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臣 袁園
摘 要 目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沒能形成自身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滿足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需求。本文將基于需求分析理論,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從而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 需求分析 獨立學院 學習者需求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9
目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面臨多重困難:教學模式落后,以教師講授為主,課程設計與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脫離;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學習英語興趣不高。如果照搬校本部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很難滿足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需求,無法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本文將基于需求分析理論,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合理調整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
1 需求分析的理論研究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術和方法,主要源于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課程開發理念,隨后,交際功能與Dell Hymes的交際能力、學習中心法等二語習得相關理論也相繼成為需求分析的支撐理論(陳冰冰2009)。需求分析內容上主要包括目標需求分析 (target needs analysis)與學習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兩方面內容。其中,目標需求分析主要指外語課程結束后,分析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學習目的以及學習水平等;學習需求分析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外語語言水平進行充分分析,同時觀察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優劣、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及學習期望等。英語學習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收集學生的現狀與這兩類需求存在的差異,從而為課程設置提供有效的數據(余衛華,2002)。
需求分析即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等因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語言類型和教學方法。獨立學院的英語教學應更強調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國內關于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適用于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方法方面,但是在對獨立學院學生真實需求方面,分析相對較少,無法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影響了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
2 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分析
2.1 學習者的目標需求
獨立學院大學生同其它層次的本科生一樣畢業時要接受社會的評價和用人單位的挑選,而有些用人單位的歧視會使他們倍感壓力與自卑,這些壓力都是其需求的表現,也是英語教學需要實現的目標。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這種知識水平與目標水平之間的差距和矛盾,形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現實動力。他們渴望通過大學的學習為將來成就事業奠定基礎。教師應幫助學生堅定實現目標的信心與決心,并指導學生勤于踐行,將實干精神與科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從而努力實現目標。
2.2 學習者的情感需求
相對于普通院校學生而言,獨立學院的學生不論是在學習興趣上,還是在學習態度及學習動機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獨立學院的學生對于英語缺乏較強的學習興趣,對于英語交際的作用缺乏正確深入的認識。在調查問卷中,有許多學生表示,對于英語的學習無太大興趣,在英語學習中缺乏學習主動性,過多依賴教師的督促。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計劃性,且難以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加上學習基礎薄弱,英語成績差等因素的影響,使其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焦慮情緒。而還有一些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較為認真、刻苦,但是學習效果并不好,最終產生倦怠心理。
2.3 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需求
不少獨立學院大學生還沿用著高中時的英語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很難達到學習英語的理想效果。對于中學學生而言,英語學習主要依賴于教師的督促與指導,對于學習時間、學習材料的選擇與規定,都是教師圍繞高考嚴格制定,作為學生,只需要遵照老師的規定執行。而進入大學后,學生的時間相對寬裕一些,且學習時間自由,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時間不知怎樣有效利用,元認知策略缺失。調查問卷表明,小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地使用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培訓,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自身的英語學習經常反思,且不斷探索真正適合自身學習水平的方法,但是效果不理想,希望求助于老師。因此,對于這類學生而言,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學習努力程度,而取決于自身的學習策略。同時,很多學生往往不能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不了解自己到底需要怎樣的教學方式。
3 需求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3.1 創設交際目標,改進學習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熟練運用,但是對于許多獨立學院學生來說,其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好成績,通過英語考試,對于英語學習的認識較為片面,且過分重視應試技巧,與學習英語的真正目標背道而馳,不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真正提高。對于語言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在聽力理解、詞匯學習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針對此類學生,應該加強其專題培訓,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基礎,并將講授語法知識與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教師應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擺脫對教師的過度依賴,培養個性化學習方法。此外,策略培養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進行監控與評估,并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學習進步,改進學習方法,最終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因部分獨立學院學生嚴重缺乏學習主動性與自律性,因此教師應對其學習策略的實施及學習方法的應用進行及時監督。
3.2 改進教學模式,激發學習動機
第一點,教師應通過耐心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對英語學習存在的偏見,認識到英語的學習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需要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理解與實踐,在大量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英語認知。第二點,教師應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組織應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語言交際活動,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等先進手段,將語言內容以文字、圖片、聲音以及網絡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創建多樣化的語言輸入通道,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可通過多種學習方式進行互動學習,例如情景對話、課文復述、小組討論及角色扮演等,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培養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第三點,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網上英語資源,開展英語自主學習,適當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外時間,以進一步滿足大學英語教學中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3.3 加強情感教學,營造愉快輕松氛圍
對于對英語學習存在焦慮情緒的學生,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學生的焦慮情緒,樹立英語學習信心。首先,教師應盡量使用情感教學,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克服學生畏難情緒、降低焦慮。其次,教師應把較難的內容轉化成中等難度的信息再輸出,放慢課堂節奏,同時要對學生提供足夠的指導和反饋,使學生能從容地理解并跟得上課程進度,從而產生成功的情感體驗。對于在課堂上出現錯誤的學生,教師不應立即給予制止,應采取溫和的態度糾正學生的錯誤,并鼓勵其加強鍛煉,培養其學習自信心。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4 結語
通過對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需求分析,可以很好地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充分挖掘學生們的積極性,設計出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英語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總而言之,學生只有滿足了自身的學習需求,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期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冰冰.國內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7).
[2] 陳凈,鄒慶武.需求分析給獨立學院英語教學的啟示[J].懷化學院學報,2007(2).
[3] 田仙枝.獨立學院應重視大學生英語學習方法與策略的培養[J].外語研究,2006(6).
[4] 余衛華.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