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燁
心理班會增添班級管理藝術
顧燁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成才必備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班級管理工作的要點之一。心理班會課的實踐和運用,能夠有效促進班級成員的心理健康、提高班級凝聚力,讓學生在集體互動的智慧中有所思、有所得,從而幫助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能。
心理班會課;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
心理班會課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具體結合的有效途徑,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去。筆者作為班主任,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通過在班級內部開展心理班會課,探索心理班會課在增強班級成員的心理素質和提高班級凝聚力方面的促進作用。
心理班會課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其聚焦的大多數問題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和共性。班主任在設計心理班會課時,通常會根據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選取主題。心理班會課面向班級全體成員,受眾者多,相比一對一或小團體形式的心理輔導,更能夠將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投射在更廣泛的區域,在更大的范圍中產生影響;班級成員置身于班集體中,參與班級心理班會,能夠更自然、更有效地接受教育。
心理班會課的開展,能夠有效地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使一些極有可能在學生群體集中爆發的心理問題,在萌芽階段就得到有效的疏通和應對處理。例如,高一下學期筆者在班級里開展了主題為 《如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心理班會課,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科優勢、擇業方向和未來規劃等方面因素,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自身狀況,在高一學期末文理分科抉擇的焦慮產生之前,做出更合理的判斷。結合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所得的信息,針對目前青少年較為自我的個性和青春期叛逆等問題,設計了主題為《愛》的心理班會課,啟迪學生探索“愛”的內涵意義,引導他們懂得如何真正地愛自己、愛生活、愛家人和朋友,并將愛的正能量傳遞給他人。在這節心理班會課的前期準備階段,筆者號召學生收集智者、名人關于愛的理解和警言,并組織部分學生排演了一組迷你情景劇。學生們通過觀察、分享和討論,反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如何愛自己、愛生活,并恰如其分地對家人和朋友表達愛。
心理班會課讓學生自然地接受心理教育,在集體互動的智慧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青少年處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面臨著諸多學習、生活的困擾和壓力,需要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耐心引領。心理班會課所呈現的師生溝通互動,有別于談話式溝通、調查式溝通和書面式溝通等形式,可以讓置身于班集體的學生們更為自然有效地接納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班主任可以憑借心理班會課上與學生的各種互動,包括小組合作、心理游戲、辯論會、團體心理活動、講授等,以更為“交心”的模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將豐富多彩的團隊心理輔導活動運用到班會課上,需要班級全體成員的參與。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之下,班級成員們在心理班會課中參與度較高,進一步促進班集體凝聚力的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分享和傾聽,相互陪伴、理解和信任,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自我認識和接納他人的意識提高。
在高二下學期,筆者設計了以“精力管理”為主題的心理班會課。首先,筆者通過講授法,讓學生初次接觸精力管理的理念及范疇。我們所熟悉的時間管理理念一直強調的是恪守的規劃、分分秒秒的時間限定,而一天的時間恒定僅為24小時,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精力和投入更是主導因素,理應成為關注的焦點。再好的時間規劃,如果沒有充沛的精力、合理的投入和消耗,也將止步于一張行程安排表。其次,在引導學生意識到精力管理的重要性及相關原則后,用取材于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重現,鼓勵學生進行探討和分析。繼而,通過分組合作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幫助學生整理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在這節心理班會課中,學生并沒有被動地聆聽教師的“教導”,而是自發主動地摸索“精力管理”這個新理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調整,從而提高了高二轉戰高三時期的學習動力和效率。班級成員在小組合作中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緊密關系。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學生投入和接受教育的前提,心理班會課中,班主任可以締造更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使班級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心理班會課的活動中,讓他們有所收獲,并將所得延伸至課堂之外。
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學生出現的群體性問題是心理班會課的主題來源,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自然融入日常班級管理的。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關鍵,直接關系到班級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與其他形式的強化教育和糾正式教育不同,心理班會課以一種更為柔和、細致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學生在心理班會課的模式中,能夠更有效地接受教育;班主任能夠憑借心理班會課的開展,于細微處求精深,加強對班級的日常管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筆者所在班級為高二理科班,學生在原高一年級時分屬于不同的班級,班級管理細節各有不同。因此,筆者在高二學期初,開設了《緣來而相聚》心理班會課,鼓勵學生積極展現自我,與班級新成員增進交流。大家群策群力,博采眾長,一起制定了新的班級公約和守則,細化了班級日常管理條例,并實行班主任和班干部引領、組織下的班級自我管理模式。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的班集體和班級管理模式,而是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也形成了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合作的氛圍。這樣一次心理班會課的開展,為未來兩年的學習生活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是班主任觀察了解學生的良好開端。
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待放的花苞,班級管理中適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滋養心靈,灌溉靈魂,健康成長;也讓班級常規管理優化,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常規管理工作中去。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又兼有一致性。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成長各階段的適應與發展,為德育夯實基礎,也為當代德育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而德育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前提,兩者的同構共建、互相滲透是對班級學生個體道德發展和心理健康養成的助力,也是現代教育工作者就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方面應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心理班會課對于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尋找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的契機有著深層次的影響,能夠有效地帶動整個心理健康輔導和德育,對班級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心理班會課,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德育和常規管理的重要途徑。
G441
A
1005-6009(2016)51-0015-02
顧燁,江蘇省蘇州中學(江蘇蘇州,215007)教師,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班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