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杰,陳顯兵,劉錦紅,向 希,劉 昕(.湖北民族學院醫學院,湖北恩施445000;2.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湖北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學院民大醫院,湖北恩施445000)
?
融合臨床尸體解剖及模擬翻轉課堂于法醫學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王鳳杰1,2,陳顯兵1,劉錦紅3,向希1,2,劉昕3
(1.湖北民族學院醫學院,湖北恩施445000;2.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湖北恩施445000;3.湖北民族學院民大醫院,湖北恩施445000)
關鍵詞:尸體解剖;翻轉課堂;法醫學
法醫學是應用現代醫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并解決司法實踐中有關醫學問題的一門學科,因此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接受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相關知識學習后開設法醫學這門課,是有必要的而且開設時機恰當,有助于提高臨床專業學生自學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據研究發現,傳統的法醫學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只有改革法醫學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才能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其成為兼備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1]。因此法醫學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教學中增強學生思維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法醫學學科的實踐應用性成為我們教學的目標。
1.1案例選擇與準備
教師選取典型尸體解剖案例的臨床資料及病理解剖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本次教學選擇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猝死、產后羊水栓塞死亡、外傷誘發腦動脈瘤破裂死亡、感染性心內膜炎并發肺動脈栓塞及敗血癥死亡共4例。
教學實踐中采用模擬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教學模式,課前已將案例及討論問題分發給學生,囑咐學生對相關章節內容進行課前預習準備,與此同時,學生可針對案例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以備課堂上討論。
1.2課堂分組討論
隨機選取一個教學小班和一個臨床大班共177人為研究對象,教學小班為實驗班(42人),臨床大班為對照班(135人)。將實驗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約10人,輪流擔任討論小組長;課堂教學中主要對相關案例問題進行討論及提問;教師結合教材相關章節內容進行解析。對照班學生按常規進行理論教學。
1.3點評與總結
在課堂總結中注重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擴充延伸,盡可能將相關基礎醫學如解剖學、病理學及臨床學科內容相融合,真正做到醫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1)將學生在案例教學討論課的表現記入平時成績;在法醫學期末考核中,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核,其中案例式考題占卷面總分的40%,基礎理論知識占60%。評定標準:≥85分為優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兩班學生綜合成績優良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學生綜合成績情況
(2)結果顯示,實驗班外科學及婦產科學兩門臨床課程成績的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兩班內科學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學生部分臨床課程成績情況
(3)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77份,收回有效問卷16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4.92%,其中實驗班42份,對照班126份。對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是否激發學習興趣、有無師生互動及是否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對照班學生相比,實驗班學生均認為本班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師生互動及提高綜合能力(P<0.05或P<0.01),見表3。

表3 學生問卷調查情況
有調查[2]顯示,85.0%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法醫學,大部分學生有興趣學習或選修這門課,但僅有9.1%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可能對以后的工作有幫助,這顯示出學生并未充分認識到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法醫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這跟我們學校調查結果相似,可能也是大部分醫學院校臨床專業學生學習法醫學的現況,因此改革教學模式是教學重點。我們以一個教學小班為實驗班,臨床大班為對照班,實驗班綜合應用臨床尸體解剖案例和模擬翻轉課堂式教學,探討其教學效果。融入尸體解剖案例討論后,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師生交流互動增多,課堂效果明顯好轉,大多數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對照班學生相比,實驗班學生綜合成績的優良率明顯高(P<0.01),大多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清楚,敘述完整,這與報道[3]案例教學結合模擬法庭教學法效果一致。
法醫學課時有限,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實踐教學案例選取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加強法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聯系,重點講述與臨床疾病密切相關的內容,如損傷的鑒定、醫療事故的處理、猝死等。其中,肺動脈栓塞(PTE)易發生猝死,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綜合征,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以致診斷不夠明確,容易造成漏診與誤診[4],而且死亡過程短,往往來不及搶救,容易引起醫療糾紛。討論時可涉及法醫學中機械性損傷、窒息、猝死、醫療糾紛等章節內容,范圍廣泛,聯系實際,學生興趣明顯提高。當今社會醫患關系錯綜復雜,醫療糾紛逐年增多,臨床專業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醫療事故鑒定等內容顯得非常有必要,通過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診治水平,而且可以合理規避醫療風險。另外,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有上升趨勢,猝死機制不明。有研究[5]證實,存在自主神經功能嚴重失調,導致心力衰竭而死,另有冠狀動脈肌橋致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等少見病例報道[6]。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很快就提出在尸體解剖中可能遇到的心臟病變特點及傳導功能檢測方法等問題。為此我們利用民大醫院尸體解剖室,組織部分學生參與尸體解剖。通過全面系統解剖,學生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到正常人體解剖結構特點以及某些病理改變,這與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操作課相比,解剖標本新鮮,病變特點與臨床實際更接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外科操作能力。通過直接檢測人體正常及病變器官組織的物理學體積和密度,優于活體間接影像學光密度檢測,可為解剖學、人類學、病理學和法醫病理學尸體檢驗獲得參考值范圍、提供簡便可靠的科學診斷方法[7]。實驗班學生的外科學和婦產科學的成績也高于對照班(P<0.05或P<0.01),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臨床尸體解剖案例教學能切實提高學生聯系臨床實際的能力、解答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臨床課程的學習成績。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參與度呢?第一,我們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大約每組10人,輪流擔任小組長,小組長的職責是制訂討論計劃,在課堂討論中負責激發大家興趣及帶領大家討論,討論結束后總結發言,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收獲豐富。第二,利用微信及QQ平臺建立法醫學興趣討論群,在此可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分析。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強師生互動。不足之處在于學生人數眾多,在課堂討論過程中,還不能保證每位學生均可以參與到實際問題的討論中,往往每班只有一些較活躍的學生可以參與進來,而少數學生參與度低,達不到教學效果。另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法醫學課時有限,教學中涉及的解剖案例數不足,很難充分照顧到法醫學所有章節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發現,模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而且翻轉課堂模式在國內教育教學中還未得到提倡和廣泛應用,學生的問題不僅局限于法醫學內容,也可能是臨床疾病的診治手段及方法,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師收獲不少,豐富了臨床知識與教學經驗,提升了課堂設計及總結概括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瑾,贠克明,安健康,等.法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建設[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80-1081.
[2]陳銳,賴小平,唐劍頻,等.非法醫學專業學生對法醫學課程的認知調查[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2,30(1):111-112.
[3]李馮銳,楊占軍.案例教學結合模擬法庭在法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1):119-120.
[4]Nathan S S,Simmons K A,Lin P P,et al.Pi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for oncologic indications [J].J Bone Surg An,2006,88(5):1066-1070.
[5]成建定,陳玉川,胡丙杰,等.心肌炎猝死者竇房結肽能神經支配的定量研究[J].解剖學雜志,2001,24(6):514-517.
[6]官大威,趙銳.冠狀動脈肌橋與心源性猝死[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0,25(6):404-407.
[7]徐廣濤,于曉軍,樊瑜波,等.人體正常和病理脾臟的體積和密度評價[J].解剖學雜志,2006,29(3):342-344.
基金項目:2014年湖北民族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4JY040)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051-02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