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濤
(青島平度市水利勘察設計院, 山東 青島 266700)
?
關于平度市城區水環境發展思路設想
張維濤
(青島平度市水利勘察設計院, 山東 青島266700)
【摘要】水,不僅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歷史、財富、資源和靈氣,更是文明素質和文化底蘊的象征。筆者結合平度市城市水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了論述。首先分析了城區水環境的現狀,平度市水環境的發展目標與思路;其次闡述了水環境范圍及建設標準,對該市水環境范圍進行了界定,并對工程達標的具體標準進行了論述;最后,本文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對該市水環境建設景觀布局提出了相應的設想。
【關鍵詞】水環境; 平度; 現狀; 發展思路
平度位于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平度市位于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環渤海灣經濟圈、山東半島制造業中心地帶,是連接青島、濰坊、煙臺三大城市的“樞紐”,是膠東半島制造業中心、青島經濟發展的潛力之都,被譽為青島的“后花園”。平度市總面積3166.54km2,東以小沽河、大沽河為界,與萊西市和即墨市相鄰;西以膠萊河為界,與昌邑市和高密市相望;南與膠州市毗鄰;北與萊州市接壤。城區北有紫荊山、金華山,東有白沙河,西有秦皇河,南有澤河、現河。城區地形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向西南方向傾斜,平均坡度為 2‰~4‰,建成區海拔在61.0~45.5m之間。全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39.1mm,年徑流量3958.18萬m3。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63511.2萬m3,地表水攔蓄能力達2.2億m3。
1城區水環境現狀
城區范圍內的天然河道均屬于北膠萊河水系澤河流域,共有南北走向河道6條,分別為白沙河、現河、小泥河、秦皇河、煙臺溝、小梅河;東西走向河道2條,分別為圍山河、澤河。流經城區段的河流總長71.9km,流域面積335.1km2。
目前,城區水環境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治理。?部分河段淤積嚴重,河道堤防嚴重損壞,攔河閘、翻板門等河道調節構筑物老化失修,如秦皇河等;?河道內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現象嚴重,如:秦皇河、圍山河、小泥河、煙臺溝等;?由于比降較大,走向較為順直,高速水流對河底及河床淘刷嚴重,致使下游河道泥沙淤積嚴重,增加了河道維護費用,如:現河的雙廟水庫至天津路北段。
2發展思路及目標
2.1發展思路
按照建設“現代山水田園秀美宜居城市”的總體目標,以改善城區水環境為突破口,以現河、白沙河、澤河等自然河道為主線,以主要公路及沿線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為依托,系統設計、綜合開發。在充分滿足工程主體功能的同時,強調工程的生態景觀效果,以自身獨特的觀賞資源,與周圍環境及自然和諧,將河道與環境、綠化、濱水景觀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建設成綠色走廊和濱水景觀帶相結合的生態景觀系統工程(見下圖)。
2.2建設目標
此次城區水環境的發展設想以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為基礎,以目前市內的沿線區域景觀建設相結合,充分搜集沿線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旅游設施、城鎮發展建設規劃等資料,統一規劃整合,系統設計、綜合開發。工程方案與生態景觀建設相協調,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創造水工建筑物的景觀美學效應,使景觀設計取得較為理想的成效。
a.以城市防洪功能為主體。?以城市防洪為主體,按照50年一遇洪水進行設計,確保汛期河道能夠正常行洪;?合理利用河灘地蓄水,在盡量少占用可耕地的情況下,擴大河道斷面,形成一定范圍的滯洪區,當發生設計標準下的洪水時,可以使洪水合理地滯蓄、下泄,以削減洪峰流量,降低洪水帶來的危害;?選擇河道適當位置修建攔河閘(壩),攔蓄上游來水,蓄積一定數量的水源,為城市發展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
