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
[摘要]如果教師能運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種方法或手段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就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初中英語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加分制的意義;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加分制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分工;原則;措施;注意事項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要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一些學生非常具有學習英語的天賦,語感極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很快,對英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然而大部分學生都把英語看作較難的學科,認為英語難學,而且很無聊。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中努力探求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英語學習,大膽表現自己,經過三年的努力,在班級里成功實施了小組合作加分制。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是: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審美過程,學生能夠從中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揚人的主體性,主張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其成為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在小組學習中實施合作加分制,可以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在分工合作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得到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
一、分組及分工
小組中的分組很有講究,學生太多不能深入交流,學生太少不能達到多方合作以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的成績如果相差太大,就會成為“一言堂”,成績差的學生不敢發表意見,成績好的學生聽不進成績差的學生的意見,或不屑于聽,從而造成交流不暢,跟獨立思考沒什么差別。座位坐得太亂,容易造成聯誼會的效果,因而小組成員以四到六人為最佳,座位順序基本不變,還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大體均衡、成績大體均衡。
將班級學生按每組相等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按成績分成A、B、C三等,各小組選派一名A等學生作為小組長,負責管理和輔導小組中的B、C等學生,當他們在學習中或課后自習中遇到難題時小組長負責講解,當教師布置完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的任務后小組長負責檢查;各小組選派一名B等學生負責紀律,小組成員上課不能認真聽講時紀律組長負責督促;每小組選派一名C等學生進行本小組分數統計工作,這樣的分工能讓這些學習上優勢不大的學生有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實踐證明,C等學生是完全可以勝任這項工作的。小組中A、B、C三個組長分工明確,各盡其職,非常有利于下步工作的開展。
二、得分項目及原則
1.每次英語單元測試、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后,成績優秀的學生每人次加10分;測試成績與上次相比,提高5分以上的同學每人加10分;如果正好進入優生行列,再加10分。
2.課堂回答問題時,每答對一次加2-5分;每節課前小組PK賽中,第一個答對問題的同學加5分,第二個答對問題的加4分,以此遞減,答錯者每人扣5分。課堂上學習新單詞后,找兩名同學領讀所學單詞,讀音全部正確的同學加5分,錯一個減掉1分;講解單詞時,部分例句可讓學生自己造,正確的每個加5分,或讓學生翻譯老師的例句,正確的每個加2分。
3.在英語課堂中,單詞聽寫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每次單詞聽寫時,以小組為單位,按平均分計算,平均分最高組第一次加10分,第二次如果連續第一,加20分,第三次加30分,以此類推;如果沒有連續第一,只加10分;相反,平均分最低組第一次扣掉10分,第二次扣20分……這種以小組平均分計勝負的比賽,比按個人計分更受到學生的重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
4.平時在背誦課文比賽中,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如果能當天背誦下來所學內容,加20分,第二天背誦下來的加10分。對于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選擇朗讀課文,朗讀課文以10分為基礎,如果沒有任何錯誤,加15分;有一處錯誤在10分的基礎上扣掉1分,得9分;兩處錯誤扣掉2分,得8分……這樣可以鼓勵不同程度的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既能為小組加分,又能掌握所學知識。
5.每周二進行英語筆記比賽,把英語程度相當的兩名或三名同學安排在一組,這些同學要來自不同的小組,代表各自的小組參賽。學生必須快速搶答老師所提問的問題,搶答次數最多并且正確率最高者獲勝,加10分;第二名同學加5分;如果難分勝負,表現都很出色的組各加10分,最佳同學加10分,剩余兩人各加5分;答錯次數超過三次的同學要相應扣5分,自己記好分數,比賽過后向各組計分小組長進行匯報。
6.在平時講練習題時,每種類型的題也都與各組分數相關聯。比如選擇題如果學生只能說出正確答案,則加2分;如能詳細解釋出原因,則加5分。
7.在書面表達訓練中,各小組成員可自愿參與,每次書面表達滿分為10分。如果設計美觀新穎可額外加分,然后把小組每名成員所得分數進行累積,計入本小組本周的得分中。
8.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多做課外題。在做題過程中遇到不會的難題可隨時向教師請教,遇到典型的難題可全班分享,分享一題每組得5分,如果沒能分享,問一道課外難題也加2分。
9.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開設了英語角,利用班級黑板的一角每天寫一句英語諺語,還要求學生每人每天寫一句英文語句,由其他學生猜語意,第一個猜到的學生加5分。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也為學生的課外積累奠定了基礎。endprint
三、獎懲措施
教師的評價對于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進行評價,要多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特別是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應盡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否則將極易挫傷他們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每周五最后一節課上,把以上各項得分累計在一起,由計分組長負責統計和匯報本周得分情況。分數最高組獲勝,下周作業量是全班平均作業量的二分之一;分數最低組則要接受作業量是全班平均作業量二倍的懲罰;偶爾有的小組本周表現極差,一周下來,總分在零分以下,作業量要寫全班平均作業量的三倍。這樣每周的得分與學生的作業相聯系,學生更加重視完成作業的質量。
小組合作加分制在最初實施階段可能有些混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應用后,學生也就明確了每項加分及扣分原則,運用起來也會很自如。各小組組員的不同分工讓每個等級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在這種加分原則的“誘惑”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積極,課上課下都充滿了競爭意識,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不斷加強,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在實施小組合作加分制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是實施小組合作加分制的最終目的。
四、實施小組合作加分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講讀結合
要求學生逐字逐句認真閱讀課本,按教師提出的問題一邊看一邊參與討論。教師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進行適當講解,并進行清晰、簡潔的總結。教師的工作就是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對他們的答案進行概括和升華,使學生每學習一個問題時都有所得。
2.指學結合
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信息搜集,發現問題要及時指導,還要重視信息反饋。
個別指導是指教師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和障礙時及時給予點撥與指導。如果把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割裂開,單純使用一種形式,將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的有機結合。
3.問疑結合
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問答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問題,提出疑點。教師要善于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在討論中大膽質疑。學生都迫切希望從學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實施小組合作加分制,既能夠滿足學生成為發現者的愿望,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求知的基礎,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在英語學習中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裘紅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12).
[2]官步芳,盧煥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8).
[3]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約翰·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5]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陳開榮.學會合作,主動發展[J].創新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2011.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