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宮凡舒
摘要:當今高校繪畫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與過去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之處,比起學歷及畢業院校,如今的企業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實踐操作經驗及能力,以及其知識更新的具體程度,這讓許多繪畫專業的學生在求職時遭遇了諸多尷尬,由此進而引發一系列相關問題[1]。想要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有更為樂觀的就業前景,就需要繪畫專業在高校教育中實現從學習型向應用型轉型。本文結合本人近兩年教學經驗,從高校的繪畫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如何推動繪畫專業在高校教育中轉型。
關鍵詞:繪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停進步與發展,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高校的繪畫專業畢業大學生在社會中越來越難找工作。目前用人單位在人事方面有著越來越重視實踐能力及工作經驗的趨勢,且這趨勢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2]。在校招面試中,企業總是會問繪畫專業大學生的實踐經驗,是對該趨勢的應該重要應證。因此,如何推動繪畫專業高校教育從學習型轉型為應用型,已經是高校刻不容緩的重點任務了。
一、高校繪畫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現狀
(一)教學內容陳舊,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
多年以來,我國繪畫專業的教學大綱及課程設置基本上都保持不變,通過陳舊的教育資源來給學生灌輸落后的教育內容。例如,在我國高校的教育中繪畫專業教育,所依循的仍舊是美術型教育的固有模式,通過美術教育的落后方式進行繪畫教育在我國是繪畫教育目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一些高校繪畫教育也沒有讓企業介入其中,忽視了社會的現實需求。學生由此獲得的的知識和企業現實中需求的相關專業技能產生了很嚴重的脫節現象,甚至用人單位不認可學生的能力,認為其設計能力弱,缺乏在實踐中應用的能力。繪畫專業是一個特殊的專業,該專業的學生需要有強大的實際動筆繪畫的能力以及天馬行空的創新思維,落后的教學內容會嚴重阻礙該專業學生在社會中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難以培養繪畫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目前,繪畫專業進行課程設置時,常常會以學科的主要內容為中心,按照其知識的邏輯體系來進行教學安排,側重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在實際操作中的能力培養。雖然大學生在畢業前的學習階段內要進行一段實習,但是近年來大學生畢業生越來越多,一已漸漸超過了企業所能接受實習的能力范圍,學校對于學生實習的狀況無法進行科學的安排和跟蹤指導以及認真進行考核等,因此繪畫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十分欠缺。
(三)擴招帶了的某些學校教育質量下降
因為擴招,繪畫專業面臨著許許多多復雜的變化,而學校管理教學的模式越來越顯得難以適應[3]。常常一個教師同時教導的學生人數,大大地超過了按其教學能力最多所能進行教學的數量,從而讓學校教育的質量因此大打折扣,導致高校繪畫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及能力無法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真正需求。
二、培養繪畫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途徑
(一)轉換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進步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促進高校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改變過去重知識而輕實踐的落后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就業而服務的,加強實踐教學的效果,讓繪畫專業和課程設置能夠有效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狀況及企事業單位具體需求,學生在經過系列的培養后能成為社會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要突出地培養學生對日新月異的崗位變化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及技能的適應;第二,要突出培養地學生作為繪畫工作者所應該有的職業素質及道德的相關養成教育。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找到自身所學和現實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適時地調整學生就業的相關取向,引導他們進而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等,從而讓學生熟悉并掌握繪畫相關的行業需要的技術及基本技能等,提高其實踐經驗及能力,在那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較好的學校中,技能好且有較強的敬業精神的學生更容易在社會競爭中實現就業。同時,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較好的那些學校,其生源質量比起其他學校也能更好地得到保障。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應該要對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從課程設置以及課程研發等方面進行入手,從而培養出能真正符合企業所需要的實干型人才,這就是實踐能力培養的精髓及意義所在。
(三)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受到社會實際環境氛圍的熏陶,從而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鞏固其基礎,提高學生對市場發展的預見能力,提高其良好的實踐心理素質[4]。通過實踐培養學生養成獨立的人格,給學生鍛煉其綜合實踐能力、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競爭意識以及團隊協作精神,都具有非常良好的的作用,這是學生將來走上繪畫相關工作崗位后所應該具備的一些素養。
(四)促進學生提高自身創新意識及綜合素養
此外,根據近兩年進行課程傳授的經驗,我認為學生尤其需要加強其創新思維,拓展自身思路,開闊自身視野,并在學習中能夠著眼于社會實踐。如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是高校進行質量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我國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及轉型的一項關鍵舉措。而人文藝術學院在進行人才培養時,目標也應該由過去的學習型及研究型轉向應用型轉變,從而適應社會對于繪畫專業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同時,教學培養目標的轉變也必須引起其教育方式變革,建設實訓中心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是一座讓學生由知識學習型轉型為社會需求型人才的重要橋梁。
三、結語
人文藝術學院是鼓勵并支持學生可以從學習型轉變為應用型的。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一些比較系統的繪畫專業訓練,還能培養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傍身,從而滿足在當下市場化社會企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鄧效芬.影響大學生就業要素的調查與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13,03(05):25-26.
[2]張建平.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要與企業的需求相適應[J].教育探索.2013,04(07):63-64.
[3]張琳琳,張桂春.論教育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的功能有限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10):50-51.
[4]甄勇宏,何婷燕.藝術教育課與藝術實踐結合模式初探[J].河西學院學報, 2015,01(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