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要】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強調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力度還不足,中國大學生普遍缺少批判性和獨立性的思維能力,這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也背離了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本文就學生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方式作為突破口,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缺乏思辨能力培養的原因進行分析,從大學英語教學方式、目標、課程設計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 思辨能力 培養方式 教學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mphasizes training students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efforts to train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s still insufficient,Chinese Students' general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hich i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ntrary, also a departure from the target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In this paper, the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a breakthroug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raining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analyze the causes,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from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07-02
一、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思辨能力理念進入我國,人們把注意力普遍放在學生的基礎教育上,關注未成年人思辨能力的培養,并不注重大學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更是缺乏與之相關的研究。思辨能力在語言教學領域的作用不可忽視,其直接決定著學生語言知識接收情況的好壞。從語源上來講,思辨能力是一種對自身的判斷,這種判斷并不只是對他人觀點的批判,更是一種提升自我推理、演繹、分析等能力的判斷。思辨能力可以使個體產生對事物的科學性認知,并對其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反思,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目的性的、能夠自我矯正的判斷力。思辨能力大體上由兩部分構成,思辨技能和思辨態度。[1]思辨能力可以被認定為是一種通過自身知識水平和生活標準來對人的行為、見解進行評判的能力。實際上,思辨能力的焦點集中于“評判”一詞。根據我們對思辨能力的理解,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關鍵點是培養他們積極思辨的態度,而后再教導其思辨方法和技能。
二、反思大學英語思辨能力被忽視的原因
1.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高校師生都缺乏對教學目標的準確認識,大學英語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在實踐中,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其最大的原因是,我國相關行政部門一味將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不夠重視思辨能力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許多高校教師局限于學校考核,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業績,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言基本技能的強勢灌輸,著重訓練學生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能力,忽視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課堂缺乏討論、辯論的環節,導致學生思維難以活躍起來,無法主動進行深入分析和判斷。[2]另外,中國學生不可避免的在古板的教育模式下學習,形成了其根深蒂固的考試過關的學習習慣,在英語學習中采用的方法是孤立地訓練、記憶知識點,而不是將英語中的語言點有效地串聯起來。50%左右的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解決就業難的問題。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他們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
2.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存在很多弊端。在我國大部分高校中,大學英語的教學課程幾乎是針對大一大二兩個年級設計的,大學英語的課程內容基本圍繞四六級考試展開。另外,與之相關的選修課也較少,造成大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看問題視角狹小等問題,增加了培養其思辨能力的難度。大學英語教科書內容不夠全面,其人文情懷、話題時效性、生動形象性等因素缺乏有效地結合,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難以產生興趣,導致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無法落實。
3.大學英語的成績評定過于機械。一般來說,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都是由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和考試卷面成績所組成,前者一般表現為課堂考勤、課后作業、課堂表現等。我們不難看出,上述考核標準沒有涉及到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僅對學科知識進行了考查,這種單一的、機械式的測試對老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都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學生缺乏思辨能力。
4.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在英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的設計中都未得到體現。英語課教學成敗的關鍵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大多數老師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較為重視的是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積累,忽視學生想象空間的開拓。而學生就算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很難進行質疑活動,因為在思維定勢的影響下,學生的質疑、批判思維能力受到了壓制。也有部分老師自身缺乏思辨能力,無法開展與之相關的課堂活動,僅限于對英語語法的講解和對學生的糾錯活動中。
5.人本性的限制。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的應用深入到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其信息化、開放性、便捷性深受人們的歡迎,也逐漸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生活模式等,大學生是網絡用戶中較廣泛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能夠很快的接受新事物,但其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不正價值觀的影響。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網絡上海量信息的提供,對于一些自制力差、學習缺乏自主性的學生來講,無疑是他們的捷徑,他們依賴于網絡上的答案,不主動思考,久而久之,滋生了思考惰性,嚴重影響其思辨能力的培養。
三、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1.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即是真理,更是一種權威,若學生對老師的觀點提出質疑,會被視為不尊重老師、蔑視權威。在長期壓抑的學習環境下,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不良學習習慣。其自信心、好奇心、質疑心等能力都降低甚至徹底消失。針對這種現象,老師可在授課過程開展小的游戲活動,比如,英語詞語接龍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學、記單詞,這樣可大幅提升學生的興奮度,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其學習效率。
2.對課程內容加以改進,鼓勵學生獨立自主進行思考。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與教學的各個環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改進英語課程內容,擴充學生多方面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更多的拓展教育,使其有更大的知識積累量,在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其思考能力。比如,教師可根據書本知識向學生講述與之相關的奇聞異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種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思辨能力與學科知識相分離的現象,能夠充分激發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的推理能力、評價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思辨能力中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學生想要有思辨能力,就必須自主學習,獨立進行思考。
3.在實踐中構建有效地教學模式。目前,中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學英語教學也必須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高校在其教育上應高度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優方案。如“引導發現教學模式”,其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邏輯思考能力,教師上課時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或查閱資料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模式可強烈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心。[3]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學生心理發展特征以及自身豐富經驗,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英語學習成績與思辨能力培養的雙贏。
四、結語
培養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中國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大學生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不是件易事,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長期的、有耐心的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思考,逐漸培養起學生的思辨能力。除了英語課,思辨能力培養逐漸在其他學科中得到重視,這是教育改革全面展開的必經之路,高校應格外重視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喻昕.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山東社會科學,2015,S2:347-348.
[2]張浩.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5:147-148.
[3]王芳.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9: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