b.達到以水造景的景觀需要。?總體布置上通過所設想的人工河道,打通主要水系,使城區水系形成有機循環的整體,構成環網交錯的水環境布局;?局部上盡量利用河道范圍內天然的滯洪區,構建濱水公園,增加城市綠地,靚麗城市景色,營造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文氛圍;?細節上利用地勢之利,結合水的動、靜之美,營造“小橋流水、曲水流殤、鏡山水月”等景觀氛圍,充分發揮水的靈動之氣,構架城市生態走廊,達到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
c.強化水質凈化功能。平原河道必須控制、削減納污量,消除水域黑臭現象,地表水水質標準達到功能區劃分要求;通過一定的舉措防止污水入河;恢復水域綜合功能,通過工程措施加強水質循環,改善水質,增設水體修復設施,實現城區水環境的科學發展。
3水環境范圍及建設標準
3.1水環境范圍
此次水環境設想的建設范圍為:北起濰萊高速,南至澤河;西起南外環路,東至白沙河。針對該范圍內的地表水系進行綜合規劃整治,力求形成環網交匯的城區水系。
3.2工程達到的標準
a.設計50年一遇洪水標準。
b.采用2級河道堤防。
c.水工建筑物Ⅲ等。
d.景觀用水可利用來水量滿足75%保證率。
e.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力求形成5.526km2水面景觀,攔蓄893.2萬m3水體。
4景觀布局設想
4.1河道景觀設計軸線構成
根據平度市水系布置的實際情況,設想總體水環境構架為“八軸、二環、十個控制點”。其中,主軸以南北主軸(現河)為中心,內環圈定了城市中心區域,南、中、北又各設置一個關鍵控制點。東西、南北主、次、輔水軸相交,形成點、線(軸)、環(面)相結合的均衡的環網交錯狀水系,構成生態穩定、景觀豐富、健康舒適的水環境。其中,“點”較易形成大面積水面,可以進一步拓展為綜合公園、濱水街頭綠地或小游園;“線”是城市中的生態長廊,構成均衡城市綠地系統框架,形成豐富的濱水景觀——親水平臺、臨水長廊、濱水疏林草地、人工大草坪、游步道及相應服務設施等;“環”分為內環和外環,內環形成豐富的城市濱水景觀,外環則能夠形成濕地系統、風景林帶。
4.1.1生態軸線設想
a.南北主軸為現河市區段,以貫穿城區南北的現河為南北第一主軸。
b.南北次軸。?白沙河次軸,以白沙河穿濰萊高速為起點,到澤河的連接點為終點;?巧女張水庫—澤河次軸,以巧女張水庫為起點,秦皇河穿濰萊高速、三城路、昌平路、西外環,與西外環人工河相連接,向南匯入澤河。
c.南北輔軸。?衛星水庫—小泥河輔軸(現河以東),以衛星水庫為起點,梅花河經濰萊高速、北外環、圍山河接廣州河,經桂林路、重慶路、平古路接小泥河,向南匯入澤河;?山前—煙臺溝輔軸(現河以西),向南至澤河。
d.東西次軸。?城區南側的澤河,東與西外環人工河相連,西與白沙河相接;?濰萊高速公路。
e.東西輔軸為沙梅河—圍山河—秦皇公園。
生態軸的形成,構成均衡網狀的綠地系統框架,為未來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發揮著良好的生態效益。
4.1.2景觀環設想
水軸相交,形成內外兩個水環:內環,以市政府為中心,由東西、南北主水軸,東西方向北附水軸,南北方向西附水軸相圍合,形成生態景觀環,對改善建筑密集的市中心生態環境、藝術面貌、整體形象起著重要作用;外環,由濰萊高速、白沙河、澤河、西外環人工河、秦皇河相圍合,形成城市生態環,起著重要的生態和防護作用。
4.1.3景觀節點設想
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主、次、輔水軸相交形成均衡的景觀節點。位于南北主軸中心位置的奧林匹克公園,將成為平度市文化娛樂休閑中心。這里將建成平度市面積最大、功能齊全、內容豐富、大型的文化娛樂休閑公園;紅旗路(規劃延長)與南北軸、東西次軸交點景觀節點的建成,將與廣州公園、現河公園連成一線,必將對紅旗路以及平度市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4.2天然河道設計
4.2.1河道比降設計
在城區水系范圍內,南北最大高差為55.8m,東西最大高差為16.8m。城區北部大部分范圍屬于山區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分布上以廈門路為界,廈門路以北高差變化顯著,平均相差30m左右,廈門路以南至澤河,地勢趨于平緩,只有十幾米左右的高差。
根據高差變化情況,對廈門路以北南北走向的河流,充分利用其自然高差,在確保汛期正常行洪的前提下,束窄河道斷面,人為設置層層跌水,令其順勢流淌,一年四季,潺潺之音不斷。對廈門路以南的河段,建設相應的構筑物,攔蓄水源,構建大型水面景觀。從而形成“北觀小橋流水,南看碧波蕩漾”的城市水面景觀氛圍。
4.2.2河道斷面設計
河道采用復式斷面,主河槽過流,兩岸草皮護坡直至堤頂,依據不同河道規模,主河槽寬55~140m不等。
4.3人工河道布置
為形成整體流動循環的水體,設想開挖人工動脈河4條,主要以調水、加速水循環流動、改善城區水質為主要目的,規劃采用單式河道斷面、矩形河槽過流,借地勢高差變化,形成潺潺流水,點綴城市景色。人工動脈河道布置見表1。

表1 人工動脈河道布置
4.4濱水公園布局
