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燕
【摘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促進科學教學的發展。且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培養好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但是從實際上來講,我國目前的初中科學教學中還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這樣也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教學 培養 問題意識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80-02
對于這一階段的中學生來說,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與常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其中也就包括了理論與實際上的問題。所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出質疑的心理,而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問題意識。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目前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
學生在進入到學習階段后,對于未接觸過的世界往往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對于家長來說,對于孩子的問題意識卻并不是很關心,且在孩子連續的追問下,家長往往采取了似是而非的方法,甚至是用嚴厲的語言來批評孩子,這樣也就打擊了學生的好奇心。此外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中的主體,這樣學生就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開始害怕教師向自己提問,甚至是學生開始產生出自我懷疑的心理,怕提出的問題與課堂無關,這樣也就不能實現高效的學習。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若是出現疑問,教師就要及時啟發學生;當學生有所收獲以后,教師也要適當的進行指導,這樣才能利用好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學的效果。且對于問題意識來說,在問題成為學生思維發展與感知的對象以后,在學生心理上所產生出的一種懸而未決但是又必須要解決的求知狀態。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取的是多教少問的方式,這樣學生就很少有自行思考的時間,這樣也就不能很好的學習科學知識了。即便是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也只是一些淺顯的知識,很少可以真正進入到思考中。所以在新課改不斷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1]。
二、提高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措施
(一)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常常會認為教師的知識面是十分廣博的,所以學生要完全依靠教師。有時教師出現錯誤,學生也不敢發表意見。這樣也就造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感十足,甚至一些學生看見教師就像老鼠遇見了貓一樣,一見到就想躲。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必須要從自身實際上出發,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的壓力,積極創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此外在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評價,對于一些有創意的問題教師還要進行鼓勵,對于一些超出教學范圍的內容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在肯定學生敢于發言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鼓勵,給予學生最大的尊重[2]。
(二)為學生創建出相應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提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或是經歷來著手,先讓學生在心理有一個大致上的認識,以此來為情景奠定基礎。這樣學生在心理也就會更好的認識這些事物,從而產生出了問題意識,并積極參與到了學習中。
其次是教師在創建問題情境時,還要不斷閱讀一些史料,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見識。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的文章與故事等來為學生創建出問題情境,這樣也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進入到思考中,同時還會產生出強烈的探究意識。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也就可以更好的認識實驗的方法,產生出探究的興趣。
最后,教師要利用好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在結合其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來為學生創建出問題情境。如學生在學習“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等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植物的一生是從什么開始的?等,通過為學生創建出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目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目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要為學生創建出相應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學習好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許文興.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A版,2010,(04):114-115.
[2]嚴云達.淺談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時代教育,2014,(06):142-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