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波 黃子平
摘 要: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重要方式,是維護生態安全、經濟發展、科學研究、美化環境的重要保障。該文介紹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鐵山渡田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情況,分析自然保護區行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保護區的解決辦法,以期有益于保護區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6-128-02
自然保護區不僅關系著地方環境與經濟,還關系著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系統的安全等問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隨著人們對環境認識的提高,人類逐漸增強了保護意識。但是,由于個別地區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經濟效益,忽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工作。過度開發或破壞自然保護區,使得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植物的生長和生存受到威脅。
1 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自然保護區在建設的過程中,按照保護區的功能可以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3個部分。核心區主要是針對物種和環境保護的核心地區,禁止游人參觀和游玩的地區;緩沖區。主要是包圍在核心區四周的區域,是減緩、防止人們對核心區破壞的區域;實驗區是可以用于科學實驗,建立生態旅游景區、野生動物飼養場、生態系統觀測站的區域,以進行教學實習、實驗研究、生物資源利用、旅游觀光等。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主要目的:第一,為了通過對人類活動的限制以及專業活動對瀕臨滅絕的動植物進行拯救,以實現對大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自然演替的保護,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第二,還可以實現為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一個安全適應的自然生存環境;第三,由于保護區內有嚴格的功能分區,實驗區可以為人類科研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和基地,研究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第四,可以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旅游觀光場所,陶冶人的情操,放松心情,有益于人類身心健康,同時還可以拉動經濟,促進相關行業發展。
2 興寧鐵山渡田河自然保護區
2.1 保護區基本狀況 鐵山渡田河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興寧市西北部,北靠崗背、與江西尋烏縣接壤,東連石馬、西鄰合水,南與羅崗鎮相連、龍川縣相鄰,是我國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于2005年,總面積17 826.7hm2。自然保護區內各種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茂密、樹木繁多;境內海拔差較大,從陽天嶂到渡田河海拔差900m;土壤主要為紅壤和山地黃壤,成土母質主要由花崗巖風化而成;年均溫度在20℃左右,最高溫度38℃,最低溫度-6℃,無霜期268d,年降水量最高可達2 000mm以上。
2.2 動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 180多種,隸屬于630屬,194科,其中蕨類植物29科,52屬,92種;裸子植物7科,7屬,9種;被子植物158科,571屬,1 086種。國家保護植物有粘木、金毛狗、水蕨、樟樹、沉水樟、野茶樹、土沉香、花櫚木、半楓荷、吊皮錐等,保護動物有蟒蛇、云豹、黿、虎紋蛙、三線閉殼龜、松雀鷹等37種,國家紅皮書的22種,省級保護的15種。因此自然保護區內建設和管理的主要對象就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3 自然保護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對自然保護區的法律保護還處于初級階段,相應的處罰力度還較輕,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較差,監督機制也不健全,因此存在一些地方無視國家法律法規,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同時,對于保護區的開發缺少法律明確的、合理的參考標準,因此導致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等問題存在。
3.2 管理意識不強,體系不完善 對于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認識,因此,不同的領導對其保護采取的政策以及保護力度也不同。甚至有些領導對自然保護區建設存在忽視、畏懼、消極抵觸心理,有的甚至認為會阻礙旅游經濟的發展,使一些項目無法正常運行。在管理體制上,保護區建設體制相對滯后,存在業務由上級主管部門管理,行政由縣級以上地方管理的問題,業務與行政相分離導致職責不清、權責不明等問題。同時,由于保護區管理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管理素質參差不齊,內部缺少一套完整的規范的管理體系,因此還需要改進。
3.3 人力物力財力不足 有些地方由于對自然保護區建設認知程度不高,導致對保護區項目扶持力度不夠,工作難以順利進行。有的保護區屬于地方級自然保護區,沒有被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的行列中,受地方財政緊缺或資源配置的影響,再加上保護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較大,使得保護區內人力、物力、財力都相對匱乏,直接影響區內基礎建設、治理恢復、自然保護區監測等。同時相關專業人才的匱乏、各項待遇較低人才的流失也直接影響著保護區內的科研、培訓以及執法等問題。
3.4 缺少長短期規劃,保護區計劃工作性不強 自然保護區從建設成立的開始就應該有其合理的長期規劃和近期規劃,通過一個個短期的計劃實現最后保護管理的目標,然而一些保護區往往缺少這方面的工作。一般都是就事論事,走一步看一步,遇到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區內的長遠規劃基本沒有目標,沒有辦法形成系統,導致工作沒有動力,只是停留在基礎保護的層面,甚至導致重復工作,資源浪費。
4 自然保護區的發展
4.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而且是不斷加深的,隨著自然保護區的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也需要不斷的完善。要從法律強制方面協調人與自然發展的矛盾,促進和諧相處。在管理體制方面,建立權責明確、業務與行政相統一的管理體系。在組織架構方面,應平級化處理。根據在保護區內不同的保護方向進行分工,確保自然保護區的內部體系。
4.2 加大人財物力的支持,增強保護意識 地方政府應該從多渠道、多方面對其進行支持,解決由于資金和人員不足引發的問題。同時還應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以鼓勵保護區的建設與發展。對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政府官員和廣大人民群眾要提高認識。此外,要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宣傳,通過廣播、電視等傳媒渠道,將相關知識和內容進行傳播,對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區的功能和作用、科普知識以及保護自然保護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宣傳,使更多的人認識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關系著國家生態安全的保障。
4.3 加強隊伍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組建強有力的、高素質的管理科研隊伍。要從管理、保護、研究、運營等多方面挑選專業人才,確保工作的各項機制正常運行。同時還要有目的性的根據本地區的水土特點進行研究,培養和協助瀕危物種繁殖。
4.4 健全監測與監督體系,加大懲罰力度 要健全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監測站。通過高科技手段,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動態監測和保護,掌握發展趨勢;通過數據和監測報告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保護區的保護與管理方向。同時還要及時發現并阻止破壞自然保護區的違法行為。要充分發揮宣傳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輿論監督作用,建立全面的監督機制。監督執法機構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對各種違法行為包括偷捕偷獵、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壞自然保護區等進行嚴懲。
4.5 推進保護區建設,合理制定長遠與近期規劃 自然保護區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對項目的長遠和近期的規劃建設,因此要加強保護區項目綜合建設,全面制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恢復、合理利用、生態旅游建設以及森林公園基礎建設的規劃,以促進工作循序漸進,再上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劉偉強.興寧市林業建設的意義及發展思路[J].安徽農學通報,2011(6):115-116.
[2]劉壬英.興寧市林業產業發展思路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4):204-205.
[3]賴鑫才.興寧市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1(8):149-151.
[4]劉輝強.淺析興寧市森林資源保護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0(6):173.
[5]嚴蘭芳.梅州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