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魚
【摘 要】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對于我國來講,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造成人均土地資源比較稀少,所以對于土地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因此,本文通過簡要介紹循環經濟的概念,進而提出了循環經濟對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循環經濟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循環經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一、引言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一直是我國可持續化發展道路的重要研究內容,尤其是對于我國來講,不僅土地資源非常匱乏,而且土地資源分布不均衡,從而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研究了循環經濟的概念和內涵,進而總結了循環經濟對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循環經濟理念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策略。
二、循環經濟的概念和特征
循環經濟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引入我國,并且在2005年被正式引入到經濟發展的策略中,循環經濟的概念主要是指,通過減少資源的利用,以及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再利用,能夠發揮資源利用的最大效率,盡量減少對資源的浪費。
循環經濟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主要是從輸入端降低對資源的消耗,同時在生產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盡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第二,通過提高資源的利用技術,能夠從技術角度進一步節約資源,同時降低資源消耗對環境的污染;第三,生產技術方面,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對資源的消耗,需要利用可持續的理念進行生產,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能夠使得經濟獲得綠色發展。
三、循環經濟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
通過以上對循環經濟概念的論述可以知道,循環經濟對于土地等其他資源都能夠形成有效的利用模式,可以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降低資源的使用速率。因此,可以說循環經濟對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人們土地資源保護意識
對于早期的土地資源利用來講,人們沒有對土地資源形成一定的保護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對土地資源進行破壞和浪費,從而使得土地資源變得進一步匱乏。當循環經濟的概念提出之后,能夠幫助人們樹立土地資源的保護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使得人們充分認識到土地資源的不足,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能夠用來種植的土地資源非常稀少,加上我國的人口眾多,如果不對土地資源加以保護,那么很可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循環經濟的概念提出之后,能夠使得人們充分認識到土地資源的不足,從而進一步在實際行動中保護土地資源;第二,我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的增長,而且需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保護,所以循環經濟的概念能夠更好地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
(二)循環經濟使得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成為重要導向
循環經濟的概念,為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產生了重要導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循環經濟通過自身的各個環節,能夠形成有效的閉合式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對于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給予一定的啟發,從而使得我國的土地資源利用能夠從理念和實際操作方向轉變;第二,循環經濟中的多項原則,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造成了重要的影響。循環經濟的實施也包括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因此循環經濟中的多項原則可以被借鑒,從而用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施過程中,更好地指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向和實施過程。
四、循環經濟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循環經濟概念的引入不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向,而且為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土地資源的循環利用,必須要在循環經濟的概念下,更好地發揮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策略的作用。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策略:
(一)實現土地資源的減量化
土地資源的減量化主要是指進一步降低土地資源的占用率,使得土地資源的總量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穩定的減少。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農村進行城鎮化建設,使得農村人口及產業方向都向著城鎮集中發展,同時在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盡量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維持土地資源在一段時期內的穩定;第二,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組織,對于部分土地資源的使用需要進行明確的規劃,建立農田保護區,盡量減少建筑用地、工業用地對農田資源的占用;第三,注意對生態敏感區的保護,一些生態敏感區不僅僅資源不可重復再生,而且其中生長著很多珍惜的動植物,所以需要注意對生態敏感區的保護,不要刻意建造生態保護圈,尊重生態敏感地區的自然發展。
(二)減少廢棄土地資源
通過本文的調查和研究顯示,很多地區對于一些不太肥沃的土地地區進行了廢棄處理,這與目前提倡的循環經濟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理念是相悖的。所以,為了更好地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更好地促進土地資源的循環利用,就需要進一步減少土地資源的廢棄,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一些人為的干預,使得土地保持持續的肥沃程度,例如:可以通過人工測量土地肥沃度的方式,對于缺乏肥沃度的土地進行人為干預,幫助土地資源盡快恢復肥沃程度,從而能夠被進一步利用起來;第二,多種土地利用方式相結合,對于一些地區的土地,可能確實不太適宜種植農作物,因此可以鼓勵人們發展林業或者畜牧業,從而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廢棄土地資源的量;第三,主要土地的休養生息,當土地為農作物提供營養之后,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修養聲息,這段時間可以利用土地資源進行其他農業勞動,不僅能夠使得土地恢復肥沃程度,而且可以幫助農民對土地做到可持續利用。
(三)土地資源的再利用
目前,我國的土地資源是非常匱乏的,為了更好地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就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再利用,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一些土地資源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受到了災害無法發揮其原有的作用。對于這種類型的土地應該給予治理和改造,使得土地資源能夠滿足土地利用的質量;第二,加大對土地資源的投入,通過多種形式的資金投入方式,籌集更多的資金對土地進行改造和治理,不斷豐富我國的土地資源的數量,使其能夠不斷被利用;第三,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從規章制度方面,以強制的方式要求人們更好地做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從而能夠不斷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
五、小結
土地資源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地資源非常匱乏,要求我們對土地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環經濟的概念和內涵,進而提出了循環經濟的視角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循環經濟理念,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策略。相信,隨著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方式的不斷完善,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土地資源的發展和利用,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小敏,張軍.GIS 支持下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J].土壤學報,2012,49(1):1-8.
[2]鄢然,雷國平,孫麗娜,等.基于灰色關聯法的哈爾濱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54-158.
[3]諸大建,朱遠.生態文明背景下循環經濟理論的深化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28(2):2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