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雨
摘 要:語文是使小學生可以掌握祖國語言運用的重要科目,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其它學科的重要工具,同時語文的素養的提高,也會帶動學生行為舉止的提升。但是,受到經濟與環境的限制,農村教學質量和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育最為重要的研究課題。的教學經驗,對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展開了如下討論。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92-01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力,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孩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開始,是社會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由于農村小學地理位置、文化氛圍比較特殊,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較差,經濟、信息較為落后、閉塞,這就決定了它在教學上的困難程度。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加強語文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師資,要充分發揮現有師資的長處,為這部分師資力量作用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可以加大對語文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力度,提高語文教師素質,培訓的內容應包括:第一,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教師熟練掌握語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引薦新課改語文教學的優秀成果,發展教師的創造性。第三,文化素養。語文教學不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間的滲透,還包括與英語、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間的滲透。加強教師各方面的文化素養,使教師對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徹。
二、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農村教育在資金和硬件設施方面相對短缺,但自然和社會資源豐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只要開動腦筋,就地取材,同樣可以讓學生活躍、課堂精彩和教學鮮活起來。
對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學生大多通過圖片資源了解,缺乏感性認識,而農村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戶外活動,看綠樹紅花,聽百鳥啁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春風,這樣既陶冶了情操,又培養了觀察能力。比如,《美麗的秋天》教學,可讓學生采集樹葉和果實,引導學生看其形,觀其色,品其味,然后說一說,選自己喜歡的畫一畫,用這些材料做一做(或書簽、或貼畫、或插花)。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和觀察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又能加強語文學科與自然、藝術的整合,培養審美情趣。
農村物產豐富,悠久的文化、獨特的地域風土人情培育出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往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并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和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而且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培養熱愛家鄉的感情。教師應經常有目的和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體驗和認識生活,到社會中去搜集作文材料,讓學生獲得較多感性認識,培養他們的真情實感,并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認識體會。社會習作資源的挖掘利用,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習作練習,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并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必要舞臺和空間,使他們學會從小關注社會生活。
三、注重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標準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農村學校也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人才的重任。并且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人材,因此農村小學應該注重從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有些語文教師認為農村小學課堂中難以開展師生教學互動,為了趕進度、趕教學任務量,再加上教學成績考核的壓力,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整個課堂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生搬硬套、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不良的依賴性。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新穎,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實現了以好的帶弱的,進而達到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運用先進的多媒體為教學服務
農村信息閉塞,學校設備相比城市里的簡陋些,學生見識少,理解能力較差,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一本書、一個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學校里,學生面對書本中比較抽象的難理解的知識,老師解釋的再多,學生仍然是理解的不深入,掌握的不到位,如果老師能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一些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選擇教學資源時一定要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有目的的選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根據年級及學生年齡特點來選擇和設計,在低年級的拼音教學、識字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動畫課件(如flash),而中高年級的閱讀課文教學要選擇一些PPT課件和情景朗讀視頻課件,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并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農村小學都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的孩子也可以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教師應充分運用教程教育資源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縮小城鄉差距,讓優秀的教學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水平的最重要的階段,影響著人一生的審美水準和對母語的領悟力。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恪盡職守,幫助孩子打好母語的基礎,讓他們在更高級別的學習階段中不落于人后。并且要在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培養其對于文學、語言最基本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參考文獻:
[1] 潘 莉.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代化的幾點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6).
[2] 馬 剛.規范課內指導課外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吉林教育,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