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標
[摘 要]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一直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快樂體育,是新課程標準實行后的一種新式體育教學手段,其實施成效顯著,現已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和采納。體育課是學生展示鮮活個性,迅速獲取成就感的大好舞臺。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全面成長。為此,體育課必須讓學生在掌握動作和技能的同時也得到快樂。就小學體育課快樂教學的開展,本文作了淺論。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教學;開展策略
一、關于“學習的快樂”以及“體育課的快樂”
學習的快樂有層次之分。學生對體育課相對寬松的組織和對體育活動本身的原發性快樂是較低層次的;而對體育課形成自覺習慣,主動通過鍛煉身體來尋求快樂是較高層次的;只有為促進身心健康,通過意志努力,全面增強體質去從事各種鍛煉,甚至形成了以苦為樂的信念,才是體育的最高層次的快樂。
體育課的快樂,往往因人而異。例如有的孩子喜歡輕松歡快的肌體游戲,體會著與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斗智斗勇的喜悅;有的學生喜歡競爭激烈的球類比賽,感受著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之后的歡暢;有的喜歡在個人項目中一顯身手,有的則情愿做熱心的觀眾搖旗吶喊,或者甘心鞍前馬后地服務。快樂體育,就是指借助于體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然后在這成功背后,自己去找尋成功的原因和影響成功的因素,從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其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等,鼓勵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體育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的魅力,啟發、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過程中,掌握運動技巧,體會運動的快樂,這樣才能更全面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肌體,增強運動技能的儲備,挖掘學生的身心潛能,為終身體育夯實基礎。
二、小學體育課快樂教育的開展
1.因材施教、因師制宜,因校制案。要想開展好陽光體育體育活動必須因材施教、因師制宜,因校制案。所謂因材施教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特征、興趣愛好而選取相應的活動內容;因師制宜則是根據學校體育教師的特長和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而因校制案則是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以及學校的經濟能力制定確實可行的陽光體育活動的方案,這樣活動的內容就能將健身性、娛樂性、游戲性、趣味性、創造性、競爭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首先,要全面提高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對陽光體育活動的思想認識。學校領導要重視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對體育課、兩操、課外活動時間要給予充分的保障,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各種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體育文化知識的宣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重要性。
其次,加強分管體育的領導和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作為分管體育的領導必須對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指導和引領作用,對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有最新的信息,讓本校的體育活動走在兄弟學校的前列。體育教師更應該加強自身的業務能力的學習,對學校正在舉行的體育活動和即將舉行的體育活動有充分的認識,對這些活動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和教學手段,同時對社會和學生做出調查,找出適合自己學校的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面。
再次,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一味的跑、跳、投等項目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不想參與活動,而要想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陽光體育活動中來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熱情和激情。項目的選擇上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學生喜歡的是球類、游戲類、對抗性類的項目以及一些學生自編的體育活動和傳統的體育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活動,讓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得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要注意創設寬松的環境,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老師在教學中也要循序漸進,由簡到難,制定相應的訓練活動計劃,不能想到哪就學到哪。
2.充分利用游戲比賽等活動。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在體育游戲中,游戲規則規定了游戲的方式和方法。小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在游戲過程中總喜愛創造性地發揮,充分利用游戲規則的一些漏洞,將手腦并用,綜合運用各種技能和經驗達到勝利的目的。在游戲中不僅頭腦得到鍛煉,手腳的協調性也能夠得到相應的訓練。如在花式跳繩中,需要充分協調好繩的搖擺速度和自身的起跳時間,還要在搖繩的過程中把握手的擺動方向,這樣才能夠完整地完成一套漂亮的花式跳繩動作。有效的利用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都是有好勝的欲望,在比賽中都想得到好的名次,一項賽事的開展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和練習的熱情。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拳腳相向,也有失利的組同學之間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傾向性的使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3.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富有動力。小學生年齡小,以無意注意為主,尚未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外部的刺激。多媒體極具圖文聲像效果,這與靜止的教材、黑板與枯燥的講解相比,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切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征與認知規律。動聽的音樂、精彩的畫面、直觀的圖像,更能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起小學生內心強大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意識更強烈,更加富有動力,使學生全程參與到活動訓練中來。如在學生進行相關的動作訓練時,我們可以采用播放一些極富節奏感的音樂,以音樂來愉悅學生的耳朵,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與畏懼心理,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激起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態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原本枯燥的訓練中來,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升課堂趣味性,增強課堂互動性。對于小學生而言,體育課程無異于自由活動課程,因此學習效率較低,需要掌握的要點也難以當堂消化。因此教師需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年齡層制定趣味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目的在于優化學生身體體質,幫助其掌握堅韌不拔的品質。在高效體育教學下,教師應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興趣驅使下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參與到體育課堂中。在此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環境優勢,例如在下雪天氣時安排學生打雪仗,在玩中讓學生鍛煉身體,避免出現由于天冷不愿出教室活動現象出現。
另外,體育課堂不能夠只是學生自己活動,教師也應設法融入到學生群體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設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意愿的基礎之上,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把握好互動,利用與學生的共鳴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效果。
總之,對于小學體育而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重點在于教學內容以及方式上。小學體育教學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科目,其教學目的在于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快樂教學,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目的,保障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友麗.淺談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快樂體育”[J].科學中國人. 2014.22期.
[2]陳榮華.淺談小學“快樂體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期.
[3]徐修奎.“快樂體育”應是體育教學中的主旋律[J].文理導航(上旬).2012.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