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桃
摘 要:當今社會,人與人、組織與組織、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缺乏合作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行,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中普遍運用的方式之一。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系等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93-01
可稍作注意,我們就會發現,課堂中相當一部分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合作學習的效率較低。怎樣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其有效性呢?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進行科學分組是實現有效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
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一般4-6人為一組。給每個小組成員做好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記錄員,負責管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一名評分員依據合作時組員的態度、質量給組員評價打分;一名匯報員,負責匯報小組合作的情況。還有兩名監督員,監督組內以上四個崗位的執行情況。崗位一月一改選,責任輪流承擔。這五個崗位分工清晰,訓練目的明確,在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它讓每個成員都對完成學習任務負有責任。
二、培養交流技能是實現有效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交流技能的培養。要培養學生“五會”:(1)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評價;(2)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3)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三、把握契機是實現有效合作學習的重要保證
“好鋼還要用到刀刃上。”教師應把握契機選擇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使之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參與互動、發展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置障設疑,激發合作學習的欲望和需求性
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當思考遇到障礙時,才能激發合作學習的需要,再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例如:有位老師教學“簡單的統計”時,用課件播放街心花園路口15分鐘內各種車輛通過的情況,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學生們忙開了,又是抬頭數,為了怕忘記,嘴里又不停的嘟嘟囔囔,手里邊又不停的用圓形、方形和數字等方法進行記錄,忙得不亦樂乎,結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從心里面產生了合作學習的迫切愿望,老師水到渠成的讓學生自己通過適當的方法完成任務。學生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一會兒就完成了預定任務。這一例子說明:教師在學生遇到困惑時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就能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2、在教材重、難點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分數的意義” 這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單位“1”的含義。在教學時,先讓小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種材料,動手分分,用分數表示,看哪組得到的分數多;再讓各小組匯報交流、力求創新,說說這些分數是怎樣得到的。這里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過程,讓學生突破“一個整體”,感受到許多物體看作1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這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最后教師引導各小組舉例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構建新知,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全過程,突破了重難點。
3、在實踐操作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如:在學習“角的度量”時,要求學生認識并會使用“量角器”,如果我們采取手拿量角器進行演示,并把量角的方法和步驟一一列舉出來,學生被動吸收,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探究、質疑和解答。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參與,邊操作邊交流,把他們的發現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匯報,在匯報過程中,別的小組可以質疑,可以相互爭論,直到問題解決為止。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但有自主學習的體驗,還可獲得互助合作探求真知的群體主體性的經驗。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組織合作學習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或多于兩個思想。”由于開放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這時可以先通過獨立解答,再合作討論。讓學生從同學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拓展了解題思路,培養發散思維。如:三個人的身高分別是:160厘米、130厘米、190厘米。求他們的平均身高。通過合作學習能有效的理解多種解題策略:①(160+130+190)÷3、②(100-160)+130、③(160+190+130)×1/3、④(60+30+90)÷3+100、⑤(130+190)÷2、······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是實現有效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并且樂于互助的良性制約機制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小組合作的評價通過組內自評,組際互評,教師導評的方法強化評價的監督,激勵、導向監督。每節課評價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組評論員對組內成員參加合作的態度、質量、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做評價,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時由其他組依據各組匯報員匯報的質量做組際互評;第三次教師做全班導評,對本次合作紀律好,參與度高,分工合理,有創新的組及個人進行表揚和加分,最后一月一總結,表揚優秀組和個人。
合理評價是小組合作成功與否的保障。因此,合理利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一方面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學生不斷獲得成功地喜悅,更積極主動的發展。而正確的評價與被評價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個體的潛能,激活學生群體的激情,發揮集體智慧的的功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