在河道中段河灘較寬處,現有樹木較為繁茂,擬在此處構建濱水公園。在公園位置選擇上,以改造河道天然形成的滯洪區為主,避免占用耕地。在公園內通過一定的工程攔蓄設施,蓄水造景,形成大水面的人工湖(蓄水深2.5m左右),以水為主線,帶動園林綠化、休閑運動等其他景觀設施的改善。
設想在適宜的條件下,以雙廟水庫為中心建設雙廟生態園,以水環境為依托,實現休閑郊游、生態農業觀光、水產養殖示范等多位一體的生態環境基地。水面公園規劃布局見表2。

表2 水面公園規劃布局
4.5綠地景觀點綴
根據不同的地貌條件,本著景觀設計要求和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理念,景觀建設既要滿足保護水質要求,又要滿足人們親水愿望;需要隔離的要考慮人為視覺感官因素,以灌木或藤類植物為綠籬,增強觀賞功能;局部段可配置高大喬木形成具有層次的、可觀賞的屏障林帶。設置工程簡介牌,對游人進行節水和保護水質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教育。
4.6建筑物的合理配置
為了達到蓄水和景觀的要求,在各條河道上設置橡膠壩、景觀橋、自動翻板閘、跌水等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在過水建筑物上附加水體修復設施,保證環境景觀用水的清潔。
5生態水環境建設
作為景觀水體,整個水系首先要求在感官上給人舒適的感覺,要求水體清澈。景觀水體是人們休閑娛樂的理想處所,一旦景觀水體發生富營養化,就會出現水體渾濁不清,甚至臭味彌漫的現象,喪失觀賞功能。根據各景觀位置的實際情況,通過工程修復或生物修復,使綠化環境的功效和景觀改善的功能完美結合起來,創造人與自然融合的優美環境。
6結語
本文以平度市城區范圍內地表水資源現狀為立足點,以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人水相依、景觀與生態并重的和諧水系為發展思路,對平度市城區水環境體系的構建進行合理的探討和大膽的設想。愿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集眾思,博廣益,盡早把平度市建設成為“現代山水田園秀美宜居城市”,為子孫后代營造一個親山近水、動靜相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Imagination on downtown wate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deas in Pingdu
ZHANG Weitao
(QingdaoPingduWaterSurveyandDesignInstitute,Qingdao266700,China)
Abstract:Water not only embodies history, wealth, resources and spirit of a city, but also symbolizes civilization quality and culture deposits. Actual situations of downtown water environment in Pingdu is used for discussion. Firstly, current situation of downtown wate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goals and idea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Pingdu are analyzed. Secondly, water environment scope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re described. Water environment scope of the city is defined. Concrete standards of project compliance are discussed. Finally, actual working experience is combined in the paper for proposing corresponding assumption on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landscape layout in the city.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 Pingdu; status quo; development ideas
中圖分類號:TV21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 4774(2016)01-0027-04
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