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蘭 金 璇 單小娜
?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楊 蘭 金 璇 單小娜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大連市友誼醫院收治的82例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病死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AMI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保證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高,使護患關系得以改善。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應用價值
大連市友誼醫院,遼寧大連 11600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齡46~73歲,平均(61.8±1.5)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均表現為突發胸前區疼痛,行心電圖檢查確診為AMI,其中前壁梗死13例,前間壁梗死19例,下壁梗死15例,廣泛前壁梗死27例,后壁梗死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褥瘡預防、監測生命體征及血糖尿糖、保持電解質平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好發于老年患者,其對疾病抵抗力差,對急性心梗預后存在很大的擔心和憂慮,害怕今后生活不能自理、致殘、拖累家人,故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緩解心理負擔,鼓勵患者加強日常活動能力及步行功訓練,使患者及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
1.2.2 早期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需絕對臥床至少1 d,以后每天逐漸增加坐起次數及時間。需注意活動量的增加與患者耐受能力的符合,一旦患者出現心率加快、胸悶、心絞痛癥狀需立即休息、觀察,加強監護,早期活動對降低肺內感染發生率和抑制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1.2.3 溶栓護理 進行溶栓治療著重強調時間問題,一旦心肌缺氧時間過長,即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故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流動力學監測指標,觀察胸痛變化,并做好記錄[4]。溶栓后定期心電圖檢查,觀察ST段變化。
1.2.4 環境護理 于患者入院時向患者介紹院內環境設施,幫助患者熟悉陌生環境,減輕心理負擔;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就醫環境,定期消毒,保持室溫控制在22~25 ℃,相對濕度為40%~60%[5]。
1.2.5 針對性措施 部分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異癥狀,需采取針對性措施,如對于心前區疼痛顯著的患者,需給予鎮痛護理,安撫患者情緒,監測血壓、心率,防止心肌耗氧量升高及促發心律失常,適當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6]。對于沒有低血壓的患者則應按照醫囑進行注射泵持續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必要時,可以注射嗎啡鎮痛;對于部分便秘的患者,可在早餐安排排便訓練,建立條件反射,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宜飲食低脂、清淡及易于消化的食物,足量飲水,增加纖維素的攝入[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病死率。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患者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病死率比較
AMI是由于冠狀動脈堵塞等多種原因引起心肌長時間缺血、缺氧,而導致心肌壞死,病情嚴重,發病迅速,預后較差,也是臨床上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之一[8]。在治療上,需爭取每分每秒的時間,對患者預后來說,影響重大。近年來,研究表明,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9]。
循證護理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護理工作的開展,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方向。本次護理探究前,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專門的循證護理培訓,向護士傳達循證護理的思想觀念,增加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通過提出問題、翻閱資料、制訂方案、應用實踐幾個方面,總結提升,使我院護理質量大大提高[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循證護理尤為重要,心肌梗死本身病情嚴重復雜,任何細節和表現的及時發現,都可能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循證護理在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制訂護理方案,并且,對于個別患者的癥狀也有專門的應對措施,不僅使護理工作有了較強的科學依據,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對AMI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保證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高,使護患關系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1] 邢英.依托循證護理探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護理效果觀察[C].第二十九屆航天醫學年會暨第十二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北京:128-130.
[2] 劉暢.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4):117-118.
[3] 晉軍,王航,錢得慧,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見并發癥的防治進展[J].心血管學進展,2011,32(1):67-68.
[4] 朱建英,李志紅,李秀閣.6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3):86-87.
[5] 杜劍蘭.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3,3(9):4-6.
[6] 于波.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5):143-143.
[7] 陳曉莎.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0(12):55-56.
[8] 劉秋紅.循證護理對心血管病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4):101-102.
[9] 楊淑蓉.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9(21):41-42.
[10] 饒國濤,李屏,朱俊.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1):100-101.
作者簡介:楊蘭(1979.11-),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科護理近年來,惡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且趨于年輕化,治療不及時后果嚴重,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嚴重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對缺氧十分敏感,當堵塞嚴重,持續缺血大于60 min時,即會引發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可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2])。臨床治療基礎上,護理措施的實施對患者預后意義重大。本研究就循證護理在AMI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