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依據產品設計專業要求,研究結構素描課程的教學的環節,研究結構素描教學的內容與產品專業整體要求的關聯性,并通過研究確定課堂訓練方式與訓練對象。通過對課程整體的改革,改變學生通過視覺直覺感受(二維空間)來表現對象的舊有思維,建立起從三度空間的角度研究對象的方法,掌握表現真實存在對象的能力,能夠在三維空間環境對客觀物體進行觀察、推敲與思考。課程能夠為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打下基礎,以便在后續的設計課程中有效表達設計意圖。
關鍵詞:產品設計;結構素描課程;教學改革
一、研究背景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教學是國內藝術設計院校探討的重要課題,傳統素描教學與現代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區別已經日漸明顯,當前,國內已經有許多基礎課程教學研究研究開始針對不同的藝術類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動畫設計等專業等,研究素描課程如何與其專業后續課程緊密銜接,提高素描課程的應用性等課題,并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應用成果。
對于產品設計而言,邏輯思維的培養以及空間造型能力的養成至關重要,而依據國內招生目錄的要求,產品設計專業采用文理雙招的模式,美術背景的學生由于長期的形象思維,往往難以進行建立空間思考方法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而理科背景的學生又因對繪畫形式陌生而難以發揮其扎實的結構分析能力,導致結構素描這一基礎課程課堂效果有限,難以成為產品設計專業后續課程的有力支撐[1]。且以往該課程的教師是以繪畫藝術專業背景的教師為主,不利于后續課程的引入[2]。面對這些問題,針對產品設計專業結構素描課程的教學改革的研究卻相對薄弱,因此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結構素描課程的改革的研究勢在必行。
二、當前產品設計專業結構素描課程主要問題分析
(一)、學生對物體的空間結構理解力差,不能正確建立三維空間的思維去分析物體、刻畫物體。
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空間概念是非常陌生的,在進行結構素描的課堂訓練時,學生往往采用之前的藝術訓練所采用的方式,以感性觀察的方式進行寫生訓練,即對象的位置、長短、比例進行二維的觀察,再將其在畫紙上進行描繪,得到的結果是感性的、二維的[3]。而對于產品設計專業來說,空間結構的理解能力至關重要,因此要求學生在寫生的過程當中對寫生對象進行360度的觀察,并理解起內部結構以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在此基礎上,將寫生對象的空間結構進行理性的分析與再現,即在畫紙上呈現出物體的空間本質。三維空間思維的缺失,不利于培養學生對于產品的構造以及功能結構的理解,對今后課程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課程訓練內容與后續的設計專業課程的不連貫。
產品設計結構素描課程內容的設置,缺乏與后續其他相關課程的銜接[4],例如課程中的訓練對象,缺乏與產品設計專業內容的呼應,同時,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到簡單的透視學與工程制圖原理,在課程訓練中,沒有有意識將其向后續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引導,這就導致相關課程的知識存在一定斷層,本身就是難點的空間思維難以建立,難以在后續的課程中起到貫穿作用,就更加重了藝術類學生在產品設計專業課程中可能遇到的有關邏輯思維與空間思維的困難。
三、當前產品設計專業結構素描課程主要問題分析
(一)、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并進行三維空間思維的建立。
在課堂教學中,在對素描基礎知識進行回顧之后,將主要的授課內容集中在透視空間的建立,以透視學原理來引導學生在腦中建立起三維的空間,對物體有初步的空間認識。在寫生訓練的環節,將學生的感性描繪習慣打破,先在腦中建立起三維的模型認識再進行表現,通過對內外結構線的描繪與刻畫,理性的理解形體,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在結構素描課程中進行空間思維的建立,有意識進行邏輯思維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進行融合,同時制定課程安排規劃,在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與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
(二)、課程講授以及訓練過程中加入與產品設計專業有關的具體內容。
在基礎素描課程的課堂講授中,應當加入結構素描訓練與產品設計專業之間關聯的講授,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區分入學前的素描訓練與大學基礎教學中的素描的區別,對后續的訓練起到一定的先導作用。而傳統素描的課堂寫生訓練內容以幾何形體、靜物、以及機械零件為主,而產品設計專業的課堂寫生訓練,在這三者之間應當有所側重,根據產品設計專業的特點,應當加大對幾何形體和機械零件的訓練比例,幾何形體訓練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基礎結構的把握,機械零件的寫生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內部結構的塑造能力。
(三)、對工程制圖中三視圖思維進行引入,幫助學生理解結構的同時對后續課程進行了先行導入。
幾何畫法與產品三視圖是產品設計專業中至關重要的制圖手段[],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在結構素描的課程中,可以將三視圖的概念進行簡單的引入,在課堂寫生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從正視、側試以及頂視圖三個標準視圖對寫生對象進行觀察,使學生直觀的建立起三視圖的概念,對后續幾何畫法課程以及產品三視圖的展示起到非常好的引導作用。
四、結論
新的教學改革內容,要求教師不局限于固有的本課程知識,要融匯本專業整體的只是鏈條。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學,積極倡導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與當今人才發展的教學模式,致力于新時代的設計人才培養;對于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課程結束之時,既具備洞察能力,又養成了對問題的深入分析能力,從而在今后的設計創作中可以,改變學生通過視覺直覺感受(二維空間)來表現對象的舊有思維,建立起從三度空間的角度研究對象的方法,掌握表現真實存在對象的能力,能夠在三維空間環境對客觀物體進行觀察、推敲與思考。課程能夠為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打下基礎,以便在后續的設計課程中有效表達設計意圖。
【參考文獻】
[1]袁獻民.結構素描.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4
[2]熊海波.談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J].藝術教育,2007,06:110-110.
[3]李前程.談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素描課的認識[J].成功.教育版,2011,07:230-230.
[4]袁華祥,肖芬.引入工程制圖理念的結構素描教學探討——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案例分析[J].裝飾,2009,06:98-99.
作者簡介:董濡悅(1987年9月-),女,漢族,河南省開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以人為中心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