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美術課是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的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美術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手段;興趣;能力
剛升入小學的學生特別喜歡上美術課,主要原因是他們把畫畫當作一種游戲,而不是當作一門功課來學。隨著年級的升高,語文、數學等科目學習壓力的增大,再加上有些家長的阻撓,不少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逐漸減弱。因此,培養和保持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成為美術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做一位讓學生喜歡的美術教師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學生如果喜歡這位教師,就會喜歡聽這位教師的課,喜歡學這位教師教的這一學科。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還不擅長理性地思考問題,往往是感情支配著行動,所以他們和任課教師的感情,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這位教師所教學科的興趣,當然也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成績。所以,美術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人。
1.加強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
一位美術教師想得到學生的愛戴,首先應該讓學生和家長敬佩,讓人佩服的條件主要是德藝雙馨。 人們總把教師比做“紅燭”“春蠶”, 這是對教師奉獻精神的寫照。而良好的師德修養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創造能力等業務素質的提高更是一個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正是這種動力將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還應該有扎實的基本功,字應該寫得漂亮,畫作應該有一定的功力,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師生間的愛應是相互的。一個美術教師應該是愛的發起者和踐行者,也就是說,教師首先應該去關愛學生,用行動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才有可能熱愛教師。教師的關愛應從這幾方面入手:首先,熱愛學生不是溺愛和縱容,應該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提出嚴格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每一節課、每一次作業收獲知識,促進學業,并在學習中滲透德育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其次,要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采取不拋棄、不放棄、不排斥、不厭惡的態度,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再次,尊重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學會贊美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得到贊美的渴望,當教師把目光從尋找學生身上的缺點改為尋找他們的優點時,學生就會產生進步的動力。尤其是對待學困生,要做到不諷刺,不挖苦,和他們一起找出問題根源,耐心輔導,以便增進教師和學生間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
3.要善于和家長、學生溝通
許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學美術,主要是怕耽誤了其它科的學習,對此,美術教師一定要多和家長聯系,給他們講美術課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和作用,使其明白美術課對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學習進步的積極作用。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覺得教師有責任心,有專業水平,從而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另外,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美術教師要多和學生接觸,多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了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了解,師生之間便會順暢交流、融洽相處。
二、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1.讓課堂更開放,更自由
小學階段的美術課最好不要講一些枯燥的理論,也不要強迫學生畫一些他們不喜歡的畫,要盡量讓他們自由發揮。比如畫笤帚,有的學生愿意畫,有的學生不愿意畫,這時候可以把范圍擴大到掃除工具:笤帚、拖布、水桶、撮子之類都可以。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探索
好奇心是學生美術興趣的源泉,好奇、好問,渴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來了解世界是小學生的天性。當學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教師不能拒絕,最好也不要簡單地將答案告訴他。比如一次一個學生問我:“黃色和藍色混合是什么顏色”我沒直接告訴他是“綠色”,而是對他說:“你試一下,會變成什么顏色呢?”結果這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知道了答案,這樣的效果比直接告訴他答案更深刻,也讓他更有興趣。
3.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新穎、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陣地。教學情境一定要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系統、科學地進行創設,重視在情境中獲得體驗,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童話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采用童話教學是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最佳手段之一,是情境教學的良方。如學習《線與造型》這課時,我利用了故事啟發的方法,繪聲繪色給學生講豬八戒在北安迷路的故事:豬八戒到北安演出,可是下火車以后卻轉向了,分不清東西南北,找不到文化宮了……邊說著,我把火車站,文化宮,附近像迷宮一樣的街道畫在黑板上,請同學們用直線畫出豬八戒應該走的路線。學生漸漸進入故事情節,都紛紛想辦法來幫助豬八戒走出像迷宮一樣的路,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實地寫生激發美術興趣
美術課離不開生活實景,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能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熱情。實地寫生的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描繪和創造生活。為此,美術教師應拓展美術課堂,通過實地寫生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例如:在上五年級《學畫山水畫》一課時,我采用了實地寫生的方式,先講解山水畫的基本要領,然后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然后,我把學生帶到了離學校不遠的水庫邊,這里有山有水有樹林,看到眼前的美景,學生們歡呼雀躍。在我宣布開始作畫之后,他們就興高采烈地選擇一處風景開始描繪,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度,出乎我的預料,與在教室里昏昏欲睡的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得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我想這就是源于他們在實地寫生中細致觀察的結果。
四、用賞識評價促進學生的興趣
同其它學科一樣,若使小學生對美術產生持久的興趣,也必須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只有獲得了成就感,學生才會慢慢地樹立起愛學的自信心,才會逐漸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愉快或成功的感覺主要來自于教師或同伴的賞識。賞識評價是教師肯定學生、關注學生的一種最有效的評價方式。每一個學生都非常在乎教師對他的評價,渴望得到教師或同伴的表揚賞識,當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并給予充分肯定時,學生便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我校的一位年輕的美術老師,曾給我講述他的成長故事:他上小學的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再加上他膽小,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引不起教師的關注,為此他很自卑,上課時連舉手回答問題的勇氣都沒有。直到一位美術教師的出現,使他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這個教師第一次給他們上課,可能是為了了解一下學生的美術基礎,就讓學生畫出自己覺得畫得最好的事物。當教師看到他畫了好多形象,俯下身子微笑地說:“你畫得挺好,還給畫裝飾了花邊,很有創意。”其實他只是在畫的周圍加上了他經常畫的簡單花邊而已,而且現在看來似乎是畫蛇添足。但就是教師這句善意的激勵使他對自己有了信心,就像迷路的人看到了路標,讓他喜歡上了美術,也特別喜歡這位教師,開始跟他學畫,后來考上了師范學校,也成為一位美術教師。從這個故事中,我領會到教師的賞識評價對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從教師的賞識評價中,學生能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學會自立,懂得自尊,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總之,美術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參考文獻:
[1]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2]小學美術新課程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