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文章分析了家族企業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其管理模式卻出現種種弊端,而后提出了如何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加強管理創新意識,以提升家族企業的管理,同時政府考慮提供一個有利于家族企業發展的制度及企業發展環境等對策及影響。
關鍵詞:家族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管理創新
家族企業: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A.Chandle)對家族企業的定義是:企業創始者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握有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階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階人員的選拔方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作為家族企業其所有權及經營權由擁有家族企業的家族成員所控制,決策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企業主要管理決策者之間以血緣關系或者親情為基本紐帶,以實現家庭利益最大化為基本目標。在《財富》500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屬于家族企業。就全球來說,家族企業所占的比重已超過50%。改革開放37年來,我國私營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其中 90%以上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我國家族企業中也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家族企業的管理是當前我國家族企業存在的問題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它是導致家族企業難以長期存在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一、我國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的分析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家族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這不是某個決策者主觀設計的結果,而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延續所構成的框架,是為了適應制度變化的結果。這種管理模式的優勢在市場經濟的起步階段及家族企業發展初期表現最為顯著,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降低管理成本及管理的難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家族整體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各成員之間更易達成共識,成員彼此間的信任及了解的程度高于其他非家族企業,從而使其具有強烈的凝聚力。家族企業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決策權統一由“家長”來行使,這容易產生一定的道德分離。
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變化的環境對企業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中國家族企業發展也要與國際化發展進程靠攏。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便會日益暴露出來:
(一)企業決策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企業的所有者并不一定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僅靠企業所有者作出的經營決策難免會有失誤,特別是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張,經濟形勢越來越復雜,競爭日益激烈,僅靠一人主觀決策很難保證這種決策的科學性,企業要長期發展就需要決策者用戰略的眼光看問題,這就需要專業化、規范化的企業管理,而在家族企業中很難保證某個決策者依靠個人的想法就能夠做出有效性決策。
(二)員工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發揮,企業凝聚力下降。家族成員在企業中的位置并不一定靠能力和業績,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血緣關系或者與家族關系的親疏,至于非家族成員則更是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企業經過了原始積累階段,企業員工包括家族成員和非家族成員普遍存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特別是企業有了相當積累和發展之后,家族成員間的利益矛盾加深,特別是企業責權事先未加嚴格界定的條件下,摩擦極大。
(三)企業員工在歸屬感上的危機。對于大部分家族企業所招聘的員工上,相當多部分外部非家族血緣關系的員工在一進入該企業都會有一種無歸屬感的心理。原因是很多家族企業沒有對于員工能力及激勵體制進行一個有效評估及管理。同時也缺乏給予下屬員工一個足夠的發展空間。
(四)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激勵機制,部分員工在對于企業未來發展前途上采取回避或茫然狀態,另外一部分員工給予企業的建議和思考不能被合理的接納,對此企業絕大部分員工都將處于一種被動狀態下進行工作。甚至是混日子的態度進行工作,沒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同時積極解決,改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就限制企業發展的主體思路。
(五)家族企業的發展戰略上主要是根據企業主來進行構思策劃。大部分沒有征求有工作經驗或遠見的員工意見,這樣導致企業錯失發展時間和機遇。從而錯過了企業發展的時機和上升空間。
二、家族企業發展應對的策略
(一)企業所有權者應該放開思路和胸懷,不斷進行學習同時不斷加強在管理上的完善,建立長期有效的戰略規劃。
(二)不斷挖掘技術型和管理型中堅人才,充分給予這部分人才的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會。
(三)不斷推出新的激勵體系,讓每一位員工都有晉升機會和歸屬感。
(四)牢固樹立企業文化,將該文化植入到企業每一位員工。
(五)打破世襲制的文化觀念,不斷讓企業尋求突破,讓企業不斷強化與完善,這樣有利于在社會中利用不敗之地。企業創始人實施放權模式。
(六)將西方文明社會中的“契約精神”引入到企業和社會中來,這樣為企業將來創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七)在企業繼承的問題上可以多多學習國外的一些思維方式:逐步建立一些有國際視野的專業管理公司,當這些家族企業繼承人沒有能力掌控公司正常經營運作即可要求有這樣背景的專業管理公司介入,讓其公司不斷壯大和正常運行。
對于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壯大更多依賴于“血清關系”來維持整個企業的發展和運行,這與西方文明條件下建立企業有一定不同,在中國這樣一種環境下形成的家族企業更多依賴于企業創立的初期,但是對于在西方社會背景條件下形成的企業與當地環境也有很大關系,更多在西方文明社會中形成的企業有一種“契約精神”。
參考文獻:
[1]陳淑娟.東方管理視角下中國家族企業接班傳承研究[D].復旦大學,2011.
[2]曹嘉智.中國家族企業調查:一代不如一代[J].現代閱讀,2013.
[3]國勇.中國家族企業調查:第二代業績不如第一代[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1.