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眾多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一方面,為城市建設輸送大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顯著。本文主要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及原因,并相應地提出糾正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措施,旨在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成因;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51-01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其中,農村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的一方或者雙方進城打工,兒童則交由祖輩朋友或者鄰居進行照看,而農村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問題日益突出,值得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研究。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務工,而農村的留守兒童數量則日漸增多,調查研究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問題表現多種多樣,一部分的留守兒童的表現優秀,會遵守老師與監護人的規則,按照要求完成學業,表現出懂事的狀態。然而,另一部分的留守兒童,則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將自己沉浸在武俠小說的虛幻世界中,甚至某些留守兒童受到社會不良習性的影響,開始學會抽煙與喝酒,嚴重者則進行打架、斗毆等活動,且與社會不良群體關系密切,不服從家長與教師的管教與約束,出現較多的逃學與厭學等問題。某些開始出現不良的行徑,作出違法的事情,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1]。
二、農村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原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需要忙于工作,沒有較多的時間對兒童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良好的塑造,一直以來,留守兒童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夠給予兒童正確的習慣引導。留守兒童只能夠在爺爺奶奶等監護人的監護下成長。然而,由于監護人的年紀較大,文化程度較低,與兒童存在較少的共同語言。因此,其雖然重視對留守兒童的養育,卻忽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雖然給予兒童一定的物質保障,卻忽視留守兒童的內心感受,一般只要確保留守兒童可以按時回家,保障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則不會出現較大的差錯,不關心對留守兒童的習慣的養成,采用放任式的養育方式。此外,由于爺爺奶奶的歲數較大,他們的身體素質較差,缺乏足夠的精力照料好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缺乏良好的學校教育。據調查研究表明,一部分的農村學校會聘請教師代表家長照看學生,學校會為留守兒童安排適當的老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與教育,扮演者父母的角色,各個班級的教師則要負責本班的留守兒童的問題,給予其生活與學習上更多的關愛。然而,由于留守兒童的數量日漸增多,教師不僅要負責繁重的教學任務,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致使教師無暇顧及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
3、缺乏來自于社會的關愛。現階段,社會各界沒有提高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視,并沒有舉辦針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活動,沒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機制,更沒有形成全面覆蓋的網絡體系。相關職能部門不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問題,在留守兒童出現不良行為問題的苗頭時,相關部門沒有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理,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惡化。此外,由于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風氣,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學校周圍開遍各種網吧、游戲廳與歌舞廳等。由于留守兒童自身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缺乏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大量的留守兒童荒廢自己的學業,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出現大量的退學與輟學等事情。此外,一部分的留守兒童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所利用,在不法分子的威脅、恐嚇下,則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等事情。
4、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如:孤單、焦慮與失落等。一些留守兒童缺乏做事的動力與持久力,經常好吃懶做。此外,一部分留守兒童對于來自于父母的批評指責等,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心理,且將自己與周圍環境隔絕開來,不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的心理成長。
三、糾正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措施
1、提升監護人的責任感。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出于生計,常年在外務工,沒有較多時間照料與看管留守兒童。因此,爺爺奶奶等作為重要的監護人,則需要承擔養育與照看留守兒童的責任。所以,監護人一方面應保障留守的兒童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則要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耐心與愛心。此外,監護人在工作中,應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專業素質,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2、正確引導兒童的行為。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的場所,應為留守兒童開設多種形式的課余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加強留守兒童與教師間的溝通與了解,促使教師能夠對留守兒童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給與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使其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健康陽關的心態面對日常的生活。
3、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應發展農村龍頭企業,為農民工創設更多的工作崗位,進而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其中,在發展農村龍頭企業的過程中,應充分地利用本地的優勢資源,充分地吸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讓家長與孩子創造更多相處的機會與時間,進而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3]。
四、結語
隨著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人們越來越擔憂農村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問題,探究其原因可以指導,留守兒童的行為問題不可以簡單的歸結為兒童的個人問題,而需要綜合地考慮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加強對留守兒童不良行為問題的矯正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吳 薇,杜壹明.城市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5-6.
[2] 王曉瑩.農村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矯正方略探析——以重慶市璧山縣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70-73.
[3] 劉潔輝.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原因及對策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0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