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明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中心,264400)
?
例析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以《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一課為例
姜建明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中心,264400)
2015年9月26日,山東省威海市初中體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教學研討活動,在文登區實驗中學舉行。活動中,兩位執教教師大膽“嘗鮮”,在課堂上都用上了Ipad。新的教學手段,新的組織形式,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技能的理解和操練能力。但作為新的教學形態,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筆者結合《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一課,討論課前、課中、課后的信息技術運用。
課例片段1:
課始,榮老師提出本節課所學內容,然后利用Ipad播放了杜蘭特、科比、詹姆斯、姚明4位籃球明星的簡短視頻,將其作為每個小組的形象代言人。學生根據視頻后面的提示,確定小隊長、記錄員和裁判員,總用時3分鐘。
課例片段2:
基本部分,學生繞標志桶進行運球練習,體驗運球時手觸球的部位。小組討論后教師運用Ipad,集體觀看視頻并總結手觸球的側后方以及兩手之間的配合動作,用順口溜“一手按拍側后方,隨球下擺另手提”幫助學生理解;然后學生進行練習。
思考與建議:
片段1、2均是對籃球基本知識的初步認知,學生的已有知識,足以支撐對該知識的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重難點的解讀,尋找出自己存在的困惑和不解。因此,建議將片段2的微視頻作為課前學習資源,將片段1作為自主學習的任務之一,放在課前解決。課前,教師可以利用“自主學習任務單”,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如片段2中手觸球的部位,教師在任務單中點出觀看要點,并提出操練要求,學生經過了初步嘗試之后,將自己的疑惑記在任務單中,以便帶著思考走進課堂。
課例片段3:
基本部分,搶斷球對抗賽:各組在小隊長的帶領下探究,比賽中有防守隊員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好球?然后組織小組對抗賽。比賽結束后,由獲勝組交流取勝技巧,教師相機強調“跨步、轉體、側肩”三個要點。接著,各小組運用平板電腦,觀看視頻《行進間變向運球技術動作》,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動作要領。
課例片段4:
學生在標志桶前進行動作練習后,以小組為單位再觀看完整的慢動作示范,教師相機進行點撥,學生再進行完整動作練習。
思考與建議:
片段3、4中的視頻學習,運用在課中,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自學,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動作形成的理解,強化學生形成正確的完整動作技術,在練習的過程中針對心中的困惑進行有效的解決。這樣課中教師學會“放手”,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和情境,充分發揮組內“兵教兵”、組間“高手支招”的作用,教師集中力量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內容,讓課堂在生生互助、師生互助中走向高效。片段2、3、4中的視頻運用在課后,且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不足反復觀看視頻,對某一問題點可以通過停放、慢動作等手段進行專門性的練習。學生學習了教學內容后,課后再對微視頻進行觀看,可以起到鞏固技術動作的作用,在小比賽中就可以將所學技術加以應用,提升技術的實踐能力。
課例片段5: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記錄員用Ipad記錄本組學生的動作完成情況,然后大家共同觀看視頻,并討論每個人動作完成的優缺點。
思考與建議:
充分利用Ipad錄制學生的練習過程,然后進行視頻回放、小組點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師的這一創意充分挖掘了平板電腦的功能,新穎、實用。但考慮到課堂的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不能對每個學生的視頻進行回看和點評,因此,建議把這項活動放在課后完成。學生可以從容地錄制自己的練習視頻,把視頻傳到班級群組中,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點評。學生再進行鞏固練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制作一段比賽的小視頻,讓學生在激蕩人心的實戰比賽中,進一步了解變相運球技術的運用,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