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菊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建構一種理想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思想政治 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65-02
通過網絡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共享資源,利用多媒體制作出思想政治課件,使得我們的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活躍,信息技術在政治學科中的應用為更好地體現師生互動,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和創造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一、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整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把握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更新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整合,觀念轉變是關鍵。要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
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信息量大、時政性強,與社會生活實際結合密切,而教材上的知識(概念、觀點和原理)比較抽象、深奧;材料容易陳舊、過時,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造成理解的誤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特點,不拘泥于教材,及時更新知識。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尋找鮮活的、生動的材料,結合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制作教學資源,形成教學資源庫,豐富本學科的教學材料,對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會有較大的促進。聯系學生實際認識水平,著重于引導和分析,堅持課堂互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2.把握好教學目標,做好指導者的角色,注意對學生進行及時監控。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老師為了“追時髦”,為了迎合教改的潮流,誤把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目的和目標,絞盡腦汁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這種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了,我們應該明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信息技術與政治課程的整合只是為了讓政治課上得更活,取得更好的教學和德育效果。本節課要求學生解決什么問題,教師應心中有數,不能讓學生隨意發揮,過分自主,畢竟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領悟能力并不是很強,如果教師不讓學生明確本課要求,那么學生就很容易跑題了,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闡述本節課教學要求。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對進行及時監控。因為中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但往往又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外界干擾。網絡里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學生很容易被弄得眼花繚亂,到處亂看,所以教師應加強監控,以免學生脫離主題,影響目標的達成。
二、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整合的效果
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根本目標在于通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優良的行為習慣、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信息技術在政治學科中的應用為更好地體現師生互動,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和創造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作用的發揮,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一切都聽從教師擺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極大地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加上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因此往往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信息技術把聲、圖結合,將學生的眼、耳、手、腦等感覺器官均充分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濃厚興趣。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提高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這種主動參與性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認知主體作用,這樣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政治課堂的刻板和被動,而更多的激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2.實現更強的交互功能,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引起了師生教學行為的變化,把傳統的師生教學系統發展為師生交互、人機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的三位立體的新型教學系統。它既充分體現了師生共同參與,又為學生之間互幫互學、互相協作創設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這里始終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其中的每一個環節要真正落到實處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于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發揮在情境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設計等方面,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管如何先進,它仍然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教師由場上的“主演”變成了場外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灌輸減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和事先的準備工作、組織工作都大大增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必然會體現得越充分。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能力為主線的教育理念。
3.使教學資源不斷豐富,突出實效性。
思想政治學科本身具有時代性強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又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線,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事例往往會使人產生強大的感染力、說服力。網上的資源豐富多彩,信息更新快,在網絡教學中,所有資料性的東西,都是教師精心選擇后在不同的網絡中下載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采取鏈接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網站,從而使學生可以看到更多、更新、更貼近生活的報道和文章。學生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網絡鏈接的引導下,就能在網上獲得最新最快的有關思想政治學科方面的知識,這樣就使思想政治課的知識更新永遠不會與時代脫節,更富時代性、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孝先. 對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教學整合的認識[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8(22)
[2]李擁軍.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24)
[3]徐斌. 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教學[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7(02)
[4]郭志勇.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初探[J]. 職業教育研究.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