三四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延長過多,就會使導入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畢竟,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
(二)宜活不宜生
課堂導入切忌生搬硬套。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對不同的班級也要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用“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去套用所有課堂教學內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無論這種導入方式效果多么好,如果經常、反復地運用,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降低導入效果。因此,導入方法必須靈活、多樣,給學生一種新異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宜整不宜零
課堂導入要和其他環節形成一個整體。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缺少大局觀,沒有整體概念,從而忽視其它環節,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所以一堂課開始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被調動起來,就要抓住這個教學過程的“黃金時刻”,形成教學高潮,完成教學任務。
不同的課堂導入,如同百花園中群芳之姹紫嫣紅,異彩紛呈,只要我們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善于挖掘教材內容本身的特點,大膽去創新,去嘗試,把各種方法并加以比較、總結,就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使導入趣效合一、簡潔自然。那么我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則一定會是暖風拂面,春意盎然。
作者簡介
孫艷(1982-),女,山東東營,漢族,文學學士,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二中學英語組優秀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