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超
【摘要】拓展性課程主要是指基于學生的差異性而設置的不同的學習資源,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的能力,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初中數學 拓展性課程 開發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63-02
數學作為一種實用性較強的學科,開發拓展性課程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但是拓展性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加強對拓展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研究,保證數學拓展性課程的順利進行。
一、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特點分析
(一)側重雙基
雙基是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數學拓展性課程中,教師多注重教學的雙基發展,側重雙基訓練,但是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培養關注較少。
(二)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具有應試導向性
當前,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拓展性課堂仍以知識傳遞為主,應試導向性較強,課程發展的空間較狹窄,教學效果不明顯,沒有實現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宗旨,也沒有達到相應的拓展要求和目的。
(三)校外資源開發需進一步加強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堂的資源應為所有可利用的、與數學有關的資源,在開發中加以整合和合理利用,突出數學拓展性課堂的特殊功能。但是在實際的拓展性資源開發中,校外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率從比較低,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開發機構的匱乏
為了促進拓展性課程的順利進行,學校應積極的與校外機構合作開發拓展性課程的資源。但是目前校外開發機構比較匱乏,僅依靠學校教師及工作者,無法滿足學校拓展性課程的要求。
(五)缺乏相關學科拓展與整合意識
各學科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要充分的利用一切與數學有關的資源,實現數學與相關學科的整合。但是,多數教師習慣將自己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孤立起來,各自發展,互不聯系。
二、如何開發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
(一)注重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數學教師有責任將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需求和數學現象,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從中獲得數學能力的提升。以手機卡的選擇為例,移動神州行和全球通兩種卡的收費方式不同,且每種卡又分為多種套餐,如果主打長途和上網的話,選擇哪種套餐比較合適?
(二)注重數學實踐,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數學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用數學解決身邊的相關問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此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注重數學文化,了解數學發展史
法國數學家亨利·龐加萊曾說:“如果我們想要預知數學的未來,最適合的途徑是研究這門科學的歷史和現狀。”因此,除了數學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和數學文化,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外閱讀和延伸,幫助學生進行自學,促進學生的進步。
(四)注重數學思維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數學思想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數學知識是一條明線,而數學思想是一種暗線,前者會得到教師的重視,而后者容易被忽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加深學生思維拓展的深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因此,要在拓展性課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素養。
(五)注重數學與其它學科整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開發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學生由于認知和興趣的不同,其學習的興趣點和側重點也不同,會出現偏科現象。基于此,數學教師在開發拓展性課程資源時,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實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以八年級數學上冊《定義與命題》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引用語文中的詩句,讓學生判斷是否為命題: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
三、對于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建議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點進行:(1)從知識的內涵外延上拓展;(2)從知識的綜合上拓展;(3)從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拓展;(4)從數學思想方法上拓展;(5)從實踐探究能力上拓展;(6)從教與學的方式、理念上拓展。從多個方面進行拓展研究,充分利用一切與數學有關的資源,豐富拓展資源的類型,擴大拓展課程資源的范圍,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四、總結
拓展性課程的實施,從一個側面向學生展示了初中數學的魅力,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豐富了學生數學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促使教師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性課程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對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資源的研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新燕.拓展型課程設計中提高課堂參與度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新旺.初中自主拓展型課程的學生評價方式之構建[J]. 上海教育,2015,2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